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廬山(匡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是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首批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其中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

其是典型的地壘式塊段山,長約25公里,寬約10公里,主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群峰間散布岡嶺26座,壑谷20條,岩洞16個,怪石22處。並有瀑布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1]

目錄

景區簡介

廬山又稱匡山、匡廬,地處江西省北部,東偎婺源鄱陽湖,南靠南昌滕王閣,西鄰京九大通脈,北枕滔滔長江。聳峙於長江中下游平原與鄱陽湖畔。余邵詩云:「長江南岸鄱湖畔,拔地廬山風景妍;峭壁陡崖飛瀑布,奇峰秀嶺繞雲煙」,廬山多峭壁懸崖,瀑布飛瀉,雲霧繚繞。險峻與柔麗相濟,

大山、大江、大湖渾然一以「雄」、「奇」、「險」、「秀 」聞名於世。

廬山,山勢雄偉,山體多峭壁懸崖,自東北向西南延伸約25公里,寬約15公里,風景區總面積302平方公里,山體面積282平方公里,相對高度1200~1400米。主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4,422尺),東西兩側為大斷裂,雄偉壯觀。自古享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盛譽。 古人云『廬山之美在山南』,廬山主要精華景區就在山南一帶,有千年歷史,主要勝跡有觀音橋白鹿洞、秀峰、桃花源、周瑜點將台、愛蓮池三疊泉。山上主要景點有仙人洞、含鄱口、美廬、會址等。山中牯嶺,又名牯牛嶺,以有大塊岩石狀如牯牛得名,海拔1,056米。

廬山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外險內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種地貌。主峰——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廬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間散布岡嶺26座,壑谷20條,岩洞16個,怪石22處。水流在河谷發育裂點,形成許多急流與瀑布,瀑布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廬山奇特瑰麗的山水景觀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旅遊觀賞價值。廬山生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6.6%。高等植物近3000種,昆蟲2000餘種,鳥類170餘種,獸類37種。山麓鄱陽湖候鳥保護區,是「鶴的王國」,有世界最大的白鶴群,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座萬里長城」。

江西廬山是中華文明的發揚地之一。這裡的佛教和道教廟觀,代表理學觀念的白鹿洞書院,以其獨特的方式融匯在具有突出價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極高美學價值的,與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緊密聯繫的文化景觀。[2]

歷史沿革

廬山位於中國中部江西省九江市南,北瀕長江,東接鄱陽湖。山體總面積302平方公里,南北長、東西窄。全山共90多座山峰,最高峰為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群峰間散布有許多壑谷、岩洞、瀑布、溪澗,地形地貌複雜多樣。

廬山地處江南台背斜與下楊子坳隱的交接帶,區內地層除三疊紀外均有系統的出露,構造明顯,展現出地殼演化的主要過程。廬山具有獨特的第四紀冰川遺蹟,是中國第四紀冰川學說的誕生地、山麓鄱陽湖之濱.遺留着末次冰期時由古季風環流產生的獨特的風沙丘群。

本區地質構造複雜,形跡明顯。主要有北東向華夏式構造和北北東向新華夏式構造。許許多多的斷裂構造,形成眾多的山峰。廬山是第四紀強烈上升的斷塊山,當廬山上升之際、周圍相對下陷,鄙陽盆地進一步發展,繼而形成鄱陽湖。

北部以招曲構造為主要特徵,形成一系列秀麗的嶺谷地貌、南部和西北部則由一系列的斷層崖,形成雄偉高峻的五老峰、觀音橋、秀峰、石門澗。山地中分布着寬谷和峽谷,外圍則發育着階地和谷階。山上和山麓地帶都存在着古地面。在廬山與長江的交接地帶、鄱陽湖的形成與擴張、塑造出一系列獨特的湖濱地貌,與之相連,長江九江河段的地貌演變,湖洲交錯的鄱陽湖大平原,形成了多種地貌的匯集,表現出極高的地理地質科學價值與旅遊觀賞價值。

廬山是座地壘式斷塊山。相傳在周朝時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結廬為舍,由此而得名。自古享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盛譽。 大山、大江、大湖渾然一體,險峻與柔麗相濟,素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是中國名山之一,有雄奇挺秀的山峰,變幻莫測的雲海,神奇多姿的流泉瀑布,文明悠久的歷史古蹟。

