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年間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玉書、陳廷敬等,它是在明朝梅膺祚《字彙》、張自烈《正字通》兩書的基礎上加以增訂的。該書的編撰工作始於康熙四十九年即公元1710年,成書於康熙五十五年即公元1716年,歷時六年,因此書名叫《康熙字典》。《康熙字典》由總纂官張玉書、陳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紹霄、史夔、周起渭、陳世儒等合力完成。字典採用部首分類法,按筆畫排列單字,字典全書分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標識,每集又分為上、中、下三卷,並按韻母、聲調以及音節分類排列韻母表及其對應漢字,共收錄漢字四萬七千零三十五個(47035個),為漢字研究的主要參考文獻之一。

目錄

作者

陳廷敬(1638年—1712年),原名陳敬,字子端,號說岩,晚號午亭山人,清代澤州府陽城(現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皇城村)人,入仕五十三年。順治十五年(1658年)進士,改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給他加上「廷」字,改為廷敬。歷任經宴講官、工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等職。陳廷敬生平好學,詩、文、樂極備。他的詩風格「清雅醇厚」,很得康熙皇帝的讚賞。

張玉書(1642年—1711年) 字素存,號潤甫,江蘇丹徒(今江蘇鎮江)人。生於明思宗崇禎十五年,卒於清聖祖康熙五十年,年七十歲。張九徵次子,長兄為張玉裁。自幼刻苦讀書,順治十八年(1661年)進士,精春秋三傳,深邃於史學。歷任翰林院編修、國子監司業、侍講學士。二十三年(1684年)授刑部尚書,調兵部尚書。二十九年拜文華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隨皇帝征噶爾丹叛亂。歷官凡五十年,為太平宰相二十年。久任機務,直亮清勤,朝廷倚以為重。康熙十八年(1679年)主持修《明史》,先後出任《平定朔漠方略》、《佩文韻府》(1704年—1711年)、《康熙字典》的總裁官。他數度勘視河工,支持靳輔主持治河工程。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告病辭官,仍慰留在朝,康熙五十年(1711年),以七十歲高齡隨康熙至熱河,病死塞外,諡文貞。玉書工作古文辭,稱一代大手筆。著有文貞集十二卷,《清史列傳》行於世。

編撰

《康熙字典》,是張玉書、陳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學者奉康熙聖旨編撰的一部具有深遠影響的漢字辭書。該書的編撰工作始於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成書於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歷時六年,因此書名叫《康熙字典》。由總纂官張玉書、陳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紹雯、史夔、周起渭、陳世儒、賈國維等合力完成此書,是一本專為古代學者借鑑資料的書。《康熙字典》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收錄漢字最多的古代字典。《康熙字典》是中國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漢字辭書。

查檢

《康熙字典》採用部首檢字和筆畫檢字方法。

可記歌訣:一二子中尋,三畫問丑寅,四在卯辰巳,五午六未申,七酉八九戌,其餘亥部存。或是「一二在子三丑寅,四卯辰巳五午尋,六在未申七在酉,八九在戌余亥存。」

如查「康」字。在部首索引中找「廣(yan)」部,在「寅下」5頁。除部首外,「隸」為8畫,再到「寅集下」「廣」部8畫裡查「康」字,在「寅下集」9頁中可以查到。

筆畫檢字 用於難字查檢,可依筆畫檢字表。如查「民」字,如果不知道其部首,可以查筆畫檢字表。「民」為5畫,可以在5畫中查到。「民」下注為「氏」部,再到「部首索引」中查到「氏」部。「氏」在「辰集」33頁,「辰集下」中「氏」部1畫裡即可查到「民」字。

優點

《康熙字典》依據明朝《字彙》、《正字通》兩書加以增訂。對兩書錯誤之處,《康熙字典》還做過一番「辨疑訂訛」的功夫。《康熙字典》有這樣三個優點:

