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河蓮藕
巴河蓮藕 |
巴河蓮藕,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巴河鎮芝麻湖地區特產,中國地理標誌產品。也稱「芝麻湖九孔藕」、「芝麻湖藕」。產區山丘環抱,湖泥深厚、肥沃,巴河蓮藕比常規藕多出一孔,藕質潔白似雪,入湯久煨不化,入口滑爽柔綿,細嫩甜脆,滿口生香。
目錄
目錄
簡要介紹
歷史淵源
品質特點
歷史沿革
相關傳說
簡要介紹
巴河蓮藕與浠水縣巴河鎮芝麻湖地區地理氣候有着緊密的聯繫,巴河蓮藕無法移往外地種植,一到外地即變種、長銹上斑。所以有文稱:「世上九孔藕,唯巴河獨有」。
浠水縣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境內太陽輻射的季節差別較大,氣候的顯著特徵是四季分明,春季溫濕多變,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乾燥,冬季低溫少雨。全年平均氣溫為16.9℃,年平均降水量為1339.2毫米。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為105.9千卡,日照時數為1895.6小時。溫度、光照等條件十分適宜蓮藕的生長。
另外,縣內有浠河、巴水河、蘄水河三大河流及策湖、望天湖兩大湖泊,均屬長江水系。長江自巴水河口入境,經巴河、蘭溪、戴家洲、散花至毛山閘出境入蘄春縣,過境江段41公里,縣境內徑流,中水年有46%產生河川徑流,特旱年有30%產生河川徑流。年平均徑流深為632.64毫米,年徑流量為12.37億立方米,水量極為豐富。特別是巴河蓮藕產區芝麻湖地區位於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巴河鎮西南部,南臨長江,西壠巴水,周圍山丘環抱,湖泥深厚肥沃,保證了巴河蓮藕特有的品質。
歷史淵源
巴河蓮藕成名於北宋。蘇東坡被貶黃州時,遊歷浠水,盛讚其「齒隙留香」。鄂東一帶流傳有民謠:「過江名士開笑口,樊口鯿魚武昌酒,黃州豆腐本佳味,盤中新雪巴河藕。」。浠水是聞一多的故鄉,他曾贊巴河蓮藕「心較比干多一竅,貌若西子勝三分」。陸游、胡風等文人墨客為此寫下過不少讚美巴河蓮藕的詩句。據說,吃了九孔藕人會特別聰明。歷史上,巴河藕產區的確留下了「清出狀元明出相」的佳話。 巴河蓮藕芝麻湖的藕在封建時代列為貢品。在巴河蓮藕芝麻湖的藕在封建時代列為貢品。在慈禧的食譜里也有這種藕的名字。
品質特點
巴河蓮藕花單瓣、顏色粉紅,藕身呈長圓筒形,略呈方形,面上有一平緩凹槽,表皮白色,滋潤如玉,無銅銹斑紋。藕孔比一般藕要多兩個孔,在民間巴河蓮藕又被稱為「九孔藕」。每支藕一般為3節,節間粗壯,每節長60厘米左右,挖出後貯藏十天半月而色、香、味不變。
據中科院武漢植物研究所1983年的分析報告,巴河蓮藕含水分76%,總糖量為1.4%,澱粉含量為15.5%,蛋白質含量為2.06%,游離氨基酸含量為0.28%,每百克鮮藕中含量含維生素C25.9毫克,維生素B2、B6分別為0.17毫克和0.15毫克。所含營養成分除總糖量外,其餘各項指標勻高於其他蓮藕。這種藕當水果生吃,嫰脆香甜多汁;熟食炒而不黑;燉吃湯味醇正。2009年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檢測,23項指標均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要求,其中9項農殘指標均未檢出。以巴河藕為主要原料的黃州「蜜汁甜藕」、「藕粉丸」等已分別編入《中國菜譜》、《中國小吃》。
歷史沿革
20世紀30-40年代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曾將它裝箱運回島國。1958年以前,芝麻湖年產鮮藕兩千擔。以後因圍湖造田,藕遭厄運。後當地退田還湖,芝麻蓮藕又得新生。
2002年開始,浠水縣政府將巴河蓮藕產業作為全縣的特色農業優先發展,政府搭台,農民唱戲,藕農自發成立了浠水縣巴河水產品專業合作社,有組織的實施標準化種植。「品牌宣傳+優良品質+千年口碑=價格優勢」,市場價格較其他蓮藕高出50%以上,讓藕農深切體會到明顯的增收效果。2009年產區巴河蓮藕種植面積達90公頃,藕農較實施產業化前人均增收23%,巴河蓮藕重現國內各大城市。
2009年起,黃岡市浠水縣巴河鎮望天湖荷花蕊飲品有限責任公司選用「巴河蓮藕」的荷葉、荷花和荷花蕊為原料,聘請茶學和食品學專家對配方進行研發,製成荷葉茶、荷花茶、花蕊茶。產品銷售北京、深圳、南京、武漢、黃石、黃岡等地。
相關傳說[1]
巴河蓮藕的產地在芝麻湖地區,相傳,很早以前,一隻頂冠鮮紅、玉羽雪身的仙鶴,口銜一粒蓮子,從波濤洶湧的南海沖天而起,向北邊的黃河飛去。仙鶴飛過長江,想歇口氣,可剛一張口,那粒碧綠晶瑩、熠熠發光的蓮子從口裡脫落掉進浠水縣巴河的芝麻湖。翌年,芝麻湖長出了一種奇特的蓮藕,與其它地方的藕在味和形上均有不同,後人稱「芝麻湖九孔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