廬山地區地質構造複雜,形跡明顯,展現出地殼變化的主要過程。第四紀廬山上升強烈,許多斷裂構造形成眾多山峰。廬山上升之際,周圍相對下陷,鄱陽湖盆地進一步發展,形成鄱陽湖。北部以褶曲構造為主要特徵,形成一系列谷嶺地貌;南部和西北部則為一系列斷層崖,形成高峻的山峰。山地中分布着寬谷和峽谷,外圍則發育為階地和谷階。眾多的奇峰、怪石、壑谷、瀑布、岩石等,形成了奇特瑰麗的山嶽景觀。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為廬山第一高峰。鐵船峰,海拔950米,危崖聳立,似一艘巨艦,偉岸壯觀。王家坡雙瀑,飛瀑成雙,勢若二龍倚天,噴珠瀉玉。三疊泉,既分為三疊,又呵成一氣,落差達155米,風飄日映,千姿百態。

廬山眾多的奇峰怪石壑谷瀑泉岩洞等,形成了奇特瑰麗的山嶽景觀。雲霧頻繁,夏季涼爽,是廬山氣象的顯著特徵;土壤呈垂直分布現象;植物顯示出中國第三紀植被組成的特點;昆蟲形成了廬山特有的種群。[3]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廬山,是江西首屈一指的名山,位於東經115°52′~116°8′,北緯29°26′~29°41′。雄踞於江西省北部,緊靠九江市區南端的蓮花鎮附近。廬山是一座崛起於平地的巍巍峨峨的孤立形山系。

地質特點

廬山的地形成因是斷裂隙起的斷塊山,周圍斷層頗多,特別是東南部和西北部,呈東北——西南走向的斷層規模較大,由於這種斷層塊構造而形成的山體,故多奇峰峻岭,懸崖峭壁,千姿百態,有的渾圓如華蓋,有的綿延似長城;有的高摩天穹,有的俯瞰波濤,有的象船航巷海,有的如龜行大地,雄偉狀觀、氣象萬千。山地的周圍則滿布着斷崖峭壁,峙谷幽深;但從牯嶺街至漢陽峰及其他山峰的相對高度卻不大,走伏較小,谷地寬廣,形成「外陡里平」的奇特地形,極便於旅遊。

廬山被譽為世界地質公園,其中發育有地壘式斷塊山與第四紀冰川遺蹟,以及第四紀冰川地層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層剖面。迄今為止,在廬山共發現一百餘處重要冰川地質遺蹟,完整地記錄了冰雪堆積、冰川形成、冰川運動、侵蝕岩體、搬運岩石、沉積泥礫的全過程,是中國東部古氣候變化和地質特徵的歷史記錄。與歐洲阿爾卑斯地區及北美地區第四紀冰川活動特徵有許多相似之處廬山地質公園內發育有地壘式斷塊山與第四紀冰川遺蹟,以及第四紀冰川地層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層剖面。

氣候特點

廬山處於亞熱帶濕潤季風區,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宜人,盛夏季節是高懸於長江中下游「熱海中」的「涼島」。廬山的年降水量可達1950—2000毫米,而山下的九江則為

1400毫米左右,故山中溫差大,雲霧多,千姿百態,變幻無窮。

地貌特點

廬山最重要的地層遺蹟是古元古代星子群地層剖面遺蹟主要出露有兩處:一是棲賢寺至阮家棚剖面,位於河谷內。沿途可見星子群各種片岩、變粒岩、石英岩、大理岩。二是歸宗至金輪峰剖面,沿途可見星子群的各種變粒岩、片岩及斜長角閃岩(基性火山熔岩)。其遺蹟不但完整,而且保存自然。

廬山還有第四紀更新世冰磧泥礫地層遺蹟。第四紀更新世冰磧泥礫地層剖面遺蹟在廬山出露最全。早更新世早期的大排嶺冰磧泥礫剖面遺蹟就在大排嶺南。早更新世晚期的鄱陽期冰磧泥礫剖面在金定山上,另一處在鄱陽湖邊的白龍寺旁。中更新世大姑期冰磧泥礫剖面遺蹟有多處,其中以下青山最為典型。另外還有冰磧與冰水混雜堆積剖面遺蹟兩處。這些遺蹟保存自然完整。

