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準制度
平準制度是中國的一個專有名詞術語。
漢字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方塊字[1],是世界上最典雅、最俊美的文字。四角方方,大氣承當。四平八穩,神州永昌。她講究字體的間架結構,平衡布局。也講求字形的沉穩厚重,大氣端莊。橫要平豎則直,切不可頭重腳輕根底輕飄[2]。
目錄
名詞解釋
平準制是封建國家運用手中掌握的大量物資和經濟力量,貴時拋售,賤時收買,以穩定市場物價的一種經濟活動,是桑弘羊於西漢元封元年,即大力推行均輸的同一年所創辦。為了執行這一業務,他在京師長安設置了平準機構。太初元年(前104),大農令充實調整為大司農,在其下設立平準令丞,專門管理此事。相關事跡在司馬遷的《史記·平準書》中有記載。
設立平準制的原因
桑弘羊創設平準制度的經濟原因:①在朝廷實行告緡令和上林三官(皇室的財務機構)統一鑄錢以後,國庫充盈,曾一度發給封建中央各部門一定數量的現金讓其自由支配,這些官僚機構就利用手中現金在市場上競相爭購,致使曾經下跌的物價重又上漲。為了平抑物價,故設置平準機構。②大力推行均輸法後,在各郡國收購的物資,仍有大量要運京師出售。為了防止富商大賈操縱市場,矣取利,也有必要設立平準機構。
桑弘羊創行平準,旨在平抑物價,這在當時是切實可行的。因為國家通過各郡國貢輸掌握了大量物資,平準機構還利用某些物品大跌的時機收購了大批物資,這就有足夠條件在市場價格大漲或大落時,進行賣出或買進,使市場價格穩定於一定水平上,以保證物資供應,防止私商從中漁利,還可使國家財政獲得一定收入。桑弘羊生活在兩千多年前的封建制度下,就能自覺地運用市場規律以求穩定物價,這是十分可貴的。平準制度久行之後,也同樣產生了一些弊端,例如在平準制度實行中,官商勾結起來囤積居奇,賤收貴賣,進行投機,富商大賈並未受到真正的抑制,貪官又乘機中飽,結果還是苦了百姓。因而在始元六年(前81)西漢王朝召開的鹽鐵會議上,遭到了反對派賢良文學們的攻擊。
影響
桑弘羊的平準思想,源於范蠡自然的價格觀和《管子》的輕重理論,李悝的「平糴」之法對他也有一定影響。他的這一思想,對後世有重大影響王莽的「市平」法就是吸取這一思想的基本精神而形成的。不過,王莽所要解決的是在於抑制價格的上漲,而不是懼怕價格下跌的問題。唐代劉晏也曾運用平準思想以控制物價的低昂,使封建政權不靠增征租稅,便解決了當時軍事財政需求的困難。北宋王安石推行的「市易」法,更是循此思想發展而來的。兩者的區別僅在於:桑弘羊的平準是由官府直接主持;而王安石的市易法,則是由向官府登記的「行人」或「牙人」來經辦,這是因為宋代的商品貨幣關係已有更大的發展,各行業均有較完備的行會組織可資利用的緣故。自元、明以來,大規模的官營平準機構已不復出現。
參考文獻
- ↑ 科普 | 漢字為什麼是「方塊字」?,搜狐,2022-03-25
- ↑ 【傳統之韻】漢字--最優秀的傳統文化 ,搜狐,2019-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