一、收字相當豐富,自編寫完成以來近二百年內一直是我國字數最多的一部字典(直到一九一五年《中華大字典》出版,達四萬八千餘字,才超過了它所編纂的字數)。

二、它以二百一十四個部首分類,並注有反切注音、出處、及參考等,差不多把每一個字的不同音切和不同意義都列舉進去,可以供使用者檢閱。

三、除了僻字僻義以外,它又差不多在每字每義下,都舉了例子;這些例子又幾乎全都是引用了「始見」的古書。

缺點

該字典的缺點有二:

一、全書反切和訓釋羅列現象,漫無標準,作者很少提出自己的見解,不利於初學者使用;

二、其中疏漏和錯誤實多,王引之《康熙字典考證》12卷,糾正其訛誤2588條,這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錯誤,表明這部字典的錯誤實在太多,難以查補疏漏完全部的錯誤。

史料記載,《康熙字典》成書100多年後的道光年間,乾嘉學派學者王引之等人奉旨勘訂《康熙字典》訛誤,撰成《字典考證》,共糾正引文、字頭、釋義以及例證與義項等錯誤2588條。近代日本學者渡部溫重新校訂《康熙字典》,共發現4000餘條錯誤(大部分和王引之重複)。[1]

武英殿版

《康熙字典》的版本非常多,有康熙內府刻本,也就是所說的武英殿版本。包括有兩種紙本:開化紙和太史連紙兩種。康熙內府刻本多是內廷賞賜用的,裝訂非常豪華,民間很少見到;表明了它在當時中國工具書里的地位。此外還有道光七年的內府重刊本、其他木刻本,以及清末出現的石印本、鉛印本、影印本。清末上海同文書局增篆石印本是發行量最多、最流行的一種版本。康熙四十九年,康熙召集張玉書、陳廷敬等三十位學者,開始了《康熙字典》的編撰工作,在六年的時間裡,他們對傳統字書進行了大規模的集中整理,並於康熙五十五年完成編輯工作。《康熙字典》吸收了歷代字書編纂的經驗,全書共分為十二集,從子集到亥集,每集又分為上、中、下三卷,分別排列214個部首。總共收錄了四萬七千零三十五個字。內容引用了古代詩文以追溯字源,同時還註明了歷代的用法以佐證其變遷。《康熙字典》問世後,社會影響巨大。它的文字、音義、書證被廣泛引用,它的體例也成為了後世出版字書的藍本。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參考文獻之一,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康熙字典》作為我國古代字書的集大成者具有以下特點:收字多,字之別體、俗寫均錄,字體似而音義異者編為「疑似」,另列「備考」、「補正」;注音最全面,搜羅字音完備,凡是韻書所載依序排列;釋義求古,義例多為原始出處。這些優點極大方便了經復古思想濃郁的封建士子,故而被譽為「體例精密,考證賅洽,誠字學之源藪,藝苑之津梁」(王引之語)。雖然它也有缺點,自清王引之現代,代有研究補正者,且嗣後在其基礎上出現了《漢語大字典》、《中文大字典》,但是由於編纂目的不同,《康熙字典》注重「古」而後繼者服務於「今」,故至現代時,《康熙字典》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閱讀古籍、整理古文獻、從事古文化研究的重要參考書,尤其是在俗文學研究如敦煌學領域,它是手頭必備之書(郝春文語)。《康熙字典》自問世以來,版本眾多,據不完全統計有100多種,現擇其要者簡述如下:

(一)四十二卷,康熙五十五年武英殿本,以地支分十二集,每集三卷,冠以「總目」、「檢字」、「辨似」、「考異」,尾附「補遺」、「備考」。部首及每部之字以筆畫為序,字單占二行,釋文雙行。每字之下先列《唐韻》、《廣韻》、《集韻》、《古今韻會舉要》、《洪武正韻》等書音切,次訓義,廣徵典籍例句、字書釋義例句,有所考證則附於後,次列別音別義、異讀異體。凡一字所出現的形體、意義均條理清楚,「每子畢載古體……改從隸書……兼載重文、別體、俗書、訛字……皆綴於後……凡古籍所載,務使包括無遺」(《四庫提要》)。後世之本皆出於此,即使道光武英殿本出現後它仍是最流行的本子。如四庫本、《字典匯編》本所據之同文書局本。需要說明的是,《康熙字典》原無篆書,篆書為後世刊行者所加。[2]

