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環境
市場環境(market circumstances)是指影響營銷管理部門發展和保持與客戶成功交流的能力的組織營銷管理職能之外的個人、組織和力量。這些因素與企業的市場營銷活動密切相關。市場環境的變化,既可以給企業帶來市場機會,也可能形成某種威脅。因此,對市場環境的調查,是企業開展經營活動的前提。
目錄
分析方法
按系統論和生態學的觀點,企業與外部環境共同形成一個大系統。企業內部與外部環境是這一大系統中的兩個系統,兩者必須相互配合,才能產生系統效應。但從企業角度來看,外部環境這一子系統是企業不能控制的客觀條件,時刻處於變動之中。因此,企業必須經常對自身系統進行調整,才能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這正像生態學中生物體與外界環境關係一樣,也遵循「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原則。 外部環境變化對任一個企業產生的影響都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對企業市場營銷有利的因素,即它對企業市場營銷來說是環境機會;二是對企業市場營銷不利的因素,它是對企業市場營銷的環境威脅;三是對該企業市場營銷無影響的因素,企業可以把它視為是中性因素。對機會和威脅,企業必須採取適當的對應措施,才能在環境變化中生存下來。
環境機會分析 環境機會是指對公司營銷行為富有吸引力的領域,在這一領域裡,該公司將擁有競爭優勢。公司在每一個特定機會中的成功概率取決於它的業務實力(即獨特的能力)是否與該行業成功所需要的條件相符合。經營最佳的公司將是那些在滿足該行業成功條件中擁有大量競爭優勢的企業,這些優勢形成公司為顧客創造-價值的能力。
環境威脅分析 環境威脅是指環境中一種不利的發展趨勢所形成的挑戰,如果不採取果斷的營銷行動,這種不利趨勢將導致公司市場地位被侵蝕。 公司營銷經理應該在其營銷計劃中把公司所面臨的威脅識別出來。這些威脅應按其嚴重性和出現的可能性分類。左上角的威脅是關鍵性的,因為它們會嚴重地危害公司利益,並且出現的可能性也最大。公司需要為每一個這樣的威脅準備一個應變計劃,這些計劃將預先闡明在威脅出現之前或者當威脅出現時,公司將進行哪些改變。 把某個特定公司所面臨的威脅和機會集中圖解出來,舊能勾勒出整個情況的特徵。有四種可能的結果。一種理想的業務是指擁有很多大好機會,而很少甚至可以避免威脅。一種投機性的業務是大好機會和威脅的出現率同樣高。一種成熟的業務是大好的機會和威脅都很少。最後,一種麻煩的業務是機會很少,威脅卻很大。[1]
內容
政治環境 政治環境是指企業面臨的外部政治形勢,狀況和制度,分為國內政治環境和國際政治環境。
法律環境 企業在市場經營活動中,必須遵守各項法律,法令,法規,條例等。
經濟環境 經濟環境是指企業面臨的社會經濟條件及其運行狀況,發展趨勢,產業結構,交通運輸,資源等情況。經濟環境是制約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因素。
技術環境 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商品的市場生命周期迅速縮短,生產的增長也越來越多地依賴科技的進步。以電子技術,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為主要特徵的新技術革命,不斷改造着傳統產業,使產品的數量,質量,品種和規格有了新的飛躍,同時也使一批新興產業建立和發展了起來。新興科技的發展,新興產業的出現,可能給某些企業帶來新的市場機會,也可能給某些企業帶來環境威脅。
市場社會文化環境 文化是一個複雜的整體概念,它通常包括價值觀念,信仰,興趣,行為方式,社會群體及相互關係,生活習慣,文化傳統和社會風俗等。 文化是人類後天學習而獲得的,並為人類所共同享有。 文化使一個社會的規範,觀念更為系統化,文化解釋着一個社會的全部價值觀和規範體系。 在不同國家,民族和地區之間,文化之間的區別要比其他生理特徵更為深刻,它決定着人們獨特的生活方式和行為規範。 文化環境不僅建立了人們日常行為的準則,也形成了不同國家和地區市場消費者態度和購買動機的取向模式。
市場自然地理環境 一個國家和地區的自然地理條件也是影響市場的重要環境因素,與企業經營活動密切相關。 自然環境主要包括氣候,季節,自然資源,地理位置等都從多方面對企業的市場營銷活動產生着影響。 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海拔高度,溫度,濕度等氣候特徵,影響着產品的功能與效果。人們的服裝,食品也受氣候的明顯影響。 地理因素也影響着人們的消費模式,還會對經濟,社會發展,民族性格產生複雜的影響。 企業市場營銷人員必須熟悉不同市場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才能搞好市場營銷。
市場競爭環境 在任何市場上銷售產品,企業都面臨着競爭。 市場上從事同類商品生產經營的企業,其競爭者包括現實的競爭者和潛在的競爭者; 同一市場,同類企業數量的多少,構成了競爭強度的不同。 企業調查競爭環境,目的是認識市場狀況和市場競爭強度,根據本企業的優勢,制訂正確的競爭策略。通過競爭環境調查。 了解競爭對手優勢,取長補短,揚長避短,與競爭者在目標市場選擇,產品檔次,價格,服務策略上有所差別,與競爭對手形成良好的互補經營結構。 競爭環境調查,重在認識本企業的市場地位,制訂揚長避短的有效策略,取得較高的市場占有率。[2]
