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白雀寺
常熟市白雀寺始建於後秦姚萇白雀年間(公元384—385年)。古人以白雀為瑞應的象徵,白雀集而吉祥至。相傳白雀年間白雀群集於父城故址——古槐之上,人們以為祥瑞而建起寺廟稱白雀寺。白雀寺所在的父城故址在春秋時代稱城父。城父是楚平王的兒子太子建的封邑。太子建是楚莊王的曾孫。太子建守城父期間曾設莊王祠,四時祭祀,所以後人就將城父楚莊王祠視作楚莊王故宅。明《正德汝州志》載:「白雀寺在父城保,世傳楚莊王故宅,有白雀之瑞,異槐一株。」所謂異槐者,是說白雀寺中古槐高大,人們從中抽出一板,上密布雀形圖案。[1]
中文名: 白雀寺
外文名: Baiquesi
地 點: 江蘇省常熟市
建立時間: 南朝梁代天監初年
重建時間: 宋代
目錄
歷史
白雀禪寺,在當地百姓口中俗稱作:白雀寺。白雀寺是一座古老的佛家殿堂。若追尋該寺的創建歷史,會讓許多常熟人、乃至許許多多到過常熟興福禪寺去進過香的香客、信徒為之一驚!為什麼?因為白雀禪寺的初建歷史比興福禪寺(始建於梁大同三年〈537年〉還要早34年)其當初的歷史名聲比興福禪寺還要大!白雀寺位於常熟市虞山鎮大義管理區中涇村香花橋畔。據史料記載:白雀寺始建於梁天監二年(503),又志載:僧志園法師主建,建寺時,因有二白雀來築巢,寺因以此名,成為江南一大名剎!寺成後,如瑤大和尚為初任白雀寺最早主持。開光初,即香火旺盛,名聲遠播。
至南宋端平三年(1236),高僧如瑤大師主持了重(擴)建。可惜的是於元代末毀於戰火。
至明正德丁卯年(1507),寺僧明慧大師主持發起集資又重建了白雀寺,恢復了白雀寺往日盛景。可惜的是,好景未長,至隆慶初,白雀寺再遭損毀。是寺僧明淨法師又再聚緣資重新。可是,不到20年,又毀。可惜!
至明萬曆年間(1574—1619),寺僧智海、慧秀二位法師,再一次募金重建了白雀寺。
寺復之日,王世貞撰文題記曰:「甓取其厚,材取其良,塗墍取其精堅。於是三身之座、四天之閣與十六應真之位,屹然若金剛不壞矣,壯麗亦稱是」。可見當時白雀寺之雄偉! 另外,還有王寵的著名的《白雀寺望虞山》,詩曰:
禪門吐雲氣,前與虞山通。大江蒸民壑,煙嵐日籠蔥。蓮花挺秀壁,繡障羅高空。飛泉四時雨,福地千年宮。蛟蜃時出沒,青天乍舒虹。是節屬夏首,灌木數豐葺。鶯啼紫岩曲,鹿騖青林中。薰風盪蘿蔦,沃雨鮮篁叢。蹇予抱沉瘵,未得窺玲瓏。還期覽日出,夜半千崖紅。一曲五言詩文,既大氣盪腸,又描述細緻,物事相關、情真意暢,讀來令人感嘆萬千。除此外,還留下了:明代文人:陳瓚的《海虞白雀寺碑》、王世貞的《重修白雀寺記》、等著名詩文。
據《柳南隨筆》記云:有長洲王雅宜(名寵,字履仁,後字履吉,號雅宜山人,工草書),嘗養疴吾邑白雀寺,有「訪王元肅虞山不值」詩卷,並以所書鐫石,即被後人譽為王寵代表作之一的《白雀帖》,現藏於重慶市三峽博物館。此況,筆者在八年前有幸獲悉,並告知過中涇村前村領導。中涇村村領導聞悉後,多年來一直想一睹此帖真跡,筆者也多次縱促他們想法「弄回」「白雀帖」。令人可嘆的是「白雀帖」是國家文物,由重慶市三峽博物館珍藏,想要弄回,難!
如今,令人可賀的是,中涇村村領導終於在今年化大價托人弄回了「白雀帖」臨本。作者寫此文時,「白雀帖」臨本就在他辦公室案頭。但是,白雀禪寺的經歷正如封建帝王制度統治下的廣大勞苦百姓的生活一樣是多災多難。到清初(1664年),白雀禪寺又再一次被火毀。直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名僧聖通大師又主持重修恢復了白雀寺。在清代太平天國戰亂時。白雀禪寺部分殿宇又被毀。到清同治、光緒年間,清兩朝帝師翁同龢曾為此寺書寫了「白雀行窩」匾。白雀寺,自建寺至清朝末年的1400多個年頭中,歷經了五建五毀,至民國年間,只剩大殿基本仍保存完好,仍有頭山等建築。建國後,到文化大革命初,白雀寺被改作國家糧庫,1971年拆遷到小墅橋建小義糧庫。
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一段時期白雀寺最後一任主持:妙生大法師。(文革結束後,常熟興福寺復建,又任興福寺主持)白雀寺在歷史上頗具規模,復有重屋七榓,歷史傳說五千零四十八間。香火歷代盛極。於一九九五年經江蘇省政府批准,大義設立白雀寺為佛教活動點,1996年1月18日奠基,1996年2月4日破土動工,1998年5月25日舉行白雀寺開光儀式。恢復後的白雀寺,建成了山門、重建了復閣,大雄寶殿、佛堂諸殿及輔房等,總建築面積1550平方米,占地面積7.23畝。寺內仍保留有千年古井一口,明代、清代石灰石(青石)蓮花座一個、花崗岩香爐數枚。從此,千年古剎得以重輝。2008年3月又投入160多萬元新建了天王殿。白雀寺有殿房叄拾多間。
簡介
白雀寺位於常熟市大義鎮,相傳為南朝梁代天監初年,由僧志圓所建,距今1500餘年。寺成之日,有白雀築二巢,故以名寺。宋代重建,無末毀。明代正德年間復建。清初被火毀;乾隆年間,僧聖通重建,1998年5月舉行開光儀式。該寺現建成頭山門、大雄寶殿、輔助香佛堂等建築面積885平方米。寺內包括月河、場地、綠化等,占地面積6900平方米。太平盛世,千年古剎重輝,遊覽此寺,恍若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