(二)四十二卷,道光十一年武英殿本,王引之校改本。道光七年率90餘人校《康熙字典》,改正字頭,訂正引文,歷時五載,更正2588處,並挖改原版重新印行。同時王氏將校勘文字輯為《字典考證》十二冊。正是由於《字典考證》單行本的出現,加之國人尊古輕今好遠忽近,或許出於慎重,此校改本影響甚小。需要說明的是,《康熙字典》原無篆書,篆書為後世刊行者所加。

(三)四十三卷本,即康熙五十五年武英殿本+《字典考證》。出於上述原因,有意吸收道光殿本的人們採取了這種簡單而保險的做法。最為流行的也是影響最大的中華書局本即屬於此系統。

(四)道光殿本影印本+《字典考證》+《康熙字典考異正誤》。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代重新發現了道光殿本,比較了道光殿本所做更改與《字典考證》之異同,發現二者有所不同,並認真研讀了日本渡部溫的《康熙字典考異正誤》,於1996年推出《王引之校改本<康熙字典>》,此本以善本(王氏家藏本)為底本,保持原貌,字頭據許鉉校本《說文解字》列篆文,頁前加部首目錄,後附四角號碼索引。

(五)道光殿本標點整理本。以道光殿本為基礎,參校別本,將原書備考、補遺移至正文,新舊字體並用,釋文、義例用新體,列《新舊字形體對照舉例表》,全書標點,加注拼音,繁體橫排,篆文同上古本。有四角號碼索引。漢語大字典出版社,2002。

(六)《〈康熙字典〉通解》,道光殿本為底本,作了校勘,吸納《字典考證》、《康熙字典考異正誤》、黃雲眉《康熙字典引書證誤》等人成果入正文,以今音注音,簡化字,橫排標點,部首檢字法作了處理,刪去《字母切韻要法》等四種,篆文出楷篆對照表列於後。時代文藝出版社,1997。

(七)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簡化字、橫排版,1997。

(八)現代檢索注音對照,中國檔案珍藏版,中國檔案出版社,2002。

(九)康熙字典,中華書局,2004-6-1 。

(十)康熙字典(上下卷,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10-1 。

(十一)《康熙字典》修訂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4-1。

(十二)康熙字典標點整理本,以道光王引之定本《康熙字典》為底本,參校別本,重新橫版排出版。全書逐句加標點,主要使用逗號、句號、冒號、書名號等。原書無篆文,現據徐鉉校本《說文解字》,將現規範小篆賦予正文字頭之後。書末新編四角號碼索引,收入原書正文、補遺、備考中全部頭字,以便於檢索。

現代版

現代製作的電子版

《康熙字典》電子版到現代有3種。上海書同文康熙字典(書同文數字化技術有限公司製作,北京萬方數據電子出版社,2000年)台灣漢珍、北京中易。

書同文《康熙字典》電子版所用底本系中華書局本(同文書局石印本,並附王引之的《字典考證》)。它為讀者提供了中、日、簡、繁、異等漢字關聯代換檢索技術,幫助事先並不知道字典中確切文字的讀者,只要輸入自己熟悉的中國漢字或日本漢字,或繁體,或簡體,或異體,甚至舊字、訛字,均可檢索到字典中的文字條目。其次,可以單字查詢,也可按部首、筆畫、筆順查詢,也可按拼音、注音查詢。電子版除提供原《康熙》中文字條目信息外,還提供漢字的部首、部首外筆畫數、總筆畫數、筆順筆形、拼音、注音、Unicode、GBK、Big5編碼等屬性信息。同時還提供文字的標準普通話發音。

