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北海國家海洋農業科技園區暨北海海洋產業科技園區
廣西北海國家海洋農業科技園區暨北海海洋產業科技園區廣西北海國家(海洋)農業科技園區暨北海海洋產業科技園區,園區建設分為核心區、示範區、輻射區三個功能分區核心區按「一區三園」模式建設,分為海洋科研創新園、海洋加工物流園以及海洋科普觀光園;海洋科研創新園位於北海市銀海區竹林鹽場,海洋加工物流園設A園、B園,分別設在北海市銀海區藍色產業集中區、鐵山港區中國-東盟北部灣北海現代漁港經濟區,海洋科普觀光園建設於銀海區大冠沙金海灣紅樹林生態旅遊區;示範區分布在北海合浦縣、鐵山港區、銀海區沿海岸線集中連片、以對蝦、青蟹、方格星蟲、珍珠、文蛤[1]牡蠣、大蚝、大彈塗魚、大獺蛤(象鼻螺)、櫛江珧等名優品種代表的海洋水產養殖帶;輻射區覆蓋廣西北部灣沿海及廣東雷州半島西岸沿海。
目錄
園區創建
2010年12月,國家科學技術部批准建設廣西北海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以「藍色農業」(海洋水產)為特色。
2012年以來,北海市委市政府把園區建設提升到了加快建設海洋強市的戰略高度。2013年6月,北海市政府印發了《廣西北海國家(海洋)農業科技園區暨北海海洋產業科技園區建設方案》,確定了園區選址。
園區發展目標
立足北海、服務北部灣、面向東盟,沿產業鏈條集聚產業,聚集國內海洋科研機構[2]及人才,突出北海本地特色,以現代科技改造提升傳統海(水)產業,打造輻射北部灣地區及東盟國家的科技服務平台,建設泛北部灣地區海(水)產種業中心、海(水)產品精深加工基地及(海)水產品信息物流中心,培育和發展包括海洋生物製藥、海洋信息工程等海洋高新技術產業,最終將園區建設成為北部灣藍色經濟硅谷。
園區規劃
園區建設模式
海洋科研創新園
選址在銀海區福成鎮沿海(離北海福成機場約10公里,離銀灘直線距離區12公里),陸海聯動,其是陸域以竹林鹽場為基礎,規劃為2650畝,並規劃不低於5000畝的海域專用于海洋科研。
海洋加工物流園
設A園、B園,分別在銀海區特色產業園、鐵山港區中國—東盟北部灣北海現代漁港經濟區(以下簡稱「漁港經濟區」)掛牌,不另行規劃、建設。A園主要聚集高新技術企業,突出海(水)產品的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B園主要以海(水)產品加工的規模化生產為主要特色。
海洋科普觀光園
在金海灣紅樹林生態休閒旅遊區掛牌,不另行規劃、建設。依託濱海豐富的紅樹林資源與生態優勢,將海洋產業科技展示、海洋農業體驗與紅樹林觀光相結合,建成集濱海觀光、海洋農業科技展覽、漁事體驗於一體,風景優美、生態良好的海洋科普觀光園。
四個產業聚集
(1)水產種業
積聚國內、外一流海洋水產科研機構,建設熱帶、亞熱帶特色的中國南方海洋水產科研中心。
(2)南珠
沿南珠產業鏈,集中布局珠母貝育種、珍珠加工、質量標準及檢測、工藝設計創新、文化創意、博覽展銷等產業方面,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再鑄「南珠」新輝煌。
(3)紅樹林
以現有紅樹林為基礎,以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為主體,以紅樹林、海草、鹽沼草、濱海植物等海洋和海陸過渡帶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恢復保護、可持續利用為主要研究對象,展示廣西紅樹林生態文明示範。
(4)海洋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基地
依託北部灣特色海洋生物資源,引進國內科技實力領先的海洋生物、生物製藥方面的高新技術企業,支持科技人員、留學歸國人員自帶技術創業,孵化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建設海洋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基地。
東盟發展戰略
依託入園的科研機構作為合作平台,建設中國-東盟海洋培訓中心項目,建立跨國聯合培訓基地、聯合科研中心,為東盟國家培訓海水養殖、種苗繁育、物理海洋、海洋數字預報等方面的人才,逐漸把北海營造成中國與海上東盟科技交流的橋頭堡。
參考文獻
- ↑ 文蛤養殖技術分享,搜狐,2022-07-01
- ↑ 科研機構組織結構形式淺析 ,搜狐,2022-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