廬山三大類岩石(沉積岩、岩漿岩、變質岩)遺蹟均有分布,且保存完整,其中最重要的是岩漿岩和變質岩。廬山東南部觀音橋、秀峰、歸宗等地見有花崗岩體侵入於古元古代星子群中,其同位素年齡為8.47億年,屬晚元古代。東牯山、玉京山、海會、石牛山等地的花崗岩體侵入於古元古代星子群中,同位素年齡為1.37億~1.04億年,屬中生代。廬山南部謝家山、隘口、塘家灣等地的古、中元古代變質岩中,見有基性岩牆群的出現,同位素年齡為1.36億年,屬中生代。基性岩牆群是地殼伸展背景下,來自下地殼或上地幔的基性岩漿侵入體。廬山基性岩牆群的出現,是地殼處於拉張伸展應力狀態下的標誌。

古元古代角閃岩相變質岩遺蹟分布較廣,老虎潭瀑布、紅山窪瀑布兩處的綠簾變粒岩最完整而新鮮。下雙劍峰、玉簾泉瀑布、臥龍崗瀑布、醉石几處的變粒岩遺蹟保存最完整且有美學觀賞價值。另外還有矽線石片岩、蘭晶石片岩等。

有一定美學觀賞價值的沉積岩遺蹟主要有震旦紀早期的礫岩中的大量紫紅色玉燧礫石和奧陶紀晚期紫紅色網紋狀石灰岩等。

廬山山南黃龍山下的星子溫泉、鳥兒崖的報春泉、海會的金竹泉,流量大於1 200t/d,均為斷層帶內的上升泉。廬山的瀑布稱為「天下三奇之一」,以水量大、高差大、瀑布多聞名於世。

以下是廬山水系及其演變情況:

水系的形態:在地質構造影響下,河流流向與構造走向一致,兩者相互平行,作北東—南西向,少數河流流向與構造垂直,作南東—北西向。

河流襲奪:河流襲奪的原因主要是廬山上升之前,山體內的河流已發育為成熟的老河谷階段,即河流循軟弱岩層發育和沿岩層走向流動。

瀑布:由於溯源侵蝕作用,即流水向溝谷源頭侵蝕,隨着侵蝕作用不斷加強,侵蝕面不斷後退,轉折點坡度變大,水流到次便會形成跌水,形成瀑布,如三疊泉瀑布、大口瀑布。

構造地貌遺蹟,包括斷層崖、由垂直剪切節理髮育和構造剝蝕作用形成的許多懸崖、奇峰巉岩等地貌遺蹟;

冰川地貌遺蹟,這在廬山世界地質公園內是最重要的地質遺蹟之一,包括角峰、冰川U形谷、懸谷、刃脊、冰坡及冰溜面、冰筧、冰坎、冰溢口、冰階、冰川條痕石、冰桌、表皮構造、沖斷構造、冰川壓入構造、鼻山尾、羊背石、冰川漂礫等地質遺蹟;

峽谷地貌遺蹟,重要的有石門澗、棲賢大峽谷、錦繡谷、青牛谷、康王谷、剪刀峽、龍門溝、臥龍崗等;四是洞穴遺蹟,包括砂岩潛蝕洞穴遺蹟、岩塊崩塌堆疊洞穴遺蹟、石灰岩溶洞遺蹟三類。[4]

景區資源

廬山山地自然環境的複雜性,提供了保存植物的古老類型和引種新的植物種類的有利的環境。因此,廬山有着豐富的植物種質資源和瀕臨滅絕的物種。廬山有野生植物2155種。首次在廬山發現或以廬山(牯嶺)命名的主要植物有40種。

廬山有着豐富的野生動物和珍稀動物。至今尚知獸類有33種,鳥類171種。廬山之麓的鄱陽湖還有世界著名的候鳥保護區。珍稀動物金錢豹分布于山麓山頂。廬山昆蟲有2000餘種,其中多稀珍品種和新種。首次在廬山發現或以廬山(牯嶺)命名的昆蟲有33種。鄱陽湖魚類有139種。

廬山植物生長茂盛,植被豐富,隨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熱狀況垂直分布,由山麓到山頂分別生長着常綠闊葉林,常綠及落葉闊葉混交林。據不完全統計,廬山植物有210科、735屬、1720種,分為溫帶、熱帶、亞熱帶、東亞、北美和中國7個類型,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園。[5]

景區文化

歷史文化

公元391年,佛教領袖慧遠建立東林寺,是中國最早的寺廟園林。慧遠在廬山活動了36年,創建淨土法門,使廬山成為中國南方的佛教中心。公元5世紀,南朝道士陸修靜在廬山開創道教南天師派。唐代馬祖道在山上開創佛叫臨濟宗和溈仰宗,影響極大。到宋代,廬山有寺廟多達361座。明清以後,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也在廬山建堂傳教。經過1600年的發展,廬山已形成一山兼聚五教的罕見現象。

