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希爾凡宮建於15世紀的希爾凡宮,是一座典型的阿塞拜疆式宮殿,是巴庫城的標誌性建築。其他古蹟還有瑟內克卡拉清真寺的高塔和巴伊洛夫石堡等。2000年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0年11月的地震、城市發展及遺產保護政策的缺乏等威脅持續不斷地破壞着該遺址。2003年7月5日的世界遺產大會第27次會議上被納入《世界瀕危遺產名錄》。2009年6月25日在西班牙塞維利亞舉行的第3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成功從《世界瀕危遺產名錄》上撤下。

中文名 希爾凡宮

建造時期 15世紀

建築風格 阿塞拜疆式宮殿

榮 譽 巴庫城的標誌性建築

目錄

希爾凡宮的地段和它毗鄰的建築物

建有宮殿的地段和它毗鄰的建築物形成三個位於不同高度層面上的院落。宮殿本身位於第一個層面上。宮殿的主要入口有門樓裝飾,設在宮殿的西面。門樓的階梯通向圓頂的高高的八角形大廳。這個大廳的兩道箭形的門洞通向宮殿的東邊和南邊部分,大廳圓頂下的其餘各面分別建有高高的箭形壁龕。兩個大的壁龕上開鑿了縫狀的孔,經過這些孔可以進入宮殿第一層的房間,據研究者推測,這些房間是僕役們的住處。很可能,這些縫狀的孔是用來召喚奴僕用的。在宮殿正廳的後面是一個也為八角形的小過廳[1] 。由這個廳可以進入宮殿中用於居住的房間(這些房間的面積都不大),以及用於製作東方三面體燈的房間,這個房間通過三個分別由上下兩層組成的窗戶來採光,以前房間的房頂是箭形的拱頂。

傳說

巴庫的居民中都有一種迷信傳說,認為圓頂的房間是基萬汗宮裡的一眼枯井。這眼井具有神奇的魔力,能讓斷奶的產婦出奶。阿塞拜疆語將之稱為「休德-庫尤西」,意為「奶井」。因此,基萬汗宮,甚至整個希爾凡宮被認為是聖地也就不足為奇了。基萬汗宮的裝修並未完工。柱子的柱頂和底座上,以及圓形建築物箭形門洞的門框上都能發現一系列未完工的地方。比如,一些柱頂還有需要進行裝飾的地方;另一些柱頂上只雕刻了一個輪廓。因此,賦予基萬汗宮以特別之美和魅力的是它的主門樓,上面裝飾了別具一格的石頭地毯花紋雕刻:顏料和彩色釉面磚這裡均未採用。

希爾凡沙赫

1683年,德國旅行家肯普費爾經過阿塞拜疆遊覽了巴庫。而他從時間上講正是第一位描寫了希爾凡沙赫——希爾凡最大的封建主和統治者——的王宮的人。巴庫城高高聳立於港灣之上的城市的最高部分,以其被稱作王(沙赫)宮的漂亮宮殿而著稱。它真正建在突出的懸崖上,具有皇家的豪華和不同尋常的富麗堂皇。所有的一切都用閃光的削平的石頭做成,彼此連接精巧之極,無論從哪個地方都辨別不出接縫。

學者們推測

基萬汗宮是「法庭」,他們的假設援引了刻在中央大廳入口上方的銘文。銘文是古蘭經中的詩句。神說,——讚揚和祝福他:於是神往家裡招來了和平並給他垂青的人指引捷徑。行善的人給與善報,並且比這還多:無論灰塵還是恥辱都不能掩蓋他們的臉龐,他們將是天堂的居民,他們將永遠住在那兒。正如歷史學家們推測的那樣,舉行會議時希爾凡沙赫自己在中央的圓形建築物里,而顯赫的封建主們則在柱廊里[2] 。在圓形建築物的底座下的岩石上建了一個圓頂的地下室,形狀如一個5米深的水井,很可能是用來關押被判有罪的囚犯的。關於這個黑暗的房間還流傳着令人心驚膽寒的故事:在圓形建築地板的孔上割下人頭;被割下的人頭就沿着地下管道直接滑到海中;還有一根活動的柱子,柱子下有一個孔,被判有罪的犯人被扔進那裡。

評價

曾到過巴庫的第比利斯國王領事、勳章獲得者甘巴指出,「汗的宮殿看起來像一座廢墟,裡面住着30戶貧窮的韃靼人和波斯人的家庭。」1842年時,喀山大學的教授別列津在進行對近東國家的科學考察時訪問了巴庫。他在自己的行程日記中是這樣記述希爾凡宮的:「這座建築飽受時間的折磨,而忍受得更多的則是人類的懶惰,人們為了省點力,直接從這兒拿走石頭去建糟糕透頂的房子,不知羞恥地破壞着古蹟。屋頂已經不復存在,完全消失了:上面一層的牆也大部分都倒塌了,而下面一層則幾乎完全被填平了。」宮殿的這種廢墟狀態一直持續到19世紀,1857年,它被轉交到俄羅斯軍事機構手中。軍事機構對宮殿進行了部分修繕,並同時對它進行了徹底重建,使宮殿建築成為了軍事裝備倉庫。這座作為偉大的歷史文物的宮殿的重建工作花去了巨額的資金。十月革命後,阿塞拜疆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新政府決定成立一個藝術和古蹟文物保護委員會。於是,從1932年開始希爾凡宮開始進行整理修繕工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