漢珍公司為與四庫全書電子版製作單位合作,在2001年推出繁體《康熙字典電子版》,《康熙字典》電子版本套光盤是根據同文書局出版的石印版《康熙字典》為底本製作而成,並附王引之的《字典考證》於後。漢珍公司在古籍數字化中,以親和性的檢索界面,搭配BIG5、GBK與Unicode各文字內碼相互對照,並提供單字、部首、筆畫、筆順、注音、拼音等多元化的檢索字段查詢。

中易採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版《康熙字典》,全部字頭字及釋義可實現任意檢索,並提供圖文對照的電子字典。電子全文檢索版《康熙字典》有以下幾個突出特點:在Windows平台上將漢字數量由27,484字擴充為70,195字企業版中附帶的《中易漢神e》軟件,提供符合ISO/IEC 10646: 2003(同Unicode 4.0)國際標準編碼的包括7萬個漢字的曲線字庫,字形優美,與Windows系統中的「宋體」皆為中易產品,風格一致。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全文檢索可將47,000個字頭字單獨查檢出來,同時還帶有該字的釋義和各種屬性。也可輸入任意字、詞,很快便可在字頭字及釋義中檢索出相關信息。6種檢字方法,不學即會配備6種檢字方法。其中的康熙部首檢字、筆畫數檢字和康熙序檢字,採用鼠標操作,不用學習,即會使用。其他還備有拼音、注音和適於快速輸入的《鄭碼》輸入法。釋文可簡、繁體字相互切換釋義使用簡化字,加標點斷句。若需要閱讀繁體字,輕點一鍵,即刻轉換為繁體字,方便台灣、香港、澳門和其他海外讀者的需要。全部文字可在MS-Office粘貼使用可將需摘錄的字頭字或釋義內容進行拷貝(只限於企業版),然後粘貼到微軟的Office應用程序中進行天衣無縫的再編輯。這是圖像掃描電子版的《康熙字典》所做不到的。與原《康熙字典》掃描圖像相對照讀者在閱讀字頭字及釋文時,只需輕點一鍵,即可將原木刻本《康熙字典》相對應的掃描圖像調出來對照,對學術研究很有幫助。字頭字標註多重屬性,便於學習和查用字頭字屬性中,除北師大版本中原標註的拼音、注音等,中易又加注了該字的ISO/IEC(Unicode)國際標準編碼、鄭碼編碼等多種屬性。

修訂

《康熙字典》完成後,僅在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修訂過一次,由清代著名學者王引之奉旨校勘,共訂正了書中錯誤2588條。

在《康熙字典》面世的近300年中,僅有日本學者渡部溫和我國著名學者王力對其發表過勘校專著,共進行了萬餘條校勘。

2008年4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完成《康熙字典》300年來的第二次修訂,以王引之校訂本為底本,在渡部溫和王力兩學者的校勘基礎上,利用Unicode國際標準中的58000個字符,在字形方面首次對《康熙字典》中13000多個字頭進行了共計兩萬多項增補和修訂,並針對其原有的47043個字頭,逐字進行了異體字的字際關聯工作,使這部修訂版同時可作為異體字字典使用。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康熙字典》修訂版共收錄漢字57557個,比《漢語大字典》多收錄約3000字。此外,原書中數千個有音無義或有義無音的字,通過此次修訂校勘首次得到解釋或注音。與修訂同步進行了《康熙字典》數字化,使用適合現代人閱讀的橫排方式,對每個字除保留傳統反切法注音外還標註了現代漢語拼音,並在文中加入標點以消除缺乏句讀帶來的閱讀障礙。通過數據光盤,讀者只需輸入簡體字,就能準確檢索到該字的古字以及它在現代《康熙字典》原書中的位置,方便了研究者使用。

補充

1716年成書的《康熙字典》是歷代字書的集大成之作,可以滿足讀者閱讀和研究古典文獻時查檢的基本需要。本字典以道光王引之訂正本《康熙字典》為底本,參校別本,重新橫排出版。全書逐句加標點,主要使用逗號、句號、冒號、書名號等。為方便讀者使用,在原注音反切、直音後加標漢語拼音和注意符號。原書無篆文,現據徐鉉校本《說文解字》,將規範小篆附於正文字頭之後。書末新編四角號碼索引。