廬山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名勝古蹟遍布。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浩如煙海的丹青墨跡和膾炙人口的篇章。蘇軾寫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廬山雲霧;李白寫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秀峰馬尾瀑;毛澤東寫的「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的呂洞賓修仙而居的仙人洞,均是詩景交融、名揚四海的絕境。廬山,傳說殷周時期有匡氏兄弟七人結廬隱居於此,後成仙而去,其所居之廬幻化為山,故而得名。古人云「匡廬奇秀甲天下」,自司馬遷將廬山載入《史記》後,歷代詩人墨客相繼慕名而來,陶淵明、謝靈運、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陸游、徐志摩、郭沫若等1500餘位詩人相繼登山,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名篇佳作。蘇軾所寫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形象描繪了廬山的景色,成為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名篇。

廬山的名勝古蹟還有:列中國四大書院之首的白鹿洞書院、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鄱陽湖時屯兵飲馬的小天池、憑欄可極目遠眺蜿蜒長江的望江亭、白居易循徑賞花的花徑、千年古樹三寶樹、觀鄱陽湖日出的含鄱口,有3000多種植物的植物園、如五老並立的五老峰、拋珠濺玉的三疊泉瀑布,被陸羽譽為天下第一泉的谷簾泉,天下第六泉的招隱泉,天下第十泉的天池峰頂龍池水,等等。

「蒼潤高逸,秀出東南」的廬山,自古以來深受眾多的文學家、藝術家的表睞,並成為隱逸之士、高僧名道的依託,政客、名流的活動舞台,從而為廬山帶來了濃濃的文化色彩,並使廬山深藏文化的底蘊。

廬山山水文化,是中國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是中國山水文化的歷史縮影。廬山的自然,是詩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自東晉以來,詩人們以其豪邁激情、生花妙筆,歌詠廬山的詩詞歌賦有4000餘首。東晉詩人謝靈運的《登廬山絕頂望諸嶠》、南朝詩人鮑照的《望石門》等,是中國最早的山水詩之一,廬山並成為中國山水詩的策源地之一。詩人陶淵明一生以廬山為背景進行創作,他所開創的田園詩風,影響了他以後的整個中國詩壇。唐代詩人李白,五次遊歷廬山,為廬山留下了《廬山遙寄盧侍御虛舟》等14首詩歌,他的《望廬山瀑布》同廬山瀑布千古長流,在中國華大地及海外華人社會中家喻戶曉,成為中國古代詩歌的極品。宋代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流傳廣泛,影響深遠,「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成為充滿辯證哲理的名句。山水文化,是人們以自然山水為素材而創造的精神成果。山水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在認識、改造客觀世界和自身的過程中辟出的一片壯麗天地,亦是構成中華民族形象的重要精神支柱。

廬山風景,是以山水景觀為依託,滲透着人文景觀的綜合體。廬山,通過詩人、書畫家、文學家、哲學家們的心靈審視,創造出眾多散發着特別濃郁人文氛圍的歷史遺蹟。正如一位新加坡學者所評論的那樣:「如果說泰山的歷史景觀是帝王創造的,廬山的歷史景觀則是文人創造的。」

陶淵明以廬山康王谷作為文化背景,創作的《桃花源記》,洋溢着「烏托邦」式的理想主義光燦。南朝時的《廬山二女》,以廬山為活動舞台,成為中國早期志怪小說的名篇。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一詩,造就了一處名勝——花徑;他在廬山築有「廬山草堂」,所撰的《廬山草堂記》,是記述中國古代山水園林的名作。宋代理學家朱熹復興白鹿洞書院,並使其成為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首,由此宋明理學在這裡千秋耕耘,並真切地記錄了這一具有深刻特徵的文化現象的過程和歷史。

朱熹訂立的《白鹿洞書院學規》,成為中國封建教育的準則和規範,同時也影響了中國歷史文化的進程。山水詩、山水畫是中國山水文化中兩大華項,山水詩在廬山大放光采,山水畫亦在廬山一展風流,閃爍出耀人的輝光。東晉畫家顧愷之創作的《廬山圖》,成為中國繪畫史上第一幅獨立存在的山水畫,從此歷代丹青大師以廬山為載體,以這一藝術形式對廬山賦予美感境界的表述。中國畫在理論上的第一次突破,亦是顧愷之的「傳神說」,然而這是受到東晉高僧慧遠在廬山闡發的「形盡神不滅論」哲學思想影響的結果。廬山東林寺蓮社「十八高賢」之一的宗炳,他所撰的《畫山水序》,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第一篇中國山水畫論,他所闡述的山水「暢神說」,打破了「君子此德」的美學觀,表現了一個新的美學思潮的興起。

