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橋區
平橋區位於河南省南部,淮河之濱,北與駐馬店市相鄰,西與豫西南重鎮南陽市交界,是宜居城市信陽市中心城區,也是信陽市新興城區。
平橋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淮上文明」和「古楚文化」的發源地,城陽城遺址博物館是全國首家縣區級楚文化主題博物館,成為對外展示信陽豐厚歷史文化底蘊的重要窗口。
2009年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縣域經濟發展論壇暨市委書記話發展」論壇上,平橋區被評為「新中國60年縣域經濟最具投資潛力十大城市」。下轄衛星城國家級小城鎮試點明港鎮(現建成面積26平方千米)等鄉鎮街道。平橋區面積1889平方千米,人口86萬人(2017年)。[1]
目錄
地理環境
平橋地處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四季分明,有南北氣候之長,享有北國之江南。江南之北國的美譽。南北動植物資源在此匯集,有高等植物150多科,2000多種,森林覆蓋率20.2%。全區林深樹密,奇石林立,山溪、瀑布隨處可見。
資源山地、壟崗、平原多種地形在這裡交錯聚集,區境內河流眾多,水資源豐富,淮河自西向東流經全境。平橋區是一片富饒的土地,流長122公里,有一級支流10餘條。
自然資源
境內上天梯非金屬礦為亞洲第一大非金屬礦,總儲量達7.3億噸,其中珍珠岩儲量占全國50%以上。境內的華豫、平橋兩大電廠裝機容量達140萬千瓦,信陽毛尖飲譽海內外,萬畝精品石榴名播中原,優質米、淡水魚、板栗、花生、百合等多種農副產品享有盛名。
平橋區享有「北國之江南,江南之北國」的美譽。自古就有「魚米之鄉」的美稱,山地、丘陵、平原多種地形在這裡交錯聚集,境內河流、水庫眾多,水資源豐富,中型水庫6座,小型水庫76座。這裡盛產茶葉、石榴、板栗、銀杏、百合、花生、魚、龍蝦等。已探明可採礦藏38種,珍珠岩、螢石等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平橋交通區位優勢明顯。盛產花生、石榴、扳粟、茶葉、銀杏、百合等;探明可採礦藏38種,珍珠岩、瑩石等非金礦產資源豐富。
平橋地處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渡地帶,冷暖適中,氣候濕潤,森林覆蓋率20.2%。青山綠水間,桐柏山逶迤西來,大別山蜿蜒東去,淮河溮水纏綿環繞。境內有震雷山風景名勝區、天目山省級森林公園、龍飛山生態觀光林帶,素有「北國江南,江南北國」之美譽。
人口
2000年,平橋區轄1個街道、6個鎮、13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694088人,其中:羊山街道29024人、平橋鎮79617人、明港鎮97778人、五里店鎮33609人、邢集鎮31491人、甘岸鎮21135人、平昌鎮51097人、九店鄉19738人、肖王鄉27616人、龍井鄉20692人、胡店鄉35895人、洋河鄉32599人、彭家灣鄉27824人、長台鄉32999人、肖店鄉20214人、蘭店鄉14948人、王崗鄉23639人、高粱店鄉19381人、查山鄉24737人、前進鄉19989人、楚王城開發區未批鎮19459人、上天梯管理區虛擬鎮10607人。
交通
區位:京廣鐵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國道穿越南北,寧西鐵路、312國道、西(安)合(肥)高速公路、省道335線橫貫東西,北距省會鄭州300公里,南距武漢200公里,交通便利。
航空:正在修建的明港機場,預計2010年全面通航。
京廣鐵路、寧西鐵路在此交匯,京港澳高速、滬陝高速輻射四方,107國道、312國道縱橫全境。在2小時車程內,南有武漢天河機場,北有鄭州新鄭機場。
平橋區交通便利,南距武漢200公里,北距鄭州300公里,東到合肥300公里,西至西安300公里。由武漢天河機場而至,2個小時可到達。京廣鐵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國道、信正公路縱貫南北,寧西鐵路、312國道、信葉高速公路、明桐公路橫穿東西,是河南省重要的交通樞紐和連接東西部的主要通道。
經濟
2013年,全區生產總值達到204.9億元,增長9.6%,總量和增速分居全市第二和第三位;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近5.4億元,較上年增加6200萬元,稅收占比81.5%,收入總量全市第三,收入質量全市第二;糧食生產克服連續旱災,總產量5.73億公斤,實現了「十連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1億元,增長14.3%,總量和增速分居全市第三和第一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7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777元,實際分別增長11%和14.4%;出口創匯3709萬美元,增長52%,實際利用外資3100萬美元,增長24%;各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達到153億元和75億元,新增存貸比74.6%,高於全市17.6個百分點。
2017年,平橋全區生產總值達到307.3億元,總量全市第一;固定資產投資160.4億元、增長18.4%,增速全市第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首次突破7億元大關,達到7.1億元,總量全市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106.6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70元,增長10.3%,增速全市第一。
