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于1973年开办中药学专业,1984年成立中药系,1997年更名为中药学院,是国内最早创立专门培养中药学高级人才的院系之一。
中药学院用于科教的总面积约4.4万平方米,其中本科教学用场地近3万平方米。学院有中药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中心1个,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2个,广州市重点实验室1个。仪器设备总值近1.5亿元。近5年里,学院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19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1.3亿元,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67篇,获国家专利47项,参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4项。药理学和毒理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目录
师资力量
目前全院教职工共有123人,其中正高职称20人、副高职称37人、中级职称3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0人、硕士学位的33人。教师队伍中有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28人,有省部级学术带头人5名,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校级培养对象1人。学院还聘请了以王永炎院士、肖培根院士为主组成的院外专家组。
中药学院自开办以来一直开设中药学本科专业,1995年~1997年增设中药资源学本科专业,并开设中药贸易大专,1998年开设制药工程本科专业,2003年开设药学本科专业[1],2004年开设药物制剂学专业本科。目前在校学生达1648人,其中本科生1570人、硕士生49人、博士生29人。
重点课程
中药学院下设药理学、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 药炮制学、药植鉴定学等九个教研室以及实验管理中心和中药标本中心。与学院实行院所合一体制的“中药研究所”下设四个研究室:中药药理、毒理研究室,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室,中药资源研究室和中药制剂工艺研究室。中药学院是“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教育部现代中成药工程研究中心”、“砂仁等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研究示范基地”等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广东省建设“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单位。
中药学院的中药学(中药制药)学科1997年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重点学科,2000年被评为广东省省级重点学科,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级重点学科。中药学课程1997年被评定为广东省高等院校省级重点课程,《方剂学》、《药理学》课程为校级重点课程。
重点学科
中药学院目前具有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广东省重点学科1个、承担211工程建设项目子项目1项。
中药制药学科于2003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并于2006年滚动进入第二轮重点学科建设行列,2007年12月接受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的现场验收,专家组通过讨论一致认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制药学重点学科建设达到或部分超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规划书中的目标。
中药学科于2000年被确定为省重点学科,2003年、2006年连续跨入广东省重点学科行列。在2007年第八轮广东省重点学科申报评估中,中药学科再次被确定为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中药学院承担的“十五[2]”期间“211工程”建设项目子项目 “南药种质资源库构建及综合开发利用”于2003年开始建设,2006年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
视频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药学是什么专业,搜狐,2018-07-05
- ↑ “十五“星火计划发展纲要,叙永县政府网,2006-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