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常青鎮隸屬於江蘇省如皋市,地處如皋市西南,東與磨頭鎮、吳窯鎮接壤,南與石莊鎮毗鄰,西與江安鎮高明鎮連接,北與搬經鎮相連,鎮人民政府距如皋市人民政府18千米,行政區域面積59平方千米, 截至2011年末,常青鎮總人口為48850人。

1949年前,由何正區的袁莊鄉、橫埭鄉和盧港區的土山村、樓馮鄉、薄灣鄉組成區。 截至2012年10月,常青鎮轄6個社區、6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常青鎮新葉西路57號。 2013年4月,撤銷撤銷石莊鎮、常青鎮、江安鎮、高明鎮、搬經鎮,將原石莊鎮所轄區域與原常青鎮所轄海圩、鄒蔡、蔡炎3個村委會以及鐵籬、草張莊2個居委會區域合併,設立新的石莊鎮;將原搬經鎮所轄區域與原高明鎮所轄曉莊、劉莊、盧莊3個村委會以及中心、高明、鮑莊3個居委會區域和原常青鎮所轄萬全、樓馮、土山3個村委會區域以及橫埭、袁莊、葉莊、董王4個居委會區域合併,設立新的搬經鎮。

2011年,常青鎮財政總收入0.66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834萬元。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094萬元,增值稅3529萬元,企業所得稅1011萬元,個人所得稅146萬元。人均財政收入1351元,實現全鎮地區生產總值11.43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2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6.68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03億元,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比例為15:58:27,農民人均年純收入12677元。[1]

目錄

歷史沿革

1949年前,由何正區的袁莊鄉、橫埭鄉和盧港區的土山村、樓馮鄉、薄灣鄉組成區。

1950年,設畢雲鄉,以革命烈士畢雲命名。

1958年,由畢雲、袁莊、薄灣、土山、大洋5鄉及樓馮鄉一部組建畢雲人民公社。

1965年,更名為常青人民公社。

1983年,改制常青鄉。

2000年,與高井鄉合併為常青鎮。

2013年4月,撤銷撤銷石莊鎮、常青鎮、江安鎮、高明鎮、搬經鎮,將原石莊鎮所轄區域與原常青鎮所轄海圩、鄒蔡、蔡炎3個村委會以及鐵籬、草張莊2個居委會區域合併,設立新的石莊鎮;將原搬經鎮所轄區域與原高明鎮所轄曉莊、劉莊、盧莊3個村委會以及中心、高明、鮑莊3個居委會區域和原常青鎮所轄萬全、樓馮、土山3個村委會區域以及橫埭、袁莊、葉莊、董王4個居委會區域合併,設立新的搬經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常青鎮轄海圩、鄒蔡、蔡炎、萬全、樓馮、土山6個村民居委會,鐵籬、草張莊、橫埭、袁莊、葉莊、董王6個居民委員會。下設174個村民小組、145個居民小組。

截至2012年10月,常青鎮轄6個社區、6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常青鎮新葉西路57號。[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常青鎮地處如皋市西南,東與磨頭鎮、吳窯鎮接壤,南與石莊鎮毗鄰,西與江安鎮、高明鎮連接,北與搬經鎮相連,鎮人民政府距如皋市人民政府18千米,行政區域面積59平方千米。

氣候

常青鎮無霜期年平均216天,多年平均氣溫17°C,年平均降水量1225毫米。

水文

常青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焦港河縱貫南北,大寨河橫穿東西,主要河流有施馬港、慶勝河、翻身河等。總長55.72千米,河網密度0.94千米/平方千米。

摺疊自然資源 2011年,常青鎮有耕地面積9.7萬畝,人均2畝。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常青鎮轄區總人口4885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186人,城鎮化率10.6%。總人口中,男性24935人,占51.04%;女性23915人,占48.96%,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有3個少數民族,共41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828人。[3]

