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帶着小弟娃看電影(黃開貴)

帶着小弟娃看電影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帶着小弟娃看電影》中國當代作家黃開貴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帶着小弟娃看電影

我們家在縣城郊區,與縣城隔赤水河相望。

上世紀70年代初,我高高興興上學了,正是「學制要縮短」時期,小學只有5年,星期一至六上午半天課程,一周一節體育課、一節勞動課。

我們主要學語文和算術兩門學科,課堂上能完成當天的作業,感到讀書沒有什麼壓力,每天很快樂!

那時,農村沒有電視機、電腦,縣城也沒有電視、電腦,連電視機、電腦的名兒都沒有聽說過。農村的文化生活、文娛生活非常缺乏,人們到電影院看電影就是最好的文化生活。縣城只有一個電影院,趕上放映新影片時,電影院大門前人山人海,有倒賣電影票的「票販子」,電影院那條街也很熱鬧。

我們學校組織二至五年級近300名同學,每學期到縣城電影院看一次或二次電影,兒童場票價5分。每次都是與縣城學校聯繫後,1000多名學生一起看兒童場電影

老師通知第二天看電影時,二至五年級的同學都很激動。我們班的同學做作業也更自覺更認真了,打掃清潔衛生更積極主動。

到縣城電影院看電影那天,同學們都穿上新衣服乾淨衣服像過節一樣,個個心裡樂滋滋的,臉上總是笑盈盈的。

我家就在赤水河岸上住,從學校到縣城電影院要經過渡口。每次看電影,我和同學們都是比老師規定的時間提前到渡口,在一個稍寬闊的斜坡壩壩集合,然後在老師的指揮下排隊乘渡船過河。

兩條木船來回幾次把同學們送到對岸,上岸後老師帶領同學們步行近大概1公里路,來到合江縣人民電影院前列隊等待進放映大廳。

合江縣人民電影院放映大廳分樓上、樓下,又稱樓廂、堂廂,共1000多個座位,每場容1000多名觀眾。放映大廳樓頂是32盞燈光柔和的吸頂燈和、吊着20把大吊扇。電影放映前吸頂燈亮着、大吊扇不停地轉動着,左右牆壁上各一排百葉窗也開着。我第一次看到柔和的吸頂燈和一把把大電扇,感到若大的放映大廳又寬又高,連連嘖嘖稱讚很漂亮!

放電影前,老師帶領着同學們,有序進場對號入座,放映廳樓上樓下也很熱鬧。放映大廳吸頂燈、左右兩邊牆上的百葉窗關上後,鬧哄哄的聲音很快靜下來,電影開始放映了。

我上小學期間,看過的電影有《閃閃的紅星》、《小兵張嘎》、《上甘嶺》、《英雄兒女》、《南征北戰》、《地道戰》、《地雷戰》,感到很精彩,特別是看到打勝仗的時候都很激動,40多年了仍記憶猶新。

我們從三年級起每次看電影後,老師都要布置寫觀後感的作文,主要是把受到的教育、感受或啟發寫出來,有時還寫從學校到電影院一路上所見所聞、寫同學助人為樂的故事。我三年級下期,寫帶着小弟娃看電影那篇作文,內容真實又有生動的細節,被老師選為範文在班上讀,還被選到其他班級交流,同學們都很羨慕。從那時起,學校組織看電影時,我們班也多了帶着自己的弟娃或妹妹,一起看電影同學。

那時,農村沒有幼兒園,我沒有上過幼兒園,比我小的弟娃也上幼兒園。三年級下期,我上三年級時小弟娃4歲。

一天,我回家高高興興地告訴媽媽,第二天學校組織到電影院看電影。媽媽說:「明天帶小弟娃一起去看,好嗎?」我爽快地答應了。

傍邊的小弟娃聽到要去看電影也很高興,笑眯眯地走過來拉着我的手……

第二天,媽媽不僅給了5分電影票錢,還用比拳頭大的一個小布袋裝上炒干胡豆,我和小弟娃在路上或看電影時吃。

我用手牽着小弟娃正要走出家門時,媽媽又給了4分錢,說上街後買糖給小弟娃。我接過4枚硬幣,小心翼翼地放進衣服袋裡。

小弟娃高高興興一邊跟着走,一邊不停問這問哪,走一段路後我又獎勵他一粒干胡豆,一路上萌萌噠,還時不時把一傍同學逗笑了。

到了街上,我用媽媽給的4分錢,買了一支白糖冰糕給小弟娃,他舔舔後硬要讓我也舔舔。

我牽着小弟娃在電影院大門廳,與班上的同學一起排隊,接着在老師的帶領下進了放映大廳找座位。我只有一張票,讓小弟娃擠着坐同一個座位。小弟娃感到很新鮮,不停地東看看西瞧瞧,一會兒又悄悄地到傍邊同學的座位上擠着坐……

電影開始放映了,一道白晃晃的光束,從放映大廳樓廂後面牆壁小口射到大廳前面的銀幕上,畫面出現了,小弟娃端端正正坐着。我右手緊拉着小弟娃,目不轉睛地看着電影畫面。

不知什麼時候,小弟娃竟然睡着了,我發現後趕緊脫下外衣,輕輕地蓋在小弟娃身上,直到電影結束。銀幕上出現大大的「再見」。放映大廳的燈全亮了如同白天,整個大廳里鬧哄哄的。我帶着小弟娃離開座位,隨着人流慢慢地從放映大廳後大門出了電影院。

回家後,小弟娃飛快地跑到媽媽身邊,不停地講見到的新鮮事……

我讀小學三至五年級期間,學校組織同學們到電影院看電影時,我都帶着小弟娃一起看電影教育,至今仍是美好記憶![1]

作者簡介

黃開貴,合江人,瀘州市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