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廣州市作家協會

來自 搜狐 的圖片

廣州市作家協會成立於1988年4月19日,著名作家楊奎章當選為第一屆執行主席。劉家澤、章以武、葉小帆、關振東、鄭逸夫、陳紹偉、野曼、鍾子碩八人為副主席。德高望重的老作家華嘉時任第一屆名譽主席。

目錄

協會簡介

廣州市作家協會成立於1988年4月19日,著名作家楊奎章當選為第一屆執行主席。劉家澤、章以武、葉小帆、關振東、鄭逸夫、陳紹偉、野曼、鍾子碩八人為副主席。德高望重的老作家華嘉時任第一屆名譽主席。廣州市作家協會成立25年來,在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和廣州市文聯的領導下,始終堅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1],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已連續數年堅持舉辦作家培訓班,積極培養青年作者,使文學創作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文化廣州的戰略部署,廣州市作家協會努力遵循「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舉辦各種文學講座、展覽、研討、學習活動,更先後配合重大事件出版了《風雪同行》、《超越新聞》、《廢墟上的神話》、《運動員村的故事》等佳作,其中不少作品獲省「五個一工程獎」及「廣州文藝獎」,主旋律文學創作成績顯著。為建設廣州文化名城、繁榮廣州文學創作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相關資訊

廣東省作協副主席、廣州市作協主席張欣:將文學名家「請進來」 讓基層作品「走出去」

改革開放前沿地的火熱生活,為廣東作家提供了寫作富礦。粵港澳大灣區人文灣區建設拉開帷幕,為廣東「文學強省」建設吹來一股春風。

步入2022年,廣東文學再添創作新地標。1月18日,廣州市文學藝術創作基地「珠江文學創作基地」授牌儀式在穗舉行。該基地是繼「廣州市少兒粵劇課本劇實踐基地」後,設立的第二個廣州市文學藝術創作[2]基地,由廣州市作家協會與廣州市文藝報刊社聯合共建,旨在盤活嶺南文學資源,培養青年作家隊伍,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文學交流,着力打造活躍廣州文學氛圍、探索文學創新與發展的多元化文學空間。

被譽為「最早找到文學上的當今都市感覺的人」的廣東省作協副主席、廣州市作協主席張欣,40年來筆耕不輟,將筆觸對準大時代的平凡人,與廣東、廣州的城市生活結下不解之緣。近日,張欣結合個人創作計劃,就廣東如何加快「文學強省」建設、打造「文學粵軍」向南方日報記者分享了自己的理念和心得。

談創作 廣東文學務實與創新並存

廣東文學、廣州文學具備哪些鮮明的特色?在粵港澳大灣區人文灣區建設的背景下,表現出哪些新特點?

張欣:在文學創作方面,廣東形成了務實與創新並存的特色。首先是面對重大題材保有敏銳性,廣東作家緊跟時代,用文字記錄廣東、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湧現曾平標報告文學《中國橋——港珠澳大橋圓夢之路》等一批主題性優秀作品。其次,廣東文學具有海納百川的包容性,形成了帶有鮮明深圳特色的「特區文學」創作,誕生了楊黎光等一批描寫深圳改革開放生活的優秀作家,對寫好時代故事、寫好廣東故事進行了有益探索。

您認為,當代作家應如何努力創作無愧於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

張欣:我認為,作為一名作家,要認準目標、持續發力,要始終保有對文學創作的初心,切忌急功近利、淺嘗輒止。作家要善於用平常心描寫平常人的生活,以「小切口」反映「大時代」。作家還要保有一顆敏銳洞察生活的心,對城市裡平凡勞動者的心路歷程持續觀察和記錄,善於回歸到人性的角度深入思考,找到反映時代的切入口。

談培養 打通基層創作「最後一公里」

作為都市小說作家,您認為青年作家應如何從嶺南文化資源中汲取創作靈感?

張欣:作為「千年商都」,廣州商業色彩、市井氣息濃郁,成為我源源不斷的創作源泉。葉曙明寫成60萬字的《廣州傳》,黃國欽寫出「潮州人精神族譜」《潮州傳》,都稱得上是當代廣東作家的扛鼎之作。我認為,廣州有四條明確的創作線索值得當代青年作家參考,即廣州紅色文化、改革開放、嶺南傳統文化和粵港澳歷史文脈。

對於廣東打造「文學粵軍」,您有哪些建議?廣州市作家協會近期有哪些實踐經驗?

張欣:為了盤活嶺南文學資源,壯大青年作家隊伍,今年1月,廣州市作家協會與廣州市文藝報刊社聯合共建了「珠江文學創作基地」,旨在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文學交流,着力打造一個活躍廣州文學氛圍、探索文學創新與發展的多元化文學空間

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基地從本土培植優秀作家。目前,創作基地的培訓班已經面向廣州11個區招生,聘請作家和知名文學雜誌編輯擔任導師,以師徒結對的方式為廣州各區基層青年作家提供專業指導,把有影響力的作家和編輯「請進來」,讓廣州基層文學作者的作品「走出去」,努力打通他們在創作上的「最後一公里」。

視頻

廣州市作家協會 相關視頻

廣州市作家協會
專訪廣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劉迪生(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