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大黴素
慶大黴素 |
外文名;Gentamicin 藥品名稱;慶大黴素 是否處方藥;處方藥 主要適用症;治療細菌感染 主要用藥禁忌;對於腎功能不全者或長期用藥者 是否納入醫保;納入 |
慶大黴素是為數不多的熱穩定性的抗生素,因而廣泛應用於培養基配置。中國獨立自主研製成功的廣譜抗生素,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偉大科技成果之一。它開始研製於1967年,成功鑑定在1969年底,取名「慶大黴素」,意指慶祝「九大」以及慶祝工人階級的偉大。慶大黴素[Gentamicin,正泰黴素(gentamycin)]系從放線菌科單孢子屬發酵培養液中提得,系鹼性化合物,是常用的氨基糖苷類抗生素。主要用於治療細菌感染,尤其是革蘭氏陰性菌引起的感染。慶大黴素能與細菌核糖體30s亞基結合,阻斷細菌蛋白質合成。[1]
中文名稱:慶大黴素
中文別名:正泰黴素;寶樂;小兒利寶;艮他黴素;慶大
英文名稱:Gentamicin
英文別名:GENTAMYCINE;Gentavet;Gentacycol;Ampullen;Cidomycin;Genmycin;Gentalin
CAS號:1403-66-3
分子式:C60H123N15O21
分子量:1390.71000
精確質量:1389.90000 PSA:627.17000
目錄
物化性質
外觀與性狀:透明琥珀色液體
密度:1.3 g/cm3
沸點:669.4ºC at 760 mmHg
閃點:358.6ºC
蒸汽壓:8.85E-21mmHg at 25°C
安全信息
海關編碼:3004909090
中國海關編碼: 3004909090
發現歷史
王岳,乳名鍾五,福建閩侯縣(今福州市)人,1915年8月出生於上渡通明巷。上世經商,開王大盛煙鋪,有200多年歷史。其父藹廬,清末秀才,以文章、書法聞名,是福州一個頗有名氣的文人,早年參加辛亥革命,光復後擔任省建設廳、財政廳秘書。王岳幼承父教,秉性剛直,待人誠懇,勤學好問,勇於進取,十二歲(1927年)就讀於福州英華中學,1929年轉入福州三一中學,學習刻苦,名列前茅。
1933年王岳高中畢業,考入北平燕京大學化學系學習。1937年畢業,獲學士學位,繼續留校攻讀化學研究生兼任助教。不久,日本侵略軍進犯華北,北平淪陷,他被迫輾轉於昆明。1939年8月,他到昆明的清華大學植物生理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翌年3月,聘為成都華西大學講師,從事教學和科研活動。
1941年8月,他經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薦引,赴美國新澤西州的洛格斯大學研究生院深造。在著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抗生素研究先驅、鏈黴素和新黴素的發現者瓦格斯曼教授的指導下,他經過三年的刻苦鑽研,完成全部研究課題,1943年以優異成績取得微生物博士學位,獲得SIGMX學會的金鑰匙獎,並受聘為美國默克藥廠化學治療研究所研究員.在美國學習期間 ,他的導理師瓦格斯曼教授很器重他 ,勸他留在美國從事微生物研究工作 ,並給他提供優厚的就業和科研條件。但他認為 ,中國儘管貧窮落後 ,畢竟是自己的祖國 ,自己有責任和義務返回祖國 ,為發展祖國的科學事業獻身。特別是在1943年9月爆發的全美華僑抗日救國浪潮的推動下,他於1944年滿懷報效祖國的熱情毅然回國。
1944年4月到1948年12月,他受聘為中央衛生實驗院技師。1947年,他發表了探討糞便在厭氧條件下產生沼氣過程的一系列變化的論著,這在中國是首創。他還發表了介紹各種新抗生素的學術論文,希望能夠推廣和進行試驗,以發展中國的抗生素事業。但是,他的滿腔熱情得不到當時政府的重視,沒能提供必要的研究條件,使他感到失望。早在學生時期,他就關心中國農村的衛生事業,開始系統地研究中國農村糞便的科學處理。後來在教學之餘,他常常深入農村調查研究;留學回國後,又繼續進行農村衛生和農業發展的研究,提出不少建議和意見。在1947年,他首次發表了探討糞便在厭氧條件下產生沼氣過程的一系列化學變化的論著,這在中國是首創。可是國民黨當局對他的研究成果根本不重視,他的科學救國的理想和抱負成了泡影。他感嘆自己十年寒窗最終「一事無成」。
