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人
基本信息
基本资料
词目:常人
拼音:cháng rén
注音:ㄔㄤˊ ㄖㄣˊ
基本概念
常人代表着作为一个集体的此在的全部可能性。常人构成个体在其中可以怎样,应该怎样行为的环境。正是它赋予每个此在生存以意义和可理解性。通过学习常人如何生活我们赋予我们自己与周围世界的意义。我们不是用科学规律或者某些神只来理解我们的世界,而是投身到社会情境中,投身到常人体现出种种习惯的世界中,以此给予世界以可理解性。
常人是此在世界的具体化,因此是此在的个人的可能性即"人之能在"的具体化。就常人塑造次在行为而言常人具有一种规范功能。在海德格尔看来,个人不再由一种人性本质构成,而是由常人构成。此在即常人。
引证解释
守常道不变的人。《书·立政》:"继自今后王立政,其惟克用常人。" 蔡 沉 集传:"常人,常德之人也。"
平常的人。《庄子·人间世》:"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违。"《史记·商君列传》:"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周书·韩盛传》:" 德舆 姿貌魁杰,有异常人。"唐 杜甫《哀王孙》诗:" 高帝 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老爷乃万民之主,况又护持佛法,一念之诚,便与天地感通,岂是常人之可比。"鲁迅《华盖集·题记》:"这病痛的根柢就在我活在人间,又是一个常人,能够交着'华盖运'。"
固定的人。《周书·异域传上·高丽》:"是俗好淫,不以为愧,有游女者,夫无常人。"《旧唐书·西戎传·拂菻国》:"其王无常人,简贤者而立之。"[1] 海德格尔创立的学术名词:常人(the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