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諾·法蘭克
布魯諾·法蘭克 |
布魯諾·法蘭克Bruno Frank,(1887年6月13日-1945年6月20日)出生於德國斯圖加特的猶太人,是德國詩人、劇作家和人文主義者。
1933年,逃離德國納粹的德國知識分子之一。
1937年,移居美國。
法蘭克寫了兩部重要的小說,《塞萬提斯》(1934年)和《德雷斯帕斯》(1937年)。[1]
弗蘭克為由威廉·迪特爾執導、查爾斯·勞頓主演、根據維克多·雨果的小說改編的流行電影版《巴黎圣母院》(1939年的電影)編寫了劇本。和《居里夫人》(1943年的電影)做出了貢獻。
法蘭克幫助建立了歐洲電影基金,該基金通過募集資金補貼工作室合同來支持失業的流亡作家。
目录
生平
他的父親和祖父都是銀行家。
早年在斯圖加特的一所預科學校就讀,然後轉到圖林根州的一所大學。他在圖賓根大學獲得哲學和文學博士學位。
1905年,18歲時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詩集。後他搬到了慕尼黑——當時被認為是德國最國際化的城市——並涉足那裡的文學界。他結識了Frank Wedekind、Rainer Maria Rilke、Wilhelm Speyer和Lion Feuchtwanger等作家。並與托馬斯·曼建立了終生的友誼。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法蘭克加入了德國軍隊,並在俄羅斯加入前線作戰。他在那裡受了重傷,被送回德國,並在巴伐利亞的家中休養了幾年。康復後,他開始了非常成功的小說家和劇作家生涯,並為德國舞台改編和翻譯了馬塞爾·帕尼奧爾、諾埃爾·考沃德和薩沙·吉特里等外國作家的戲劇。法蘭克對阿道夫·希特勒領導的納粹運動的日益強大感到震驚。
1933年,臭名昭著的國會大火之後——納粹燒毀了德國議會大樓並將其歸咎於“共產黨人和猶太人”——身為猶太人的法蘭克看到牆上的文字,他和他的家人離開了德國. 他們在瑞士和法國生活了一段時間,然後搬到了奧地利。1935年,希特勒第吞併了奧地利。[2]
1937年,弗蘭克和他的家人離開了歐洲。前往美國,在那裡他得到了一個位在好萊塢的工作。
家庭
伴侶伊麗莎白·帕倫伯格-馬薩里。
他的侄子Anthony M. Frank於 1988年成為美國郵政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