農業
全區打造石榴、花生、珍珠黑香瓜子、家禽養殖等特色產業。依託大戶帶動、市場驅動、項目支持,新發展茶園1.4萬畝。抓好明港生豬養殖示範園建設工程,爭取成為省級生豬調出大縣。要重點扶持、積極申報,爭創一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支持水產、畜產等農產品標準化檢測,提高市場競爭力。
2013年,新建成高標準糧田9.3萬畝。着力培育農業產業化集群,現代牧業產業集聚區已建成向陽、興和、聖新等7個項目,年出欄生豬達40萬頭。持續深化農村改革試驗,農民專業合作社達525家,新培育500畝以上流轉大戶5個,成立家庭農場52家,提高了規模經營水平。持續推進開發式扶貧,完成10個扶貧開發村整村推進任務,5000多貧困人口實現脫貧。以五里店郝堂村為試點,科學推進新農村建設,探索了一條尊重群眾、尊重科學、尊重自然,以群眾為主體籌資與政府獎補相結合、民居改造與村莊修復相結合的「美麗鄉村」建設新路子,郝堂村被住建部納入全國第一批12個「美麗宜居村莊示範」名單,成為全國「美麗鄉村」的新典範。
工業
2013年工業發展質態良好,舜宇光學累計完成投資2.5億元,廠房、職工宿舍及配套工程全部啟用,年產值達1.7億元;瑞孚實業新增投資1億元,4棟生產車間、3棟職工住宿樓建成使用,月產值達1200萬元;中聯制管200萬噸鋼材深加工項目二期總投資3億元,提前4個月完成年度投資計劃,年產值突破28億元;大營微粉二期6個月即完成投資1.2億元,年加工礦渣微粉達60萬噸。百威英博、萬富油脂、雞公山酒業、宏潤冷凍等傳統優勢企業得到鞏固提升,為全區工業經濟的持續壯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區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主營業務收入分別達到61.3億元和204.6億元,總量均居全市第一,兩項指標分別增長19.8%和27.6%,分居全市第一和第三位。
社會事業
教育
2013年,完成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新建、改造中小學校、幼兒園校舍4.6萬平方米,區實驗小學成功加盟北京實驗二小教育集團,市一中、市六職高完成整體搬遷,促進了城鄉教育資源優化配置,被省政府表彰為「河南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進縣區」。高考再創佳績,普通高招一本進線率達8.8%。
文化
2013年,區公共圖書館被文化部評定為國家一級圖書館。首屆「全國漢字輸入大賽」總決賽在公共實訓基地成功舉辦。城陽城址考古遺址公園順利入圍國家第二批立項名單。「郝堂民俗文化周」打造了豫南民俗文化的新亮點,被省文化廳命名為全省首批特色文化基地。
科技=
2013年,天意節能被認定為省高新技術企業,區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7.4億元,增長58.4%,總量和增速均居全市第二,被科技部表彰為「全國科技進步縣區」。「健康服務進家庭」項目累計受益群眾12萬人次。
醫療衛生
區人民醫院門診樓、婦幼保健院綜合樓、第三人民醫院病房樓正式啟用。大力推進衛生應急體系建設,成功創建「國家衛生應急綜合示範區」。 積極開展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深化人口計生依法行政,人口計生工作目標順利完成。務實推進信訪穩定工作,信訪總量及來區訪、越級訪、重複訪持續下降。
民生保障
2013年,全區城鎮新增就業13798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4829人,其中就業困難人員就業213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97%。支持創業帶動就業,累計發放小額擔保貸款5650萬元,帶動就業3000多人,被省政府表彰為「河南省就業先進工作單位」和「河南省促進全民創業先進單位」。
2013年,全區參加養老、失業、醫療、生育、工傷、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達70.3萬人次,累計發放各項社會保險金3.8億元。發放城鄉低保資金8206萬元,惠及4.7萬低收入群眾。共為7734人次進行網上救助結算,累計發放醫療救助金322萬元。完成1800戶農村危房改造,保障性住房開工2810套,主體完工1500套。
風景名勝
震雷山風景名勝區、天目山省級森林公園、龍飛山生態觀光林帶。而還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楚國故部——城陽城遺址。吳家尖山鄂豫邊省委革命舊址、紅軍橋等人文歷史景點。
其前身信陽縣有2600多年的歷史,境內的楚國故都城陽城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出土過精美絕倫的戰國編鐘,奏響的《東方紅》樂曲伴隨着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遨遊太空。這裡還曾誕生過「亡羊補牢」、「聞雞起舞」等流傳千古的經典寓言,哺育了文壇領袖何景明等眾多歷史名人,走出了一大批革命英雄兒女。
民風習俗
飲茶
信陽人愛喝茶,會喝茶。男女老幼,朝野雅俗,無論為文為商、為官為民。見客先上茶,這是信陽人一般的家庭禮俗。不倒茶,主人便覺無法顯示熱情,愧對來客;不飲茶,主人就會手足無措。在信陽,不倒茶意味着逐客,客人阻止倒茶,則表示略坐片刻即走。 飲茶是一種信陽文化,每年一度的信陽茶葉節,海內外客商、各界社會名流、文化雅士齊聚信陽,以茶為媒,洽談引進了一大批招商引資開發項目,創作了千百篇詩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