文人墨客對廬山抒情寫意,濃墨重彩,使廬山積澱了豐富的文化內涵。科學家們對廬山進行科學探求,揭示其美的真諦。現代地質學家李四光,以廬山第四紀地質地貌為研究對象,發表了《冰期之廬山》等一系列研究著作,從而開創了第四紀冰川學說,又由此而引發中外學者對廬山第四紀冰川的學術論爭,從而演奏出一部中國第四紀地質學的世紀交響曲。

廬山富有獨特的廬山文化,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與美學價值。廬山風景名勝區面積302平方千米,外圍保護地帶500平方千米。廬山有獨特的第四紀冰川遺蹟,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種地貌類型,有地質公園之稱。

廬山佛光雲海景觀美不勝收

廬山是中國古代教育基地和宗教中心。白鹿洞書院創建於公元940年,居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首。宋代理學大師朱熹在此提出的教育思想成為中國古代教育的準則,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重要影響。

廬山有至今保存完好的國際別墅群落。廬山是中外聞名的避暑勝地,現有英、美、德、法等18個國家建築風格的別墅600餘棟。美廬別墅、原歇爾曼別墅、原威廉斯別墅等已成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在中國的名山中,唯有廬山有這樣大規模的「世界村」。

廬山是一座集風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為一體的千古名山。這裡是中國山水詩的搖籃,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慕名登臨廬山,為其留下4000餘首詩詞歌賦。晉代高僧慧遠(公元334~416年)在山中建立東林寺,開創了佛教中的「淨土宗」,使廬山成為中國封建時代重要的宗教勝地。遺存至今的白鹿洞書院,是中國古代教育和理學的中心學府。千年國寶---「觀音橋」創造了古代建築史上的奇蹟。廬山上還薈萃了各種風格迥異的建築傑作,包括羅馬式與哥特式的教堂、融合東西方藝術形式的拜占庭式建築,以及日本式建築和伊斯蘭教清真寺等,堪稱廬山風景名勝區的精華部分。廬山不但擁有「秀甲天下」的自然風光,更有着豐厚燦爛的文化內涵。

傳說故事

有一種傳說,早在商初,也有說在周威烈王時候,有一位匡俗先生,在廬山學道求仙。據說匡俗字君孝,有的書稱匡裕,字子孝,也有稱為匡續的。從中國傳統的名與字的聯義看,其名為裕,是較為合理的,俗字是誤傳,俗、續二字罔音,也是傳聞之悅。但普遍流傳的名字是稱他匡俗,匡裕很少有人知道了。為了方便,這裡依照人們熟悉的稱呼。此外,還有稱匡俗為廬俗,這種傳說乃是因名山而臆想其人,以地名為氏,以氏為姓,倒還符合古代的慣例。至於他確切的姓氏,自然毋庸予以追究,要追究也無從着手。據說,匡俗在廬山尋道求仙的事跡,為朝廷所獲悉。於是,周天子屢次請他出山相助,匡俗也屢次迴避,潛入深山之中。後來,匡俗其人無影無蹤。有人說他成仙去了,這自然是無稽之談。後來人們美化這件事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稱為「神仙之廬」。並說廬山這一名稱,就是這樣出現的。因為「成仙」的人姓匡,所以又稱『匡山』,或稱為『匡廬』。到了宋朝,為了避宋太祖趙匡胤脫匡字的諱,而改稱『廬山』。

另一種傳說,在周武王時候,有一位方輔先生。同老子李耳一道, 騎着白色驢子,入山煉丹,二人也都「得道成仙」,山上只留下一座空廬。人們把這座「人去廬存」的山,稱為廬山。「成仙」的先生名輔,所以又稱為「輔山」。但是老子與武王並不同時,這同樣是神話故事。

第三種傳說,仍然是匡俗先生的故事,但時間較晚,情節也有些不同。說是匡俗的父親東野王,曾經同都陽令吳芮一道,輔佐劉邦平定天下,東野王不幸中途犧牲。朝廷為了表彰他的功勳,封東野王的兒子匡俗於鄔陽(鄔,音xiao,鄔陽為今都陽縣一部分),號越「廬君」。越廬君匡俗,有兄弟七人,愛好道術,都到都陽湖邊大山里學道求仙。這座越廬君兄弟們學道求仙的山,被人們稱為「廬山」。

