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隆鄉
巴隆鄉,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下轄鄉,地處都蘭縣中南部,東臨香日德鎮和香加鄉,南與玉樹州曲瑪萊縣和果洛州瑪多縣接壤,西、北靠宗加鎮。行政區域面積8233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末,巴隆鄉戶籍人口有6213人。截至2019年10月,巴隆鄉下轄15個行政村。 [1]
2011年,巴隆鄉農牧民人均純收入6847元。2018年,巴隆鄉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6個。
中文名: 巴隆鄉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
地理位置: 都蘭縣中南部
面 積: 8233 km²
下轄地區: 15個行政村
電話區號: 0977
郵政區碼: 816105
氣候條件: 大陸性荒漠氣候
車牌代碼: 青H
人 口: 6213人(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
目錄
建置沿革
清朝至民國時期,巴隆是青海蒙古族和碩特部右翼盟西右後旗的駐牧地,俗稱巴隆扎薩克旗。
1956年,建立巴隆鄉。
1959年,與宗加鄉合併稱巴顏公社。
1962年7月,從巴顏公社析出,成立巴隆公社;同年11月,又改稱巴隆鄉。
1968年,巴隆鄉改稱巴隆公社。
1984年,恢復巴隆鄉,轄科日、托托、布洛格、伊克高里、夏圖、哈圖、烏拉斯台7個村(牧)民委員會。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巴隆鄉下轄14個行政村:科日、托托、布洛格、伊克高里、夏圖、哈圖、烏拉斯台、科日農業、清泉、河西、三合、雅日哈圖、新隆。
截至2019年10月,巴隆鄉下轄15個行政村:托托村、烏拉斯台村、諾木洪村、哈圖村、夏圖村、伊克高里村、布洛格村、科日農業村、河西村、清泉村、三合村、雅日哈圖村、新隆村、河東村、科日牧業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巴隆鄉地處都蘭縣中南部,東臨香日德鎮和香加鄉,南與玉樹州曲瑪萊縣和果洛州瑪多縣接壤,西、北靠宗加鎮。
行政區域面積8233平方千米。
氣候
巴隆鄉境內中部是布爾汗布達山,南部是崑崙山支脈布青山,西北部是荒漠半荒漠地帶,地勢南高北低。自然條件為典型的大陸性荒漠氣候,多風沙,水資源缺乏,平均海拔2900—3000米左右。年均氣溫3.8℃,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20.3℃,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6.5℃。年均降水量213.4毫米。年均日照時數3020小時,太陽年輻射量168.23千卡/平方厘米。平坦地帶無霜期約104天,山區無絕對無霜期。
水文
巴隆鄉主要河流有哈圖河、伊克高里河、諾木洪河流經境域。
自然災害
巴隆鄉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雪災、霜災、風災、雹災等。
自然資源
巴隆鄉境內野生動物有岩羊、黃羊、盤羊、野氂牛、野驢、棕熊、麝、藏原羚、白唇鹿、馬鹿、雪雞、天鵝、黑頸鶴等珍稀動物。
人口
2011年末,巴隆鄉轄區總人口625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36人,城鎮化率3.7%。另有流動人口410人。總人口中,男性3258人,占52.1%;女性2995人,占47.9%;18歲以下1569人,占25.09%;18—35歲1815人,占29.02%;35—60歲以上2265人,占36.22%;60歲以上604人,占9.65%。總人口中,以蒙古族為主;另有漢、回、藏等民族。
截至2018年末,巴隆鄉戶籍人口有6213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巴隆鄉農牧民人均純收入6847元。
2018年,巴隆鄉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6個。
農業
2011年,巴隆鄉糧食種植面積18151.5畝,其中小麥種植面積1621.3畝;油菜種植面積2809畝,產量632.3噸;青稞種植面積2670.4畝,產量1323噸;馬鈴薯種植面積3724畝;枸杞種植面積7149畝。畜牧業以飼養牲畜為主。2011年,牲畜年末存欄16.4萬頭(只),牲畜出欄7.8萬頭(只),出欄率47.6%;牲畜商品數6.9萬頭(只),商品率42%。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巴隆鄉有在校生365人,教職工23人。適齡兒童556人,兒童入學率為100%;適齡少年333人,人學率100%。16周歲受完初等教育105人,完成率98.1%;18周歲受完初等教育115人,完成率99.1%;青壯年非文盲率為99.9%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巴隆鄉有衛生室11個,村醫15個,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5171人,參合率98%。
社會保障
2011年末,巴隆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98戶,人數511人,發放低保資金58.17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4人,發放供養費5.2萬元,孤兒12人,發放孤兒生活費7.02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0人,80歲以上老人48人,發放長壽補助2.06萬元。新型農村牧區社會養老保險參保3152人,參保率達86%。
交通運輸
巴隆鄉境內有G109公路穿過。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巴隆」系蒙古語,意為「右」之意,因清代蒙古和碩特部右翼在此駐牧而得名。
視頻
都蘭巴隆鄉:「積分制」管理唱響村民自治好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