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田晃久
平田晃久 (1971年 - ) 出生於大阪,日本 新生代建築師,1997年東京大學建築學科研究生畢業,開始在伊東豐雄事務所工作,於2005年成立自己的工作室。2011年1月任日本東北大學特聘副教授(東北大學設計學院非常勤講師)、京都大學、東京大學非常勤講師。被伊東豐雄喻為日本最有爆發力的年輕建築師。他的設計極具概念化特性(如住宅alp外觀取自阿爾卑斯山脈、吉岡圖書館內部呈現樹狀結構),而這一特點正是來源於他少年時代對於生命體外形的執念。兒時的志向成為概念創作的源泉,在這層意義上來看,平田晃司是實為罕見的建築家。[1]
平田晃久 | |
---|---|
本名 | Akihisa Hirata |
民族 | 日本 |
獎項 |
第13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 金獅獎 2012年 ElitaDesign Award 2011年 KaohsiungMaritime Cultural & Popular Music Cente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
目錄
恩師
平田晃久把伊東豐雄和自己分別比喻成牛頓和萊普尼茨。他說,伊東先生是非常優秀的建築前輩,他們追尋的建築本源是一致的,只是所延續的路徑不同,因此也會得到不同的結果。自1987年普利策建築獎頒給日本建築師丹下健三開始,到今年伊東豐雄成為第六位獲此獎項的日本建築師。日本建築師在以西方建築體系為主導的國際建築界,一直以一種「基於此卻不局限於此」的方式而受到關注。作為「70後」一代,平田晃久與藤本壯介、石上純也等青年建築師逐漸嶄露頭角。他們成長於傳統的建築教育範疇下,卻打破「學院派」的束縛,以自己獨有的對自然、城市、社會的認知方式發聲。他們被世界建築所影響,也影響着世界建築的發展。
1997年平田晃久從東京大學建築學科研究生畢業之後,進入伊東豐雄事務所工作。在與伊東先生共事的8年時間中,平田晃久逐漸建立起自己的建築觀,按他自己的說法,這八年的時間對他的影響很大。但同時他也看到了自己與伊東先生在建築理念上的分歧。2005年,他成立了平田晃久建築工作室。2008年,他憑藉「Masuya(桝屋本店)」榮獲JIA(日本建築師協會)新人獎,2012年獲得第13屆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2]
動態焦點
台灣首次個展!日本自然派建築師平田晃久個展揭幕,12 件近年代表作品一次看!
平田晃久(Akihisa HIRATA)師承伊東豐雄,以打造彷如生態系般的建築而獨樹一幟,他曾榮獲多項新銳及新秀建築獎,論述與設計實力兼具,是日本中生代建築師重要代表之一。這次台灣首展將於明天(3/16)揭幕,展出 12 件近年代表作品,展現其獨特的建築風格。[3]
平田晃久親自操刀設計,如海洋般的全白展場! 這次的展覽空間由平田晃久事務所團隊親自操刀,以「纏繞」概念為基礎,將美術館改造成能延展出各種可能性、如海洋般的全白空間,漂浮其上的島嶼形成展台,觀眾可輕鬆愜意的徜徉其中,人、空間與作品在此相遇、交融,碰撞出的新可能令人期待。
藉由建築,連接起人與自然如生態系般的關係 「纏繞」是貫徹平田晃久所有創作的關鍵字。我們常認為,建築只指人類生活的空間,但在平田晃久的思考中,建築則是廣納各種生物的生態系。「蝴蝶穿梭纏繞於群花縫隙間,這樣的空間是否有可能化為建築呢?」跳脫以人類為中心的觀點,平田晃久賦予建築更宏觀的視野。
從小就對生物有著濃厚興趣的他以蝴蝶為例,當蝴蝶在花朵間飛舞時,存在著一種沒有明確邊界的三度空間;同樣的,建築也不單只是內與外,人、自然與建築間的界面也應是彼此交融纏繞,所以他的建築裡,很少看到四四方方、規規矩矩的排列,而是各種「纏繞的相容性」,讓建築慢慢地把人居生活與自然連結起來,形成如同生態系般的關係。
第一展間「種籽與進化」,平田晃久以自然與生物為隱喻,發展出皺摺、線條、碎形、發酵、纏繞的相容性、生態棲位等關鍵詞。這個展間展示早期作品中,作為其發想「種籽」的草模。[1]
第二展間「諸島」,12件作品就像是白色大海上的12座島嶼,自第一展間的「種籽」演變進化而成。[2]
攝影/Stephie © Shopping Design[3]
攝影/Stephie © Shopping Design[4]
展件的呈現及安排也呼應平田晃久的「纏繞」哲學。[5]
人居生活與城市環境的纏繞,角度交錯的廣告招牌。[6]
〈八代民族傳統藝能傳承館〉(暫名)[7]
每個模型都配有許多螢幕,播放著設計靈感、過程,還有許多是訪談畫面。平田晃久說,這些建築都不是自家工作室單獨就可以完成的,他們也經常居民、在地人或相關人士溝通訪談,從中了解或激發設計時的想法。[8]
〈太田市美術館・圖書館〉在設計初期就與當地居民及營運單位多次討論,過程也透過模型於展場中呈現。[9]]]
攝影/Stephie © Shopping Design[10]
〈Foam Form〉為高雄興建的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競圖所做的設計。為了彰顯港灣地區介於海洋與陸地之間的場所性,以液體與氣體的混合物「泡沫」作為建築設計意象。[11]
〈Taipei Complex〉[12]
〈富富話合〉[13]
〈富富話合〉[14]
〈Tree-ness House〉[15]
〈Tree-ness House〉[16]
〈Tree-ness House〉實景[17]
參與臺南市美術館競圖所設計的〈丘谷之森〉,與第一名失之交臂,奪得第二名。後來這個展現地域特性的設計在〈Overlap House〉實現了。[18]