此外,傳說天秤座黃金聖鬥士童虎曾在此地修業,並領悟開發了絕技廬山百龍霸,廬山龍飛翔,廬山升龍霸,廬山亢龍霸(此招威力極強,可輕鬆同歸除神之外的任何對手),成為一流高手,而後來到聖域守護天秤宮與雅典娜。在天馬一行殲滅冥王哈迪斯後,回歸廬山守護冥王軍108魔星的封印。[6]

代表景點

廬山景區長約25公里,寬約20公里,最高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牯嶺街1167米,巍巍的廬山,遠看有如一山飛峙大江邊,近看千峰攜手緊相連,橫看鐵壁鋼牆立湖岸,側看擎天一柱聳雲間,正如宋代大文豪蘇東坡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廬山有「匡廬奇秀甲天下」的美譽,現主要有12個景區、37個景點、230個景物景觀。廬山早有「神仙之廬」的傳說,水氣繚繞的萬頃江湖,使廬山夏日清涼,雨水充沛,雲霧瀰漫。廬山的年平均霧日多達191天,瀰漫的雲氣為廬山平添了許多迷人秀色和神秘色彩。

廬山主要風景名勝有五老峰、三疊泉、含鄱口、蘆林湖、大天池、花徑、如琴湖、錦繡谷、仙人洞、小天池、東林寺、白鹿洞書院、廬山植物園、廬山博物院等。牯嶺鎮是廬山上一座奇特的山城,也是廬山風景名勝區的遊覽中心。

廬山的地質旅遊資源既豐富又奇特,具有極高的美學、旅遊與科學考察品位。在長逾1400m的「江南造山帶」範圍內,惟獨在廬山出露了一小塊古元古代中深變質岩系,成為揚子板塊東部元古宙地質的窗口。廬山的南半部,幾乎全由新元古代火山岩組成,北半部又幾乎全由震旦紀砂岩組成,山之四周古生代海相地層發育齊全。中生代,廬山地區的斷裂、岩漿活動特別強烈,形成了罕見的變質核雜岩構造,造就了廬山的雛形。至新生代新近紀後期,廬山才以斷塊山的形式快速上升為一座巍峨雄峻的高山。在第四紀大冰期來臨之時,廬山在斷塊山的基礎上,經過冰川的刻蝕及冰後期流水的沖蝕,使其地貌形態絢麗多姿、險峭絕倫,著名於世。因此,廬山地質旅遊資源具有久遠性、系統性、完整性、品位高、內容豐富的特點。

觀音橋

廬山觀音橋廬山觀音橋景區風景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觀音橋是中國最早的公母榫結合石拱橋,它建於宋代(公元1014年),用107塊(每塊重達1噸多)花崗石砌成的。19.4米長的古橋橫跨在廬山棲賢大峽谷之中。觀音橋又是上廬山的古道,古代名人留下了很多寶貴的蹤跡。唐代陸羽在橋邊發現了甘甜的清泉,以此泉泡廬山雲霧茶醇、香、甜,特品定為『天下第六泉』。黃庭堅的『三峽澗』三個大字震撼「長江三峽不過如此也」。明朝大畫家唐伯虎鑄成的《廬山圖》巨作,把觀音橋景色表現的淋漓盡致。國民黨首領蔣介石看好觀音橋的風水,在橋邊建立了行宮。大峽谷中的古橋、懸崖、碧潭、激流、冰川石和廬山最美麗的五老峰都融入了唐伯虎《廬山圖》中,身入畫中,猶入仙境。觀音橋的景色是廬山的一個縮影,也是廬山美麗山水的一個代表。

溫泉

晉代已廬山溫泉是中國著名的醫療溫泉天地溫泉。廬山谷濂泉被唐代「茶聖」陸羽評為「天下第一泉」。建於1014年的廬山觀音橋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單孔石拱,屹立千年,完好無損。十六世紀後,藥物學家李時珍、地理學家徐霞客、開創中國植物志先河的吳其等也先後登上廬山,進行科學考察。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在廬山首先發現中國第四紀冰川遺蹟,創立了中國第四紀冰川學說;中國植物學奠基人之一的胡先驌,曾詳細考察「廬山之植物社會」,首在廬山建立了中國第一座正規的植物園—廬山植物園。