《康熙字典》之優點犖犖大端者有以下幾方面:首先,收字多,超越以往所有字典,再次,它差不多將每字不同義項都列舉出來,而且每一義項多引用初見於某古籍的例句,這些是本字典顯著特色之一,無疑對讀者助益頗大。

價值

民國和清朝發行了大量的康熙字典,如何區別清朝和民國的版本其實很簡單。

1、專看它的價碼。

2、清朝的康熙字典是沒有廣告的,民國的就有。

3、民國的有幾個版本,一個是商務印書館於民國5年印刷的12本康熙字典。價值一般全套1000上下,還有就是民國12年印刷的13本全套康熙字典價值為500。

差異

新舊版差異

收字更全:現代版《康熙字典》將舊版《康熙字典》最難查的補遺和備考依現代文字規範併入正篇,極易查找。編者又補入大量今人常用的規範字,以便現代人使用方便,打破了僅供專家使用的局限。

用字規範:現代版《康熙字典》對舊版《康熙字典》做了大量的規範工作。清·王引之曾對《康熙字典》之訛誤做過2588條修訂,但現代版《康熙字典》做18000餘條的修訂工作。

現代注音:舊版《康熙字典》字頭為切音讀法,現代人早已不用或不會用了,因此編採用了現代人通用的漢語拼音,使讀者準確無誤地讀准字音。

《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皇帝親自下詔編撰。原四十二卷。翰林院掌院學士張玉書主持編寫工作。依據《字彙》、《正字通》加以增訂而成。康熙五十年(1716)年印行於世。其內容引古代詩文以溯其字源,又注各代用法以佐證其變遷。本書附《補遺》,盡收冷僻字;再附《備考》,收有音無義或音義全無之字。

《康熙字典》總收四萬七千零三十五字。此文字巨典自成書起,影響之大,流行之廣,近300年無出其右者。

原文選載

一 【子集上】【一字部】 一 〔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為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又均也。【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又誠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又正一。【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又一一。【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為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韓愈詩】一一欲誰憐。【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又【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又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又三一。【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注】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又尺一,詔版也。【後漢□蕃傳】尺一選舉。【注】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又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又姓,明一炫宗。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又一二三作壹貳叄。【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史記禮書】總一海內。【前漢霍光傳】作總壹。【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奸易。又【韻補】葉於利切,音懿。【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姜匯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又葉弦雞切,音兮。【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丁 【子集上】【一字部】 丁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當經切,音玎。十干名。【說文】夏時萬物皆丁實。丁承丙,象人心。【六書正譌】丁,蠆尾也,象形。凡造物必以金木為丁附著之,因聲借為丙丁字。【爾雅釋天】太歲在丁曰彊圉,月在丁曰圉。【禮月令】仲春之月上丁,命樂正習舞釋菜。又【唐書禮樂志】仲春,仲秋,釋奠於文宣王,皆以上丁。又五丁,力士。【蜀記】秦惠王欲伐蜀,造石牛,置金其後。蜀人使五丁力士拖石成道,秦遂伐蜀。【杜甫詩】論功超五丁。又六丁,神名。【道書】陽官六甲,隂官六丁。謂六甲中丁神也。又【爾雅釋詁】丁,當也。【注】相當値。【詩大雅】寧丁我躬。 又民丁。【唐書食貨志】租庸調之法,以人丁為本。又授田十畝,歲輸粟二斛,謂之租丁。又【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杜甫詩】畦丁負籠至。【宋史高宗紀】團敎峒丁槍杖手。【又】罷廉州貢珠,縱蛋丁自便。【何異傳】募山丁,捕首亂者。【唐璘傳】團結漁業茶鹽舟夫蘆丁,悉備燎舟之具。【元史博爾忽傳】畲丁溪子。【橘錄】金橘高不及尺許,結實繁多。園丁種之,以鬻於市。又零丁,或作伶仃,失志貌。【晉書李密傳】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又彼此相屬曰丁寧。【後漢郞覬傳】丁寧再三,留神於此。俗作叮嚀。又丁寧,鉦也。【左傳宣四年】楚伯棼射王,汰輈及鼔跗,著於丁寧。又丁東,聲也。凡玉佩鐵馬聲皆曰丁當。當東二音古通。又丁水。【水經注】泗水又東南流,丁溪水注之。又【爾雅釋魚】魚枕謂之丁。【注】枕在魚頭骨中,形似篆書丁字。又丁子,科斗也。初生如丁有尾。【莊子天下篇】丁子有尾。又肉丁,瘡名。【物類相感賦】身上生肉丁,芝蔴花擦之。又烏丁,茶名。見【本草】。又吉丁,蟲名。【本草注】甲蟲也。背正綠,有翅,在甲下,出嶺南賓澄諸州,人取帶之,令人喜好相愛。又【貫休詩】蕨苞玉粉生香壟,菌蔟紅丁出靜槎。【陸游詩】滿貯醇醪漬黃甲,密封小甕餉紅丁。皆詩人象形借用也。又姓。本姜姓,齊太公子伋為丁公,因以命氏。又【逸書諡法】述義不克曰丁。又【廣韻】【集韻】【韻會】□中莖切,音朾。【詩小雅】伐木丁丁。【注】伐木聲相應也。又【韻會小補】葉都陽切,音當。【韓愈贈張籍詩】相見不復期,零落甘所丁。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正字通】唐書張弘靖傳,汝輩挽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按續世說一丁作一個,因篆文個與丁相似。傳寫譌作丁。

