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雜詠·天池
《廬山雜詠·天池》出自南宋詩人、教育家陳文蔚的手筆。朱熹門人。嘗舉進士[1]。講讀鉛山,其學以求誠為本,以躬行實踐為事。
“ |
朝登天池峰,暮酌天池水。 一枕僧榻清,鐘磬半空里。 平生此名山,籍籍滿吾耳。 乘興作遠遊,杖策自不已。 行行到絕頂,塵世知隔幾。 雲煙出其下,渺視猶萬里。 山川與人物,往往盡蒙被。 始疑翻雪濤,混同一彭蠡。 頃刻開一罅,初見山邐迤。 仿佛人世界,未可詳目指。 山中為予言,此地去天咫。 風雨晦冥候,與世殊不似。 霖潦方下作,山頭旋磨議。 雲深此埋屋,山下乃不爾。 歷驗予所言,其言亦非詭。 未必隔仙凡,高深實殊軌。 初夜現佛燈,數星林末起。 如螢復如炬,或明亦或上。 昔聞頗甚怪,今見乃如此。 寄語登山人,仍須細窮理。 |
” |
— [南宋]陳文蔚 |
目錄
著作
陳文蔚(一一五四年~一二四七年)(生年據本集卷一五《癸未老人生日》「翁餘九十兒七十」推定),字才卿,學者稱克齋先生,上饒(今屬江西)人。曾舉進士不第。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始從朱熹學。後聚徒講學,與徐昭然等創為豫章學派[2]。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年),以上所著《尚書解注》,授迪功郎。卒年九十四(《宋人傳記索引》作卒年八十六,未知何據)。有《克齋集》十七卷(其中詩四卷)。事見本集明刻本附張時雨《陳克齋先生記述》,明嘉靖《廣信府志》卷一六、《宋元學案》卷六九有傳。陳文蔚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校以明張時雨崇禎十七年刻本(簡稱張本)。新輯集外詩附於卷末。
思想
陳文蔚是朱子的親傳弟子,南宋時期著名的理學家之一,其思想來源於二程與朱子。在理氣論方面,陳文蔚認為太極為理,是形而上者;陰陽為氣,是形而下者,並強調理與氣不離不雜。在心性論方面,他主張心統性情、人心道心為一心;天命之性純粹至善,氣質之性則有偏全。在境界論方面,他重視中庸之道與曾點氣象並強調在人倫日用中的道德踐履。在工夫論方面,他以主敬涵養為核心,並繼承了程朱辟異端弘聖道的傳統。陳文蔚終生以傳道授業為業,對理學的傳播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視頻
廬山雜詠·天池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當代什麼學歷,進士相當於教授 ,搜狐,2021-09-04
- ↑ 師訓拾遺-宋-陳文蔚 ,豆丁網,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