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何
《常何》(588-653年6月6日),汴州浚仪县(今河南省开封市)人,祖籍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唐朝初年将领,朝散大夫常绪的儿子。
早年参加瓦岗起义。归顺大唐后,授清义府骠骑将军、雷泽公。参与唐初统一战争,跟随秦王李世民、太子李建成和赵郡王李孝恭等作战,战后在外镇守。武德七年,调入京城,负责玄武门守卫,出任中郎将。武德九年,在玄武门之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贞观六年,历任太中大夫、延泾二州刺史、右屯卫将军、右武卫将军、平壤道行军副大总管、资州都督,册封武水县伯。
唐高宗继位,累迁黔州都督等。永徽四年五月十六,病逝,享年六十六岁,获赠左武卫大将军[1]。
目录
太宗重臣
武德九年,因为匈奴入侵,常何任马军副总管。
公元631年(唐贞观五年),唐太宗李世民要求在朝官吏每人都要写一篇关于时政得失的文章。常何是个武将出身的,不会舞文弄墨,见皇帝要他写文章,不禁着急起来。门客马周得知了这个消息,便本着报恩的想法,主动提出替常何写这篇文章。常何很高兴,便让马周代自己写。后唐太宗看过后大吃一惊,他知道常何不善长文才,怎么也能写出这么透彻的文章来。他有些不相信这是常何写出来的,便问常何这倒底是不是他写的。常何为人诚实,没有冒功。便老老实实的对皇帝说:"臣没有这个本事,这是臣的门客马周代臣写的。"李世民一听常何门下居然有这么一个奇才,很高兴,并产生了立刻想见见这位人才的想法。他想到做到,命人到常何府中将马周叫来,经过面谈,李世民十分欣赏马周,立刻让马周到掌管机要的门下省任职,后累官至中书令(丞相)。唐太宗为了表扬发现马周[2]的常何,赐给常何三百匹锦帛。
影视形象
《常何墓碑》
常何"其先居河内温县。酒祖道陈留之境,因徙家焉,今为沐州浚仪人也"。祖父常岑,"齐殿中司马",祖母郑氏。父绪,"朝散大夫"。《墓碑》又称,贞观十二年,何为右屯卫将军,上奏云:"微臣属会昌之运,遂叨荣轩陛;臣父遇可封之日,尚沉沦家巷。不胜私愿,乞预朝班"。太宗降"荣亲之典,授公父朝散大夫"。则常绪本为里巷庶民,子贵亲荣,从授官职。
常何幼时"习行阵于通庄,植族旗于曲陌";稍长,"倾产周穷,损生拯难,嘉宾押至,侠侣争归",隋末,"乡中豪杰三百余人,以公诚信早彰,誉望所集,互相纠率,请为盟主","共察公言,咸遵指授,训戎习武,阐义弘仁,尊卑叶同,垒壁严固"。
永徽"六年八月,反葬于故里"。
视频
常何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左武卫大将军几品官,个人图书馆,2017-10-24
- ↑ 一代治世名臣——马周 ,搜狐,2017-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