1949年1月,他被聘任為福建研究院研究員,3月轉任協和大學化學系教授兼系主任。1950年4月,任福建師範學院教授,後兼任中國科學院華東亞熱帶植物研究所微生物研究室主任。解放初期,帝國主義對中國實行全面封鎖,把抗生素作為戰備物資,對中國實行禁運。當時正是世界各國抗生素研究和生產的黃金時期,而國內卻極度缺乏抗生素藥品,在這緊要時刻,王岳覺得自己有責任為國為民分憂,立志要填補祖國醫藥學上的空白。
在黨和人民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1953年他在福建師範學院簡陋的條件下首創抗生素研究室,開始了篩選抗生素的研究。1954年,受聘兼任中科院菌種保藏委員會研究員、微生物研究室主任。初創時期,他因陋就簡,克服種種困難,堅持把醫用抗生素作為長遠的研究方向。經過努力,終於在1955年從鏈絲菌中找到對癌症有一定療效的放線菌素「23-21」的產生菌,並提取結晶樣品,隨後在全國第一次抗生素學術會上作了詳盡的報告。他的這一發現,為中國找到了第一個抗生素藥品,隨即投入生產。他重視從實際出發確定研究項目,努力發展抗菌素研究的新領域。1965年,他在中國首先提出從小單孢菌中尋找新抗生素的研究領域。
1966年,他和助手從小單孢菌中分離到聞名全國的慶大黴素產生菌,並在1969年建國二十周年大慶時正式投產。據統計,自投產到1985年,全國有40家工廠生產,產量達868噸,產值在10億元以上。慶大黴素的發現,將中國抗生素研究、生產推向一個嶄新階段,為中國醫藥界做出重大貢獻。
「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迫害。身處逆境仍動搖不了他對祖國的忠誠,他說:「我深切體會到馬克思主義本身就是偉大的科學,馬克思主義者最信科學」。「三十年來的科研實踐證明,科研必須由黨來領導,只有按黨的方針政策進行科學研究,結合國家和人民的需要進行研究,科研就不會迷失方向」。因此,他在困境中,仍然孜孜不倦地進行譯作,掌握國內外微生物研究的動態和發展趨勢。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後,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請他出來工作 ,他提出了研究微生物新領域的戰略設想 ,並且翻譯出版了20多萬字的《生物學家的物理化學》一書,受到科學界的高度評價。
1978年,他參加審編的《抗生素生物理化特性》一書和慶大黴素的研究成果都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是年10月11日,他當選為民革中央委員。1979年1月,他當選為民革第五屆福建省委員會常委,不久,又被推選為全國政協委員。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王岳心情舒暢,精神振奮,擔任了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首任所長併兼任福建師範大學和華僑大學教授;當選為福建省科協常務理事,中國生物化學會理事、省微生物學會理事長等職,還曾被評為福建省職工勞動模範。
王岳既從事科研工作,又從事教學工作,在他的帶領下,福建微生物研究所不斷開創科研新局面。他堅定「科研必須改革才有出路」的信念,經常深入省內外有關工廠,在生產實踐中尋找科研課題,提出改革意見,簽訂了30多個技術協作項目。他還培養研究生、進修生,對他們因材施教,着重培養學生從事科研的事業心,激發他們的創造性。他治學嚴謹,重視不斷更新知識。在他的認真教誨、精心指導下,許多學生已成為國內科研、教學和建設的骨幹。