丂 【子集上】【一字部】 丂 【唐韻】【集韻】□苦浩切,音考。【說文】氣欲舒出,□上礙於一也。又【玉篇】古文巧字。注詳工部二畫。

七 【子集上】【一字部】 七 【唐韻】親吉切【集韻】【韻會】【正韻】戚悉切,□音桼。少陽數也。【說文】陽之正也,從一,微隂從中衺出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注】七政,日月五星也。【詩唐風】豈曰無衣七兮。【注】侯伯七命,車服皆以七為節。又詞家以七名篇,雖八首,問對凡七。七者,問對之別名,始枚乗七發,後傅毅七激,崔駰七依,曹植七啟,張協七命,繼之凡十餘家。又三七,藥名。【本草綱目】言葉左三右四,故名。一說本名山桼。又姓。明七希賢。又人名。【續仙傳】殷七七,名文祥。【蘇軾詩】安得道人殷七七,不論時節遣花開。【正字通】或通作桼漆。柒。

丄 【子集上】【一字部】 丄 【集韻】上,古作丄。注詳二畫。

丅 【子集上】【一字部】 丅 【字彙補】古文下字。注詳二畫。

萬 【子集上】【一字部】 萬 【廣韻】【集韻】【韻會】□同萬。 又三字姓。西魏有柱國萬紐于謹。 又【廣韻】莫北切【集韻】密北切。万俟,複姓。俟音其,今讀木其。北齊特進万俟普。(萬)〔古文〕【唐韻】無販切,音蔓。【說文】蟲也。【埤雅】蜂一名萬。蓋蜂類眾多,動以萬計。又數名。【易乾象】萬國咸寧。【前漢律曆志】紀於一,協於十,長於百,大於千,衍於萬。 又舞名。【詩邶風】方將萬舞。【疏】萬者,舞之總名。【大戴禮夏小正】萬也者,干戚舞也。【韻會】湯武以萬人得天下,故干舞稱萬舞。又州名。【寰宇記】漢巴東郡,後唐貞觀曰萬州。又姓。【通志氏族略】萬氏,孟子門人萬章。 又【韻補】入銑韻。【白居易寄元九詩】憐君為謫吏,窮薄家貧褊。三寄衣食資,數盈二十萬。【六書正譌】或省作萬,非。

