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道、王道和霸道分別是什麼道?商鞅為什麼會選擇霸道?
商鞅 |
帝道、王道和霸道分別是什麼道?商鞅為什麼會選擇霸道?商鞅(約公元前390年—前338年),姬姓,衛氏,名鞅,又稱公孫鞅,後封於商,又稱為商鞅。戰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1]
商鞅精通帝道、王道、霸道三項帝王之術,為什麼最終會選擇最下策的霸道在秦國實施「商鞅變法」呢?
商鞅是通過巴結秦孝公的寵臣景監才得以見到秦孝公。這一年秦孝公21歲,商鞅35歲。
第一次見秦孝公,商鞅試探性地從三皇五帝講起,還沒說完,秦孝公已經打起了瞌睡。事後,秦孝公怒斥景監:「你推薦的什麼朋友,就知道誇誇其談。」商鞅反而高興了:「原來秦公的志向不在帝道。」
第二次見秦孝公,商鞅從王道仁義講起,秦孝公的興致比前一次好點了,但還是覺得不着邊際,哈欠連天。商鞅更高興了:「秦公志不在王道。」
第三次見秦孝公,商鞅用「霸道」來試探秦孝公,秦孝公很感興趣,激動地握住商鞅的手:「請先生教我!」,商鞅只談了些皮毛。 第四次見秦孝公,商鞅和盤托出,兩人談得非常投機,一連談了好幾天。會談結束後,秦孝公決定啟用商鞅,在秦國實施變法!
商鞅到底是怎樣打動秦孝公的呢?
帝道和王道採用的是孔子推行的仁道,重視道德教化,可以達到三皇五帝、殷、周那樣的成就,是為正道。但是,它的實現,需要很長久的時間。而霸道,非古代先賢留下的正道,它是可以速效成功的「強國之術」,崇尚功利主義,暴力威化,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
秦孝公年輕氣盛,而且沒有那麼多時間行帝道和王道,所以霸道之術很符合秦孝公的胃口。
商鞅的變法,也印證了他所說的霸道之術。
1、他進一步破除了井田制,擴大了畝制,重農抑商,獎勵一家一戶男耕女織的生產,鼓勵2、墾荒,這就促進了秦國小農經濟的發展。 3、他普遍推行了縣制,制定了法律,統一了度量衡制,建成了中央集權的君主政權。 4、他禁止私鬥,獎勵軍功,制定二十等爵制度,這有利於加強軍隊戰鬥力。 5、他打擊反對變法的舊貴族,並且「燔《詩》《書》而明法令」,使變法令得以貫徹執行。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發生了很大變化: 1、在經濟上,改變了舊有的生產關係,廢井田開阡陌,從根本上確立了土地私有制; 2、在政治上,打擊並瓦解了舊的血緣宗法制度,使封建國家機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權制度從此開始; 3、在軍事上,獎勵軍功,達到了強兵的目的,極大的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強大的封建國家,為秦的下一步的戰略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為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正如漢代王充所說:「商鞅相孝公,為秦開帝業。」 但商鞅變法,也有它的不足之處: 1、輕視教化,鼓吹輕罪重罰,「內行刀鋸,外用甲兵」,一味迷信暴力而輕視思想教化。 2、並未與舊的制度、文化、習俗徹底劃清界限,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廣大人民的剝削與壓迫。 商鞅變法雖然改變古法,制定秦律,容易在短期內奏效,但國家政令的貫徹實行,僅仰仗嚴刑峻法的暴力,人民的守法就只能是出於恐懼和被迫。而連坐制度開了株連之先河,人民因恐懼連坐而互相揭發,由寬容忍讓而變得互相猜忌,極大敗壞了淳樸及與人為善的民風。 最可悲的是:商鞅最終死於自己制定的法律之下。他被誣告謀反,然後逃到邊境,天黑了想住店。結果旅館老闆拒絕他說:「對不起,商鞅定下了法律,入住客人沒有身份證明,要連旅館老闆一起治罪。」商鞅就這樣被迫逃亡魏國,因為之前坑過魏國,又被魏國拒絕。最終商鞅回秦國被攻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