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
帝王(Emperor):是皇帝和各種君王的總稱。即「其時的當權者」。帝(Emperor)和王(King),嚴格說,不是同一級的。周之前,字義相近。秦始皇之後,藩國或附屬國的君主稱王。如齊王、晉王、朝鮮王、越南王、泰王等。天無二日,理論上天下只能有一個皇帝(自稱為『朕』),而有多個王。對華夏所謂天朝正統而言,不承認世上任何其他皇帝。但天朝正統衰落時,中國本土會出現多個皇帝並存的情況[1]。
目錄
分類
創業為帝王者
為帝王有多種方法,愚見最艱苦和最值得尊敬的無非是創業者。誠如某些看似得虎狼之狠然內里卻具大儒之風者所論,這種帝王,便似建園者,廢盡心力的為眾人辟造了一處美所,其間辛苦不足為外人道也,而且外人們對這建園的辛苦欲得知的想法亦欠奉,帝王,稱帝前,曾勵精圖治,運籌帷幄,揮斥萬軍,決勝沙場,其所歷種種非有大韜略,大韌性,大志向者不能當之。
王國維在其《人間詞話》中曾總結凡經此大曆練而得成功者的三個階段性境界:(一)「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三)「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一般地,前兩個境界是不為人所了解的,眾人所見的大多還是第三個境界,似乎成功者,稱帝者本就有那份命在,是天數,與人為沒太大幹系,於是,你看,開頭所說的種種情緒便蓬勃地宣洩了開來。忠從,艷羨,覬覦,妒忌,都來了,一股腦地演變為表面的一些示君以警的大義凜然的行為,似乎是不要命也要讓「帝」了解一下「民」的作用吧,然又不是,在自己不是「帝」時,你看他們就是以「民」的身份來勇氣可佳的說說「民」的作用,倘他們做了「帝」,實不知其能如何待「民」。
守業為帝王者
創業為帝王者有偉大的勳績在前,後便有過失,足以互為消融一下,起碼也是落得個「無功無過」。即使是獨具慧眼的罷,也總會百年之 後,那麼就會有世襲的後輩來作這守業者。中國流行一句俗話:守業更比創業難。創業的艱難與險阻是可以想見的了,而守業的難度在哪裡呢?創業的先帝、先王是曉得「民」的重要性的,所以於分辨能力上比着後輩們可能算是稍有那麼一點先機罷!於是,在先帝的眼中清晰的「民」與「非民」在後輩的守業者眼裡便茫然了起來。而這種分辨上能力上的退化所造成的結果就是為了防止被愚弄,為了艱巨的守業大業,只好錯殺一千莫縱一民了,你看,這就更加荒唐了,盛世看似確是盛世了,然盛在其表,朽在其里。這民終還不是能輕易的扼住的,你覺「我是當權者,我能決定一切,民算什麼,沒你們這群民,我自然還能擁有一群更好的民」,果真如此麼?未必別國的政事沒有觸及這個社會的和歷史的敏感末梢,而別國之民仍安居,此國卻竟為守業開始逐民了,逐民為守業?貽笑大方乎?!本末倒置乎?!於此,守業即使勉強是守業了,但是沒了創業的那大功績的烘襯,已開始功不抵過了罷?
虛位為帝王者
這裡的虛位並非指史上的某些被大宦所挾號令諸侯的傀儡。而是說雖然坐的是帝王位,然謀的並非是帝王事。守業者縱然是功不抵過了, 總也算勉強守住的了。留下給這些帝者的就是那麼些個的庭台樓宇,那麼些個的珠光寶氣,那麼些個的紅粉佳人,這也許都是些個需要窮 一生來掘其真趣的實在事物罷?!那麼,逐走的民又算是什麼呢,是早該忘卻的……但是,「民」不見了,空有那庭台,那珠寶,那美人又怎能算「帝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