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藝術字的圖片

廟(拼音:miào)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 。

此字始見於西周金文 ,廟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漢代以後,廟逐漸與原始的神社(土地廟)混在一起。隨着佛教的傳入,後代的佛教寺院也稱廟。

現代漢語一般稱佛教寺院為寺,但也有人稱佛教寺院為廟。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廟

拼音; miào

注音; ㄇㄧㄠˋ

平水韻; 去聲十八嘯

部首; 廣

筆畫數; 3+5

繁體字; 廟

異體字; 庿

字級; 一級(1210)

統一碼; 基本區-5E99

四角碼; 0026

五筆; YMD

鄭碼; TGKI

造字法; 形聲字

結構; 合體字,半包圍-左上包圍結構

文字溯源

形聲字。西周金文由"廣(yǎn)"和"朝"(也是"潮"的古字)構成。其中 "廣(yǎn)"為形旁,漢字中以"廣(yǎn)"為意符的字的初義均與房屋有關,這裡表示供奉祖宗神位的地方,即宗廟。"朝"在字中作聲旁,表示這個字的讀音。"朝"除表聲外,還有"朝廷"的意思,它還表示被祭祀者是一些與朝廷君王一樣應受到尊重的人,或者宗廟與朝廷一樣同時受到尊重。

"廟"字字形的演變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西周時期形符廣的方向或朝左寫作圖9;二是西周至戰國時期形符廣或從宀寫作圖5、圖6、圖7等形;三是西周至戰國時期聲符朝字所從的"水"旁也可以放在左側寫作圖3、圖4等形;四是從戰國開始聲旁或從苗寫作圖10、圖12等形,或省艸為屮寫作圖14。現行簡化字"廟"本是"庿"的簡寫,實際上可以分析為苗省聲。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九】【广部】眉召切(miào)

廟,尊先祖皃也。從廣朝聲。

庿,古文。

【注釋】①廟:《釋名·釋宮室》:"廟,貌也。先祖形貌所在也。"②皃(mào):形貌,指牌位。

說文解字注 廟,尊先祖皃也。

段注:尊其先祖,而以是儀皃之,故曰宗廟。諸書皆曰:廟,皃也。《祭法》注云:廟之言皃也。宗廟者,先祖之尊皃也。古者廟以祀先祖,凡神不為廟也。為神立廟者,始三代以後。

從廣,朝聲。

段注:聲字蓋衍,古文從苗為形聲。小篆從廣朝,謂居之與朝廷同尊者,為會意。眉召切。二部。

庿,古文。

段注:見《禮經》十七篇。凡十七篇皆作庿,注皆作廟。

廣韻 眉召切,去笑明 ‖朝聲宵2部(miào)

廟,皃也。《齊職儀》曰:"周有守禮之官,掌先王之宗廟也。"亦作庿。眉召切。二。

【校釋】守禮之官,《太平御覽》卷二百二十九引《齊職儀》作"守祧之官",當據改。

康熙字典 【寅集下】【广部】 廟·康熙筆畫:15 ·部外筆畫:12

古文:庿

《唐韻》《廣韻》《韻會》《正韻》並眉召切,苗去聲。《說文》:尊先祖貌也。《古今注》:廟者,貌也,所以仿佛先人之形容也。《釋名》:先祖形貌所在也。《玉篇》:宗廟也。《爾雅·釋宮》:室有東西廂曰廟。注:夾室前堂。疏:凡大室有東西廂夾室及前堂有序牆者曰廟。

又《六書故》:宮前曰廟,後曰寢。今王宮之前殿,士大夫之廳事,是也。《虞箴》曰:民有寢廟。傳曰:夫鼠不穴寢廟,畏人故也。猶後世言廟朝,廟堂也。《文中子·禮學篇》:山澤有廊廟之志。

又凡祠外神者亦曰廟。《史記·封禪書》:趙人新垣平,以望氣見上,言長安東北有神氣,成五采,於是作渭陽五帝廟。[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