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厝鄉
康厝畲族鄉隸屬於福建省寧德市福安市,位於福安市西部,東與坂中畲族鄉為鄰,南與溪潭鎮交界,西與周寧縣瑪坑鄉毗鄰,北與穆陽鎮、穆雲畲族鄉隔穆陽溪相望。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9.57千米。總面積99.45平方千米。2018年,康厝畲族鄉戶籍人口29204人。
康厝畲族鄉"康"即安康,"厝"即居所,早期康姓始居此地,"康厝"意為健康的居住地,又因其主要居民為畲族而得名。1961年,設立康厝小公社屬穆陽鎮。1966年8月,設康厝公社。1984年9月,改為康厝畲族鄉。 截至2020年6月,康厝畲族鄉共下轄32個行政村。
2018年,康厝畲族鄉有工業企業47個,規模以上有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1]
目錄
歷史沿革
明景泰六年(1455年),屬十八都。
民國十八年(1929年),屬穆陽區公所。
1961年,設立康厝小公社屬穆陽鎮。
1966年8月,設康厝公社。
1984年9月,改為康厝畲族鄉。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康厝畲族鄉轄康厝、蘇坂、東山、郵亭、高台、洋溪、梧溪、施洋、赤路、湖洋、界竹、杜家洋、彭洋、南洋、社洋、宋家、大坑、福源、西銘、渡頭、岡頭、石尖、牛嶺尾、象地、填秦25個村民委員會,鳳洋、金斗洋、半山、紅坪、長潭、竹沃、秋嶺7個畲族村民委員會;下設174個村民小組。有112個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康厝畲族鄉共下轄32個行政村。[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康厝畲族鄉位於福安市西部,東與坂中畲族鄉為鄰,南與溪潭鎮交界,西與周寧縣瑪坑鄉毗鄰,北與穆陽鎮、穆雲畲族鄉隔穆陽溪相望。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9.57千米。 總面積99.4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境內以山地為主,地勢東低西高,有鯽魚頂、桐岔頂、龍甲山等38座山。最高海拔740米,最低海拔26米,平均海拔110.2米。
氣候
康厝畲族鄉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常年平均氣溫11.2℃~19.5℃,無霜期256天,年平均降水量1045毫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水文
康厝畲族鄉境內穆陽溪屬長溪流域,流域面積1389平方千米,域內水網縱橫,支流有暗橋溪、小溪等4條。
自然災害
康厝畲族鄉主要自然災害有颱風、暴雨、冰雹、乾旱、山體滑坡等。
自然資源
康厝畲族鄉境內有含花崗岩、輝鉬礦、砂石、河卵石等礦產資源,已探明的室內外裝修飾用的普通型花崗岩儲量達50萬立方米,赤路一帶輝鉬礦量大質優。
人口
2011年末,康厝畲族鄉轄區總人口2843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4041人,流動人口5689人。總人口中男性15330人占53.9%;女性13107人占46.1%;14歲以下5367人,占18.9%;15~64歲19108人,占67.2%;65歲以上3962人,占13.9%。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有20817人,占73.2%;畲族7620人,占總人口的26.8%。2011年,人口出生率12.6‰,人口死亡率5.8‰,人口自然增長率6.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58人。
2018年,康厝畲族鄉戶籍人口29204人。[3]
經濟
綜述
2011年,康厝畲族鄉財政總收入1248.1萬元,比上年增長3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64.7萬元,比上年增長49%,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185萬元,比上年增長79%。
2018年,康厝畲族鄉有工業企業47個,規模以上有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
農業
康厝畲族鄉耕地總面積2.37萬畝,人均耕地面積0.86畝,林地面積0.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66.8%。2011年,農業總產值12924萬元。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生產水稻12600萬噸,人均423千克。農業生產已形成無公害茶園、生薑、花生食用菌、禽畜、水果、綠竹等基地型區域性分布。漁業以淡水養殖為主。2011年,產淡水產品165噸。農民人均純收入7750元。
工業
2011年,康厝畲族鄉形成以水電、石礦、冶金鑄造、茶葉加工,竹木加工、電機電器為主導的產業格局。2011年,工業總產值達69532萬元。[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康厝畲族鄉有福安市民族職業中學、康厝中心小學、福安畲族經濟開發區中心小學。福安市民族職業中學占地面積22340平方米,校舍面積9570平方米。康厝中心小學占地面積11317平方米,建築面積3392平方米。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康厝畲族鄉有文化站2個,圖書資料9230冊。2011年,實施了廣播村村響項目,廣播、電視信號覆蓋率達100%。
體育事業
金斗洋武術為"畲族武術之源"而聞名,多次代表寧德參加省民運會獲獎,"打槍擔"等畲族舞蹈節目曾連續兩次獲全國民運會一等獎。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康厝畲族鄉有衛生院1所,村衛生所30所,固定資產總價值135萬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1490萬人,參合率97.3%。
社會保障
2011年,康厝畲族鄉有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4戶,人數46人,支出7.4萬元;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16戶,人數997人,支出87.89萬元;農村五保供養375人,支出549萬元。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2329人,占應參保人數91%。2011年,自然災害受災人口5600多人,緊急轉移安置1240人,農作物受災面積4320畝,直接經濟損失395萬元,救災支出15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07人,優撫事業費支出95.2萬元。[5]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康厝畲族鄉有郵政網點1個,全鄉有固定電話用戶2800多戶。
能源
2011年,康厝畲族鄉有渡頭、渡頭Ⅰ級、界湖、社洋、金斗洋、象地等6座水電站,年發電25000千瓦時。有液化氣供應站1個。
交通運輸
2011年,康厝畲族鄉有302省道和寧武高速公路穿境而過,白雲山互通口離鄉政府駐地僅1.5千米,村村通水泥路。
歷史文化
康厝畲族鄉"康"即安康,"厝"即居所,早期康姓始居此地,"康厝"意為健康的居住地,又因其主要居民為畲族而得名。 "三月三"、"九月九"為畲族風俗節。
風景名勝
村落多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民風樸實,西銘村為宋朝帝師鄭寀的故鄉,"東山雪洞"曾是明代抗清名將劉中藻的住處,洞邊的多處摩崖石刻為劉中藻的題署,紅坪普照寺,東山紗帽岩、鳳洋清泉洞、象地龍潭等勝景也令人神往。
榮譽稱號
2018年12月,康厝畲族鄉入選第六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區(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