經濟

綜述

2011年,常青鎮財政總收入0.66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834萬元,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094萬元,增值稅3529萬元,企業所得稅1011萬元,個人所得稅146萬元。人均財政收入1351元,實現全鎮地區生產總值11.43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2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6.68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03億元,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比例為15:58:27,農民人均年純收入12677元。

農業

2011年,常青鎮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農業總產值3.62億元,共有農民專業合作社22個,入社會員7130人,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豆類為主,生產糧食25912噸,人均530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料、油菜籽、蔬菜等,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3739畝,產量2263噸;油菜籽種植面積10333畝,產量1653噸;蔬菜種植面積14106畝,產量32867噸,主要品種有大白菜、青菜、黃瓜、茄子等。

2011年,常青鎮畜牧業以飼養豬、羊、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13.5萬頭,年末存欄4.7萬頭,羊飼養量1.2萬隻,年末存欄0.7萬隻;家禽飼養量108.1萬羽,上市家禽53.9萬羽,生產肉類7040噸,禽蛋產量3289噸;畜牧業總產值1.8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0%,漁業以淡水養殖為主,水產品產量812噸;漁業總產值902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5%,大型農業機械1555台(輛)。

工業

2011年,常青鎮工業以紡織、服裝、機械、化工、有色金屬等產業為主,工業總產值77.46億元,規模以上企業25家,職工1112人,實現增加值6.68億元,紡織成為全鎮最大的特色板塊,現有紡織龍頭企業5家,全社會織機擁有量近4000台,從業人員4300多人,紡織總量占全鎮工業經濟的三分之一以上。

商貿

2011年末,常青鎮有商業網點67個,職工345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億元;城鄉集貿市場成交額4102萬元,全年外貿出口額總400萬美元。

金融業

2011年末,常青鎮有4家銀行分支機構,各類存款餘額7.02億元,各項貸款餘額1.3億元。

郵電業

2011年,常青鎮有郵政業務收入51萬元,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890萬元。[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常青鎮有幼兒園6所,在園幼兒905人,專任教師64人;小學2所,在校生1950人,專任教師11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045人,專任教師8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教育經費522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1160萬元。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常青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2個,文化藝術團體12個,各類文化專業戶3戶,各類圖書室13個,藏書1.35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5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常青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4個,其中衛生院2所;病床98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張,專業衛生人員142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人,醫療機構完成診療7.21萬人次,住院手術5610台次,出院病人0.92萬人次,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25萬人,參合率99%。

社會保障

2011年,常青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戶,人數22人,支出5.68萬元,月人均215.1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93戶,人數1856人,支出232萬元,月人均104.2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02人,支出42.89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59人,支出18.58萬元;農村醫療救助20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65人次,共支出68.35萬元;農村臨時救濟161人次,支出3.05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38人,撫恤事業費382萬元,社會福利費39萬元,敬老院1家。社區服務設施12個,慈善分會1個,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2092萬元,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54萬人,參保率98%。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常青鎮有郵政網點3個,村村設有郵政投遞點,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11萬件,征訂報紙0.6萬份、期刊2萬冊,電信服務網點3個,固定電話用戶1.3萬戶,電話用戶普及率達95%,移動電話用戶普及率53%,寬帶接入用戶0.4萬戶。[5]

基礎設施

供電

2011年末,常青鎮鎮區有35千伏變電所1座,220千伏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23台,年售電量累計0.35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8%,供電可靠率100%。

園林綠化

2011年末,常青鎮鎮區有綠化面積36.16公頃,園林綠化率達32.45%。

交通運輸

2011年末,常青鎮有縣鎮級公路52條,總長165千米,有縣級公路4條,總長35千米,境內通航河道4條,其中,1條市級航道過境,全長20千米;3條縣級航道,總長20千米,鎮區道路總長度67千米,橋樑2座,總長度80米,鎮區開通公交線路4條,常青鎮客運站,每日發客運汽車50班次。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常青鎮因焦港河畔綠樹成林,四季如春,故名常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