1980年,王岳和他的助手又成功地製備了慶大黴素C族的、各單組份的國家標準品。1981年,他在中國首先倡導並組織「干發酵」產出沼氣的科研工作,取得很大成就,現已成為中國北方農村廣泛推廣應用的新工藝。1982年,他所領導的微生物研究所又從小單孢菌分離到療效更高、更為安全的抗感染的新的氨糖類抗生素,這就是紫蘇黴素和武夷黴素的產生菌。同時,他還提出開闢酶抑制劑生理活性物質研究新領域的設想,不久就組織實施。是年,他出席在美國召開的國際微生物學會第十三屆年會,參觀了美國太空研究中心、科研機構和大學、製藥廠等,簽訂了學術交流、選派研究生的協約,帶回許多有價值的資料和樣品。他還在國際微生物研究中心瓦格斯曼研究所的講壇上作了自己研究工作情況和成果的報告,使美國的科學家們感到震驚。母校洛格斯大學授予他該校「R」紀念章榮譽。是年他被評為福建省勞動模範。
1983年,王岳和他的助手又找到當代用於器官移植的新型免疫抑制劑--環孢菌素的產生菌,後又找到幾種胃蛋白酶抑制劑的產生菌,這些新發現,引起全國醫藥 界的強烈反響,大大推動中國器官移植和免疫學基礎研究的開展,把中國抗生素研究推進到一個新領域,並產生深遠的影響。1955年1月,福建省政協召開第一屆委員會會議,他作為科學技術界委員,出席了會議。1959年和1964年,他被推選為第二屆和第三屆省政協委員,積極參與黨和國家重大問題的協商。1983年10月,他當選為民革第六屆中央委員會常委。1984年6月 ,當選為民革福建省委副主席。次年11月,出席全省各民主黨派為四化服務「雙先」代表大會,並在會上作典型發言。就在這一年,發現自己患了晚期胃癌,他認為生老病死是客觀規律,為自己提出「一息尚存、奮鬥不已」的座右銘,抓緊時間多做工作。在醫院手術後一個多月,他就到研究所聽取工作匯報,修改工作總結,制訂工作計劃,表現了頑強的精神。
1985年,他被民革中央推薦出席全國「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為四化服務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但是在會前,癌病就奪去了他的生命;他於1985年9月7日在福州逝世,享年70歲。
他共發表了60多篇(部)科研論著和譯作,主編了《抗生素》一書。他熱心協助地方研究與微生物發酵有關的生產問題。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為紀念他對微生物事業的貢獻,選編他的67篇論文,出版《王岳教授論文集》。
抗生素>氨基糖苷類
劑型
1.片劑:20mg,40mg;
2.注射劑:20mg(1ml),40mg(1ml),80mg(1ml);
3.緩釋片40mg;
4.顆粒:10mg,40mg;
5.滴眼液:4萬U(8ml)。
藥理作用
慶大黴素是一種氨基糖苷類藥。其作用機制是作用於細菌體內的核糖體,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並破壞細菌細胞膜的完整性。慶大黴素可首先經被動擴散通過細胞外膜孔蛋白,然後經轉運系統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並不可逆地結合到分離的核糖體30S亞基上,導致A位的破壞,進而:
1.阻止氨tRNA在A位的正確定位,尤其是妨礙甲硫氨酰tRNA的結合,從而干擾功能性核糖體的組裝,抑制70S始動複合物的形成。
2.誘導tRNA與mRNA密碼三聯體錯誤匹配,引起完整核糖體的30S亞基錯讀遺傳密碼,造成錯誤的氨基酸插入蛋白質結構,導致異常的、無功能的蛋白質合成。
3.阻礙終止因子與A位結合,使已合成的肽鏈不能釋放,並阻止70S完整核糖體解離。
4.阻礙多核糖體的解聚和組裝過程,造成細菌體內的核糖體耗竭。慶大黴素對銅綠假單胞菌、變形桿菌(吲哚陽性和陰性)屬、大腸桿菌、克雷白菌屬、腸桿菌屬、沙雷菌屬、志賀菌屬、枸櫞酸桿菌屬、奈瑟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不包括耐甲氧西西林菌株)有較強的抗菌活性。慶大黴素對鏈球菌(包括化膿性鏈球菌、肺炎球菌、糞鏈球菌等)、厭氧菌(擬桿菌屬)、結核桿菌、立克次體、病毒和真菌無效。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