〈Overlap House〉像是把順著基地前方的坡道,將其延伸進屋內一般,坡道沿著建築體外圍螺旋般攀升而上,行程交錯堆疊起來的三戶住宅通道,同時也是戶外梯。[19]
展間的結尾,是平田晃久對建築的想法。在長長的文字引導的動線中,邀觀者細細思考回想。[20]
展現「纏繞」哲學,12件作品精采呈現 在這次展出的多件近年具代表性的作品中,都能見到「纏繞」的概念展現其中。像是融合了美術館與圖書館空間機能的〈太田市美術館‧圖書館〉(2017),在設計初步階段,就邀請市民和營運單位進行多次討論,展現其開放包容的理念,也為作品帶來精采的成果。
人間與自然並非相對的二元對立 展覽由日本重量級知名建築學者五十嵐太郎擔任策展顧問,市川紘司擔任策展人,以「人間自然(Human Nature)」為名。中文裡,「人間」指人世間,不過在日文裡,「人間」指的是「人類」,展覽名稱想帶出的意涵,即「人間與自然並非相對的二元對立」,而是可以依照不同脈絡來解釋,就如同平田晃久所抱持的創作理念——開放且包容。透過展出的作品,再回頭反思兩者之間的關係,體會在平田晃久如生態系般的建築,遇見新的人為自然。
這次展覽也規劃了多場系列活動,帶來更多元角度的深度討論,包含開幕首日3月16日僅此一場的平田晃久專題演講及策展人對談(已額滿),以及由策展顧問五十嵐太郎企劃的「臺日新銳建築師交流論壇」,邀請日本與台灣的新銳建築師進行交流,於4月至6月每月一場輪番上陣,一窺亞洲地區新銳建築之時代切片。
個展
說起平田晃久(Akihisa Hirata),可能對日本建築圈不太熟悉的朋友會表示很陌生。的確,相比於他事業上的恩師伊東豐雄,平田在中國似乎正處於一種「作品紅人不紅」的狀況,甚至於各大平台但凡有介紹他的文章,也不免俗地會加上一些諸如「伊東的學生」這樣的字眼。
然而在日本,平田晃久卻被視為日本這一代新進建築師的代表。 於2017年落成的「太田市美術館·圖書館」可謂是平田的建築思想在公共建築上的一次實踐:通過一條能將市民很好地引入到建築中的路徑(process),實現出一個內與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豐富的公共空間。如此,讓這個建築成為街區的新坐標並為社區提供出多樣活動的場所。[4]
設計主張
平田晃久將建築視為一個整體的生命活動來思考,認為公共建築以及在其中活動的人群可以被視為是某種』生態系』。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講座上,平田晃久結合他的設計項目,分享了他的建築理念。他的建築生涯似乎可以追溯到童年時採集昆蟲、觀察蝴蝶的經歷上,他將那些自然中的移動和生物的特性融合到建築中。
將建築和其中的人群視為一個有機體的觀念似乎與日本戰後興起的新陳代謝派理論一脈相承。在講座開始前的採訪中,平田晃久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證實了這一點。「我的建築確實受到了新陳代謝派的影響,當時這種派別具有一定的機械性,我在這一基礎上有了新的世界觀,重新認識了自然和人工。」平田晃久告訴記者。他的建築理論融合了日本前代建築師的思想以及他對於大自然的興趣,「比如蝴蝶在飛舞時,沒有人知道它會飛向什麼方向,但是會有一種』交融』的狀態,需要外部的事物融入自己的環境,又要有更多留白的餘地。花與花之間、枝葉與枝葉之間都有空隙,這些空隙也有它們的存在感。」平田晃久認為,把這種「交融」融入建築的話,就意味着建築要融入自然,同時自然周邊的所有存在又可以反過來影響建築,成為建築的一部分。「我非常希望對周邊環境的這種認知能產生一種機制,不斷蘊生出對建築的新的理解,由此才能產生蘊生出新的有生命力的建築作品。」 [5]
簡歷
- 1971年 生於大阪
- 1994年 京都大學建築學科畢業
- 1997年 京都大學大學院建築學碩士畢業
- 1997-2005年 伊東豐雄建築事務所工作
- 2005年 設立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
- 2008-2009年 東北大學非常勤講師
- 2010年 東北大學大學院SSD特任准教授
- 現任 東北大學、日本大學、東京理科大學、京都造型藝術大學、京都大學非常勤講師
主要作品
- 2004年 House H
- 2006年 桝屋本店, House S
- 2007年 sarugaku
- 2008年 イエノイエ, csh(椅子)
- 2009年 animated knot
- 2010年 alp, one roof apartment, prism liquid
- 2011年 Bloomberg Pavilion, coil
- 2012年 Photosynthesis, Flow-er
- 2013年 Energetic Energies, LEXUS -amazing flow-, MORI TRUST GARDEN TORA4
視頻
參考文獻
- ↑ 醉建築吧
- ↑ 後「野武士時代」的思考者 在平田晃久看來,自然的脈絡和規律是造就建築的原本網易財經,2013-05-20
- ↑ shoppingdesign:台灣首次個展!日本自然派建築師平田晃久個展揭幕,12 件近年代表作品一次看!
- ↑ 獨家實錄 | 平田晃久展 Discovering New | 東京TOTO畫廊·間 5.24(木)-7.15(日) 搜狐新聞-東瀛建築大觀,2018-6-12
- ↑ 日本建築師平田晃久:在蝴蝶、螞蟻、雨滴中發現建築的新形式 澎湃新聞網,2018-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