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布洛芬
圖片來自racgp

布洛芬英語:Ibuprofen,商品名:芬必得普羅芬),是一種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用來止痛,退燒和消炎。可用於治療經痛偏頭痛,和類風濕性關節炎。大約60%的人在使用任意一種NSAID後症狀會有所改善,在一種藥物不起作用時,通常推薦試用其他藥物[1]。本品也可用於治療早產兒的開放性動脈導管(patent ductus arteriosus)。本品可經由口服或靜脈注射給藥,藥效通常於給藥後一小時內起作用。

常見副作用包含胃灼熱(火燒心)或紅疹。但相對其他NSAID而言,本品導致胃腸道出血等副作用的風險較低。本品會提高心臟衰竭、腎衰竭,及肝衰竭的風險。在低劑量時,心肌梗死的風險並不會提高,但高劑量時卻有可能。布洛芬可能會使哮喘加重。妊娠早期用藥的安全性未明,但在懷孕後期用藥有證據顯示有害,因此不建議用藥。如同其他NSAID,本品會抑制前列腺素的製造,降低環氧合酶的活性。

此藥物在1961年由博姿公司的斯圖爾特·亞當斯發明,並以「布洛芬」(Brufen)作為商標上市。如今專利權過期,各家廠商也紛紛投入通用名藥物的生產,出現多種商品名,例如Advil、Motrin,和Nurofen等等。2017年,它是美國第28大最常用處 方藥,擁有超過2400萬張處方。[2]

目錄

歷史

它的發現是1950年代和1960年代進行的研究的結果,該發現是阿司匹林的更安全替代品。1960年代英國Boots集團的研究人員從丙酸中提取出布洛芬。該藥品於1961年獲得專利。英國和美國分別於1969年和1974年開始採用異丁苯丙酸作為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品。

2010年最新研究發現,布洛芬於神經細胞中,可以抑制細胞內的RHoA信號,顯著促進神經細胞的軸突生長,可提供阿茲海默症以及脊髓損傷之相關疾病新的治療方式。

醫療用途

布洛芬適用於發燒、輕度及中度疼痛(包含外科手術後疼痛)、經痛、骨關節炎、牙痛、頭痛,以及腎結石造成的疼痛。同時也適用於幼年特發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心包炎和動脈導管未閉。

用量

低劑量的異丁苯丙酸在世界多數國家中通常作為非處方藥,可以直接在市面上購買。但是在台灣也作為醫生處方用藥。異丁苯丙酸的藥力持續時間大約是4至8小時。推薦劑量因人而異。一般來說,口服劑量為每4到6小時 200–400 mg(兒童為 5–10 mg/kg),作為非處方藥服用的成人每日用量最多不超過1200 mg。

副作用

雖然異丁苯丙酸的副作用比較低,但過量服用可引起噁心、消化不良、腹瀉、流鼻血、頭昏以及高血壓。不常見的副作用包括食道潰瘍、心衰竭、腎衰竭等。2010年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經常性地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還會損害聽力。2017年的一項研究指出布洛芬會影響年輕男性的睪丸,可能與男性不孕症有關,因此孕婦、哺乳婦女、年輕男性需特別注意使用。

過量服用布洛芬和過量服用其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產生的副作用相似。連同其他一些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服用布洛芬也有增加心肌梗死的風險,尤其是那些長期高劑量服藥的人。

研究

布洛芬由於其抗炎特性,有時被用於治療痤瘡,並已在日本以局部用藥形式出售給成人痤瘡。與其他非甾體抗炎藥一樣,布洛芬可用於治療嚴重的體位性低血壓(站立時血壓低)。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在預防和治療阿爾茨海默氏病方面的用途尚不清楚。

布洛芬與帕金森氏病的風險較低有關,可能會延遲或預防這種疾病。阿司匹林,其他非甾體抗炎藥和對乙酰氨基酚(對乙酰氨基酚)對帕金森氏症的風險沒有影響。 2011年3月,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神經病學雜誌上宣布,布洛芬具有神經保護作用,可預防帕金森氏病的發展。

References

  1. Bnf : march 2014-september 2014. 2014. London: British Medical Assn. 2014: 686–688. ISBN 0857110861. 
  2. The Top 300 of 2020. ClinCalc. [11 April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