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希帕克斯

希帕克斯希臘化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他的卓越貢獻是創立了球面三角這門數學工具,使希臘天文學由定性的幾何模型變成定量的數學描述,使天文觀測有效的進入宇宙模型之中。

目錄

生平簡介

希帕克斯(公元前190—125)生於小亞細亞西北部的尼西亞(即如今土耳其的伊茲尼克)。年輕時,他曾在亞歷山大城求學。這座城是埃及托勒密王朝的首都,原是希臘化時代科學和文化的中心,吸引了幾乎所有這個時代的偉大科學人物。但是,到希帕克斯時期恰逢托勒密王朝日趨衰落。托勒密王朝的統治者已不再像他們的祖先那樣關注和支持科學事業,亞歷山大城也不再是適於學者們安心治學之處。所以,希帕克斯完成學業後便離開了這座曾經輝煌過的亞歷山大城,來到了當時的新文化中心——愛琴海南部的羅得島。他在這座小島上建起了觀象台,開始了自己熱愛的天文學研究。

歷史功績

希帕克斯是希臘化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他的卓越貢獻是創立了球面三角這門數學工具,使希臘天文學由定性的幾何模型變成定量的數學描述,使天文觀測有效的進入宇宙模型之中。自歐多克斯發明同心球模型用以「拯救」天文現象以來,通過球的組合再現行星的運動,已成為希臘數理天文學的基本方法。但傳統的方法存在兩個問題,首先人們還不知道如何在球面上準確表示行星的位置變化,其次,傳統的同心球模型不能解釋行星亮度的變化。希帕克斯解決了這兩個重要的問題。

通過創立球面三角術,希帕克斯解決了第一個問題。根據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原理,以任一銳角為一角所組成的任何直角三角形,其對邊與斜邊之比、對邊與鄰邊之比、鄰邊與斜邊之比是一個常數,所以這些比是角的函數,與邊長無關。人們為方便起見就把這些比分別稱作正弦、正切、餘弦,是為三角函數。希帕克斯第一次全面運用三角函數,並推出了有關定理。更為重要的是,他制定了一張比較精確的三角函數表,以利於人們在實際運算中使用。把平面三角術推廣到球面上去,也是希帕克斯的工作,因為他的最終目的在於計算行星的球面運動。

解決第二個問題的方法是拋棄同心球模型,創立本輪-均輪體系。一般人都知道這套體系是托勒密體系,但最早的發明者實際上是希帕克斯。每個行星有一個大天球,它以地球為中心轉動,這個天球叫均輪。但行星並不處在均輪上,而是處在另一個小天球之上,這個小天球的中心在均輪上,叫本輪。行星既隨本輪轉動,又隨均輪轉動,這樣可以模擬出比較複雜的行星運動。此外,希帕克斯還引入了偏心運動,即行星並不繞地球轉動,而是繞地球附近的某一空間點轉動。


主要事跡

他在羅得島觀象台製造了許多觀測儀器,創立了球面三角這門數學工具,解決了前人歐多克索發明的、被人用來「拯救」天文現象的同心球模型都無法解決的兩個難題,即在球面準確表示行星的位置變化和解決行星亮度的變化問題。使希臘天文學由定性的幾何模型變成定量的數學描述,使宇宙模型真正有效而又準確地反映出天文觀測的結果。

希帕克斯的最大貢獻是在觀測天文學研究領域。 希帕克斯以長期觀測和對前人觀測資料的分析,求得一年為365天零1/4日再減去日1/300日。這個數值是很精確的,誤差只有6分鐘。他利用古代日月食記錄,認識了月亮的朔望月、恆星月、近點月和交點月4種周期,並準確定出了這些周期的數值。他精確地測得白道(月亮繞地球旋轉所成軌道的平面和天球相交所成的大圓)與黃道的交角為5°。他運用三角學方法計算出月地距離,還編制了幾個世紀的太陽月亮運動位置表。用這些精密的數表來推算日食和月食,這是在他之前許多學者想做卻沒做到的成就。 公元前134年,希帕克斯在天蠍座發現了一顆新星,這打破了前人關於「天是永恆不變」的哲學信念,也促使他編制了西方天文學史上第一張記載恆星的星圖,這也是當時最先進的星圖。圖表上共記載着1080顆星,記載着恆星在星座間的分布和它們的亮度。希帕克斯在編制星圖時把星的亮度分為六等,他使西方第一次有了星等的概念。只是希帕克斯的星等概念的意義與現代星等概念不同。古人認為恆星都在一個球面上,所以至地球的距離是相等的。星等的原意是指恆星的大小。不過,正是希帕克斯的這張星圖,在18世紀後幫助哈雷發現了恆星的自行。 希帕克斯運用自己製作的星圖,還發現了一個重要的天文學現象:當他將自己的觀測結果與前人記錄的恆星位置對照時,發現有很大差異,說明恆星並不「恆」,它們在移動。太陽每年通過春分點的時間總是比回到恆星天同一位置要早,也就是說,回歸年總是比恆星年短,這就是希帕克斯發現的「歲差」現象。他計算的歲差值為36秒,比實際值少了14秒。儘管如此,這個數值在西方一直沿用了很多個世紀。 希帕克斯發明了以經緯度測定地球上不同地點方位的方法,並發明了由極點向赤道面投影的製圖方法,他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把歐多克索那個不受歡迎的同心球宇宙模型推翻,設想了一套本輪均輪系統取代之。這套系統雖仍是以地球為中心,但比起繁瑣的同心球宇宙模型,可要簡單得多了。比如,對水星、金星這兩顆內行星,該系統的解釋是:它們同樣在本輪均輪上運動,但本輪的運動周期相當於該星的恆星周期,而均輪的運動周期等於太陽的恆星周期。這樣,內行星始終只能在太陽周圍作往返運動便有了順理成章的解釋。希帕克斯的均輪本輪系統能很好地解釋天文現象,還可以根據觀測記錄,準確地預測日食和月食。因此,很受天文學界的歡迎,這一系統一直主宰着歐洲人的天文學,直到哥白尼時代才被費力地推翻。 希帕克斯以他淵博的天文學知識和豐富的天文觀測資料,以他的天才研究為觀測天文學做出了貢獻。而他信奉的「地球是宇宙中心」又由他的弟子托勒密發展成系統的「地心說」,統治天文學界達1400年之久,嚴重阻礙了天文學的發展。 儘管如此,希帕克斯仍不失為希臘化時代的天文學巨星。他一個又一個驚人的發現和發明,他對天文學的劃時代貢獻,使他成為希臘最偉大的天文學家。 [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