碧龍潭瀑布

廬山瀑布有許多以「龍」字為名,如「臥龍潭」、「神龍潭」、「烏龍潭」、「黃龍潭」等。在距廬山牯嶺約10多里處的重岩幽林中有一巨大的池潭,這就是「碧龍潭瀑布」,也即王家坡瀑布。這個瀑布是在二十年代初由一個砍柴的樵夫發現的,此後四方遊客爭相觀賞,被視作山北絕勝。其水來自梭子崗北麓,由於這裡層岩疊石,水流一路逶迤環繞。在注入碧龍潭的上段,分成三屋掛瀑,而每層分為兩條似白練般的懸瀑,連成數十米長,猶如雙龍倚天,俯墜潭中。潭旁建有「觀瀑亭」。在潭中還有一巨石橫列,站在石上可東望鄱陽湖。

仙人洞

仙人洞為廬山著名景點之一。位於錦繡谷的南端,有參差如手的「佛手岩」。在佛手岩的覆蓋下,一洞中開為仙人洞。洞高、深各約10米,幽深處有清泉下滴,稱「一滴泉」。洞壁有「洞天玉液」等石刻題詞。洞中央「純陽殿」內置呂洞賓石像,傳說八仙中的劍仙在此修道成仙。每當雲霧繚繞之時,驟添幾分仙氣。至清朝,佛手岩成道家的洞天福地,改稱仙人洞。毛澤東的著名詩句「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使仙人洞景點名揚四海。是來廬山的客人必游並留影之處。

大天池

登上廬山西部海拔900餘米的天池山頂,南望九奇峰,下俯石門澗,東瞻佛手岩,西眺白雲峰。二水縈迴,四山豁朗。此處原建有天池寺,現已廢。但原寺前呈長方形的水池,仍碧水悠悠,光靈如玉。昔天池寺,寺西有一半月形的拜月台,因供奉文殊菩薩而得名文殊台。現存之台為石木水泥混合結構,石室五楹,上有平台。登台眺望,山巒突起,群峰相連,遠波明來,極富野趣。尤其是月色朦朧之夜,閒坐檯上,眼前深谷中經常會出現點點如同燈光般的亮點,由少漸多,時大時小,時聚時多,時隱時現,閃閃爍爍,人稱「佛燈」。

明代著名理學家王陽明就曾於一個月暗星稀的夜晚,臥此台上,看到了這樣的奇異景象,並以詩記之:「老夫高臥文殊台,拄杖夜撞青天開。撒落星辰滿平野,山僧盡道佛燈來。」 天池山脊上聳立着一座寶塔,塔四周布滿了漫山遍野的青松。微風起時,松濤起伏,它頗似一杆乘風破浪的船桅,蕩漾在翠波碧浪之上。塔為一閣式石塔,五層六面,高20餘米,始建於宋建炎年間(1127-1130年),現塔系公元1927年,唐生智募資易地重建。塔內藏有銀佛像、宋幣及水晶珠子等文物。和塔平列于山脊的另一棟外觀粗壯、輪廓呈現圓形、傘頂的佛殿,名圓佛殿。塔西有一石質方台,名天心台,為林森所建。台下有碩大臥石,平滑如鏡,上鐫「照江崖」字樣。龍首崖之險、凌虛閣之雲、文殊台之佛光,堪稱大天池「三絕」。

雲霧景觀

廬山雲霧廬山雲霧景觀是廬山一大奇景,廬山處於一個盆地,四面山嶺聳立,南依鄱陽湖,北傍浩瀚的長江。大江大湖蒸騰大量不竭的水汽,形成滔滔的雲霧湧向廬山,因為這襟江帶湖的關係,廬山的水汽很盛,水汽一旦碰上空氣中的塵埃,就成了小水滴。數不清的小水滴就形成了美麗神奇的廬山雲霧,余邵詩云:「廬山雲霧景觀奇,變幻無常千萬姿;剛作浪濤騰漢海,又成瀑布瀉天池」。山中雲氣出沒無常,諸峰忽隱忽現。瞬息間雲海密布,瀰漫山谷,咫尺之間不能辨物。當峽谷中向上吹的風力比水滴往下降的重力大的時候,水滴就隨風往上飄了。這種「雨自下而上」的奇特現象就出現了。廬山雲霧,四季皆有。夏季最多,秋季較少。夏季雲霧多在山頂,冬季雲霧多在山腰,這是因為冬季水氣凝結的位置低於夏季,所以冬季雲層的位置也就低於夏季。春夏之交,由於水氣多,季風變換,群峰經常雲遮霧罩,煙霞瀰漫,天氣忽晴忽雨,變幻莫測,雲霧也詭譎奇特,變化多端。整個廬山隱現在虛無縹緲之間,年均霧日為190多天 。