組成要素
人口因素 人是構成市場的首要因素,哪裡有人,哪裡就產生消費需求,哪裡就會形成市場。人口因素涉及人口總量、地理分布、年齡結構、性別構成、人口素質等諸多方面,處於不同年齡段的人、處於不同地區的人消費就不同。南方人大多喜歡吃米,而北方人多喜食麵食。隨着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農產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綠色食品、保健食品倍受青睞。農業企業在生產中一定要考慮這些變化,按照需求來安排生產。
經濟因素 它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消費者收入。消費者支出、物價水平、消費信貸及居民儲蓄、貨源供應等情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品交換是以貨幣為媒介的,因此購買力的大小直接影響到人們對產品的需求。在分析經濟因素時,應注意多方面考慮各階層收入的差異性,人們消費結構受價格影響的程度,分析老百姓儲蓄的動機等。在國外老百姓可以借錢消費,被稱為消費信貸,這種形式在我國目前僅限於住房信貸,估計將來會有發展,也應引起注意。此外,從整個國家看,整體經濟形勢對市場的影響也很大。經濟增長時期,市場會擴大;相反,經濟停滯時,市場會萎縮。
競爭因素 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競爭可以為農民不斷改進技術、提高質量、降低成本,在市場上處於有利地位。競爭是一種外在壓力,農業企業在市場中要敢於競爭、善於競爭。競爭涉及許多方面,有競爭者的數量、產品質量、價格、銷售渠道與方式、售後服務等。在經營中,應將競爭對手排隊分類,找出影響自己的主要對手,並針鋒相對地採取什麼對策來對付競爭,力爭在競爭中獲勝。從長遠看,要不斷調整競爭策略,如你無我有,你有我廉,你廉我優等。
技術因素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技術發展對企業有重大影響,它可能給企業提供新的機會,也可能給企業造成威脅。事實已證明,我國農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依賴於技術進步。先進的耕作技術,優良品種和高效化肥都是科技進步的結果。地膜覆蓋技術與暖室大棚的推廣應用使得一年四季都能進行蔬菜生產,解決了蔬菜常年均衡供應問題,使淡季不淡。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誰擁有了技術,誰就占領了市場。
政治因素 指國家、政府和社會團體通過計劃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輿論手段來管理和影響經濟。其主要目的有三:①保護競爭,防止不公平競爭;②保護消費者一定的權益,避免上當受騙;③保護社會利益。因此,生產者必須服從國家管理、遵守法律,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活動,合法經營。不可否認,有部分農民因法律意識淡薄,生產經營一些假冒偽劣產品,這種行為嚴重損害了消費者利益,為國家法律所不容,最終遭殃的還是自己,應引起足夠的注意,以求長遠發展。
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涉及風俗習慣、社會風尚、宗教信仰、文化教育、價值觀等。文化是一種長期形成的產物, 它因地區、民族等的差異而不同,它會直接影響人們的消費傾向。因此農業企業在市場分析中一定要注意文化文化對企業發展的影響。
分析
企業與外部環境共同形成一個大系統。企業內部與外部環境是這一大系統中的兩個系統,兩者必須相互配合,才能產生系統效應。但從企業角度來看,外部環境這一子系統是企業不能控制的客觀條件,時刻處於變動之中。因此,企業必須經常對自身系統進行調整,才能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這正像生態學中生物體與外界環境關係一樣,也遵循「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原則。 外部環境變化對任何一個企業產生的影響,都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對企業市場營銷有利的因素,即它對企業市場營銷來說是環境機會;二是對企業市場營銷不利的因素,它是對企業市場營銷的環境威脅;三是對該企業市場營銷無影響的因素,企業可以把它視為是中性因素。對機會和威脅,企業必須採取適當的對應措施,才能在環境變化中生存下來。 市場環境分析包括需求分析,任何開公司的,肯定是要考慮自己的產品是不是能夠被客戶接受,也就是說客戶是不是有這樣的需求,而且要知道這種需求是多大,因為只有需求量大,一個公司的產品才有可能賣得出去,從而公司本身才有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