巴攻楚之戰
簡介
周惠王元年至二年(公元前676—前675年),巴軍進攻楚國(今湖北大部、河南南部)的作戰。當初,楚武王滅權(今湖北荊門東南)置縣,任命斗緡為縣尹。後斗緡據權叛楚。武王遂圍殺斗緡,遷權地之民於那處(今湖北荊門東南),並派大夫閻敖管理該地。周莊王九年(前688年)冬,楚與巴(今四川重慶北)聯兵北上攻申(今河南南陽北)。閻敖因污辱巴國士兵而激怒巴軍。巴軍遂轉而攻占那處,並一度進攻楚都郢(今湖北宜城東南,一說在今湖北江陵西北紀南城)城門。閻敖泅水逃回,被文王處死。周惠王元年冬,閻敖族人叛亂。巴乘機發兵攻楚。次年春,楚文王領兵迎戰,在津(今湖北枝江西)敗於巴軍。文王率軍敗退回郢。掌管郢城城門的楚大夫鬻拳拒絕開啟城門迎納文王。文王遂領兵渡漢水東進,攻擊黃國(今河南潢川西北),敗黃軍於踖陵(今河南光山東南)。隨後,楚軍撤兵,至湫(今湖北鍾祥北)時,文王染病。六月,文王卒。其子熊囏繼位,為堵敖。
評價
楚國和巴國的關係可以用今天的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五百年前是一家。早在我國的三皇五帝時期,中原漢人就開始稱呼南方部族的人為南蠻。因此楚國,巴國等國在歷史學界還有一個專用的稱呼叫做南蠻聯盟。雖然同屬南蠻聯盟的成員,但是巴人是夏朝人的後裔,楚人是周人的後裔,兩者生在同一個南方,但是思想卻完全不一樣。這就造成了兩國時戰時和的關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