外圍有:觀音橋、東林寺、秀峰、白鹿洞書院、漢陽峰、小天池。

主體旅遊景點有:美廬別墅、廬山會議會址、花徑、錦繡谷、仙人洞、大天池、龍首涯、石門澗、黃龍潭、烏龍潭、三寶樹、蘆林湖、博物院、含鄱口、植物園、大口瀑布、三疊泉、五老峰。

輻射景點有:獅子洞、鞋山、龍宮洞、石鐘山、廬山西海(千島湖、觀音島、魯溪洞、神霧山、彌陀寺、太平山、茶島、九宮山)等。[7]

旅遊信息

觀景指南

廬山觀光車主要分為東、西線,東線遊覽耗時需要2天,西線遊覽耗時1天,西線多為廬山一日游的路線,多為旅行團,人非常多。

索道

廬山有多處設有索道,長長的漆綠色索道像手臂一樣延伸進霧藹之中,景色壯美。石門澗——電站大壩(往返:50元、單程:30元、兒童:10元);含鄱口——大口瀑布(往返50元、單程:30元);秀峰景區(往返40元);三疊泉纜車,高架電車站乘坐(成人往返80元、單上55元、單下35元、兒童往返80元、單上40元、單下30元)。

特別提示

觀日出的最佳地點是含鄱口和五老峰,各月的時間均不同,六月份在5:15分 左右,六月以後及六月以前,每個月會相對推遲10分到30分,一月為7:12左右,三月為6:27左右,四月為5:50左右,五月為5:25左右,七月為 5:26左右,八月為5:44左右,九月為6:00左右,十月為6:17左右,十一月為6:40左右,十二月為7:03左右。

觀日落的 最佳地點是仙人洞和大天池、龍首崖,一月為17:38左右,二月為18:40左右,三月為18:24左右,四月為18:43左右,五月為19:01左右, 六月為19:18左右,七月為19:17左右,八月為18:57左右,九月為18:22左右,十月為17:46左右,十一月為17:21左右,十二月為 17:19左右。

交通情況

廬山旅遊交通十分方便,航空、水運、鐵路、公路已形成廬山的立體交通網絡。

航空:南昌、九江廬山機場,每天均有航班往返與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昆明、青島、廈門、海口、汕頭、溫州、珠海、福州、濟南、武漢、西安等大中城市。航空、鐵路售票均已全國電腦聯網,可預售全國各地飛機、火車票。

水運:長江沿線每天有近二十個班輪停靠九江。

鐵路:可自京九線、武九線及武汕線抵九江或廬山站。

當地特產

廬山雲霧茶:廬山雲霧茶,系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始產於漢代,已有一千多年的栽種歷史,宋代列為「貢茶」。廬山特產可以概括為「一茶三石」。

廬山石雞:廬山石雞是一種生長在陰澗岩壁洞穴中的麻皮青蛙。廬山石雞晝藏石窟,夜出覓食。形體與一般青蛙相似,但體大,肉肥,一般體重三、四兩,大的重約一斤左右。

廬山石魚:廬山石魚體色透明,無鱗,體長一般在30--40毫米左右,同銹花針長短差不多,就是長上七至八年,長短也不超過一寸,故又名銹花針。

廬山石耳:廬山石耳與黑木耳同科,是一種野生在人跡罕至的懸崖峭壁上的肢菌植物,由於它形狀扁平如人耳,又附着在岩上生長,所以稱之為「石耳」。石耳營養價值極高,內含很多的肝糖、膠質、鐵、磷、鈣及多種維生素,營養十分豐富,是一種高蛋白滋陰潤肺之補品。

所獲榮譽

1982年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1991年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1996年以「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996年12月江西廬山風景名勝區作為自然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998年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

2002年中華十大名山

2004年首批世界地質公園

2006年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

2007年首批全國5A級旅遊區

廬山的電影院應是世界上放映場次最多的電影院,也是最特殊的電影院,它每天都放映《廬山戀》。因此《廬山戀》也是世界上放映場次最多、觀看人數最多的電影,是世界上唯一一部連續不間斷長時間放映的電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