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目錄

巴班斯基

蘇聯教育家。畢業於頓河羅斯托夫師範學院。1971年當選為蘇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74年被選為正式院士。1979年起任蘇聯教育科學院副院長。把現代控制論、系統論觀點用於教學論研究,提出教學過程最優化的理論。主要著作有《教學過程最優化(一般教學論觀點)》、《教學教育過程最優化(方法原理)》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尤里·康斯坦丁夫·巴班斯基 國籍 蘇聯
出生地 前蘇聯頓河羅斯托夫州 出生時間 1927年1月7日
去世時間 1987年8月9日 代表作品 《教學過程最優化》


生平

尤里·康斯坦丁夫·巴班斯基Юр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Бабанский

(1927-1987),蘇聯教育科學院院士、副院長,蘇聯著名教育家、教育學博士。

1927年1月7日巴班斯基出生於頓河羅斯托夫州的一個農民家庭。衛國戰爭時期他在一所國營農場工作,因勞動出色而獲得「勞動忘我精神」獎章。1945年巴班斯基進入頓河——羅斯托夫師範學校數學物理系學習。1949年畢業並留校工作,長達20年。1955年,巴班斯基成為教育科學副博士。1958-1969年擔任羅斯托夫師範學院任教育學教研室主任、副院長、黨委書記。

1971年被選為蘇聯科學院通訊院士;1974年又被選為正式院士。1975年他調任該科學院附屬的高級教師進修學院院長,並以院士秘書身份主持該科學院教育學理論和歷史科研部的工作。1979年他擔任蘇聯教育科學院副院長,直至1987年8月9日因心臟病突發猝然去世。他生前還兼任俄羅斯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中央理事會會長、全蘇「知識」協會附屬心理學和教育學傳播委員會主席、蘇聯最高學位評定委員會教育科學評議會主席。

巴班斯基以自己忘我的勞動和卓有成效的工作,獲得「勞動紅旗勳章」、「烏申斯基獎章」、「克魯普斯卡婭獎章」等。在長期的教育生涯中,巴班斯基不僅培養了許多教育科學工作者,而且從事教育實踐和理論研究工作,以總結「教學教育過程最優化理論而著稱。

巴班斯基在20世紀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以羅斯托夫地區的普通學校為基地,創造了大面積克服留級現象的經驗,更直接為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的創立提供了實驗材料。巴班斯基在此基礎上於1972年出版了《教學過程最優化:預防學生學業不良的方法》一書,提出教學過程最優化的教育原理,此後,他又出版了《教學過程最優化:一般教學論方面》,並在《國民教育》和《蘇維埃教育學》等雜誌上發表了一系列論文,來闡述自己的最優化教學思想。在蘇聯和世界各國引起了強烈反響。他一生髮表的著作約有三百多部(篇),巴班斯基去世後,蘇聯教育科學院編纂出版了《巴班斯基教育文選》,以紀念這位為教育理論作出傑出貢獻的教育家。

理論

所謂「教學過程最優化」,是指在全面考慮教學規律、原則、現代教學的形式和方法,以及該系統的特徵及其內外部條件的基礎上,組織對教學過程的控制,以保證過程(在最優化的範圍內)發揮在一定標準看來最有效的作用。也可把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解為:教師有目的地選定一種建立教學過程的最佳方案,保證在規定時間內解決教養和教育學生的任務,並取得儘可能最大的效果。「最優化」包含5個因素:1.遵循教學規律。根據教學規律所論證的原則、方法、形式和教學手段來進行教學。2.考慮條件。既包括教學的外部條件,又包括師生的實際情況。3.選擇方案。比較各種可行方案,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佳方案。4.調控活動。隨時控制和調整師生教學活動的進程。5.獲得效果。在規定的時間內,獲得最大可能的效果。上述五方面缺一不可,但關鍵是選擇最佳方案,其本質是獲取最優效果。巴班斯基的教學過程最優化的方法體系包括:1.綜合教學任務,注意全面發展。2.了解研究學生,具體落實任務。3.選擇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具體化。4.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理方法。5.採用合理形式,實行區別教學。6.確定最優速度,節省師生的時間。7.優化教學條件,提供教學保證。8.控制學生的學習過程,調整教學過程。9.分析教學效果,研究和改善教學。巴班斯基以辯證的系統方法論來研究教學、教育過程,使教學論的研究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他堅持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為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質量找到了新的途徑。但其理論也有不完善之處,如理論闡述得比較粗糙,優選步驟有些煩瑣 。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