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南寧教區聖家會
廣西南寧教區聖家會早在十九世紀九十年代初,由於傳教需要,司立修主教帶領李瑪諾、蘇安寧、童神父等幾位法籍神父遠涉重洋經越南來到廣西邊關、沿海一帶(憑祥、寧明、龍州、崇左、扶綏、東興、北海、防城、貴港、柳州、桂林等地),以慈善救濟、開荒農墾等方式開展福傳,另外又廣興教堂、初學女修院、學校、醫院、麻瘋病院等。其後,福傳有了大的起色,立志做修女的「聖召」也逐漸多了起來。法國羅惠良主教於1902年把她們召集到南寧,組成了一個團體,制定了必要的規章制度,又從法國保祿會和加拿大天神會請來幾位修女負責培訓工作。後經羅主教批准,成立了「聖家會」,院長由羅惠良主教兼任。當時,發聖願的修女有30人,初學生10多人,她們均來自附近熱心教友家庭,在學習教會道理、基礎文化知識、聖樂文藝的同時,也學一些醫學常識,她們的工作主要是協助神父做日常教務,其生活由教會負責,實行供給制。
1939年南寧市第一次淪陷。當時,「聖家會」搬到賓陽天主堂避難,待日軍退後遷回南寧。在1944年南寧市第二次淪陷時,「聖家會」又搬到了武鳴縣朔板天主堂,直到南寧市解放後才遷回。
1971年,「聖家會」所在的南寧市明德街耶穌聖心主教府大教堂被拆除改建為邕江賓館,「聖家會」因此遷到南倫街天主堂。當時的神父、修女或坐牢或受管制,加上經濟等諸多方面的困難,大部分修女離開了修院,有的逃避到偏僻鄉村繼續福傳,有的還俗。至此,「聖家會」已歷經了64年的風風雨雨,共培養了120多位修女。等到1982年恢復宗教活動後,原「聖家會」修女有28人又回到各堂區工作。
八十年代初,蒙子文神父與「聖家會」老院長范俊明修女在柳州重新籌辦修女培訓班,培訓班自開始至1993年底都是在半工半讀的狀態下生活。可就是在這樣困難的情況下,第一批14名學員終於在1993年10月1日發願成為修女。接連而至,第二批、第三批也分別於1995年10月1日和1998年10月1日發願。此後,柳州培訓班搬到南寧市南國街21--12號,與南寧市修女培訓班合併。合併後,建全了規章制度和組織機構,並選舉范碧珍修女為院長,(小)黎升雲修女為副院長。2001年換屆時院長由關倩蘭修女當選,副院長由李玉雲修女擔任,第四批4名修女也於這年10月1日發願。到如今,已有37位修女,其中有6位修女已發終身願。
日迭更新,斗轉星移。「聖家會」終於迎來了創會100周年(1902—2002)的紀念日,來自西昌、昆明、大理等地的神父、修女、教友在南寧同本地教會於10月1日這一天,舉行了感恩祭並舉辦了一系列的慶祝活動。
目錄
牧師與神父
牧師是基督新教的聖品人,與天主教中神父的不同在於牧師可以結婚,女性亦可以成為牧師。在三級聖品制里,牧師上一級是主教,低一級是會吏。
神父和牧師的區別問題,屬於基督教(廣義)教制問題。漢語在翻譯源自西方的基督教時,由於傳教路線和派系問題,也由於我們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和包羅寬厚的原因,將基督教的不同宗派區別翻譯。
神父,為羅馬公教[1]或天主教的司鐸的禮稱,神甫,是等譯東正教的司鐸,牧師就是改教開始的基督教新教[2]的聖職。神父是羅馬天主教的宗教職位,千百年來只有男性才可擔當此職位,而且他們終身皆不可結婚,近天主教改革派人物曾倡導容許由女性擔任神父但被教會內的保守派拒絕。要注意的是修女不等同神父,亦不是羅馬天主教的宗教職位之一。
參考文獻
- ↑ 小常識:區別耶穌教,羅馬公教,新教,清教,新浪博客,2011-04-10
- ↑ 基督新教簡介,新知網,2018-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