丈 【子集上】【一字部】 丈 【唐韻】直兩切【集韻】【韻會】雉兩切【正韻】呈兩切,□長上聲。十尺曰丈。【前漢律曆志】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十尺為丈,十丈為引。又【左傳昭三十二年】以令役於諸侯,屬役賦丈。【疏】屬聚下役,課賦尺丈。又【哀元年】廣丈高倍。【注】壘厚一丈高二萬。又【禮曲禮】若非飮食之客,則布席,席閒函丈。【注】函,容也。又長老之稱。【易師卦】師貞丈人吉。又朋友尊稱。【長編】富鄭公稱范文正公曰范十二丈。又釋氏所居曰方丈。【杜甫詩】方丈渾連水。又【杜甫詩】百丈誰家上瀨船。【注】百丈,牽船篾也。【說文】從又持十。俗加點,非。【正譌】丈借為扶行之杖。老人持杖,故曰丈人。別作杖,通。考證:〔【左傳昭二十三年】以令役於諸侯,屬役賦丈。〕 謹照原文二十三年改三十二年。〔【杜甫詩】百丈牽來上瀨船。〕謹照原文牽來改誰家。〔【注】百丈,牽船筏也。〕謹照原注筏改篾。

三 【子集上】【一字部】 三 〔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周語】人三為眾,女三為粲,獸三為羣。 又姓。明三成志。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又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三思而後行。 又本作參。【博雅】參,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前漢□法志】秦造參夷之誅。與三同。又【韻補】葉疏簪切,音森。【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葉今。叄。

上 【子集上】【一字部】 上 〔古文〕丄□【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 又【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又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注】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又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又上官,複姓。 又【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於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又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上三千奏牘。又與尙通。【詩魏風】上愼旃哉。【前漢賈誼傳】上親,上齒,上賢,上貴。又【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又【韻補】葉辰羊切,音常。【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霓兮南上。又葉時刃切,音愼。【王微觀海詩】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瑩。忽乗摶角勢,超騰送崖上。 又葉矢忍切,音審。【郭璞遊仙詩】翹首望太淸,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陵化,龍津未易上。【說文】上,高也。指事。時掌切。◎按字有動靜音,諸韻皆以上聲,是掌切,為升上之上,屬動,去聲,時亮切,為本在物上之上,屬靜。今詳《說文》上聲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依諸韻分動靜音為是。後仿此。考證:〔【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電兮忽上。〕謹照原文騎電改騎霓。忽上改南上。

下 【子集上】【一字部】 下 〔古文〕丅□【廣韻】胡雅切【集韻】【韻會】【正韻】亥雅切,□遐上聲。在下之下,對上之稱。【易乾文言】本乎地者親下。又【說文】底也。【玉篇】後也。又賤也。又【儀禮士相見禮】始見於君,執摯至下。【鄭注】下謂君所。【賈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視袷已下,故言下也。又【集韻】【韻會】亥駕切,遐去聲。【正韻】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貴下賤。【詩序】君能下下。 又【爾雅釋詁】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又去也。【周禮夏官司士】歲登,下其損益之數。又【韻補】葉後五切,音戶。【詩召南】於以奠之,宗室牖下。與女葉。【吳棫曰】毛詩下字一十有七,陸德明皆此讀。【□第古音考】與吳同。又葉胡佐切,音賀。【曹丕寡婦賦】風至兮淸厲,隂雲曀兮雨未下。伏枕兮忘寐,逮乎朝兮起坐。考證:〔【爾雅釋訓】下,落也。〕謹照原書釋訓改釋詁。

丌 【子集上】【一字部】 丌 【集韻】居之切,音姬。【說文】下基也,薦物之具。象形。又【集韻】其古作丌。注詳八部六畫。 又姓。唐丌實,丌士能。

【備考】【未集】【耳字部】 【篇海類編】同聄。

相關報道

2013年春節,市民王剛回老家翻到了一個老古董——光緒年間的《康熙字典》,距今有138年了。

2013年2月18日上午,王剛帶着這個「寶貝」到南京圖書館。南圖古籍文獻部的專家說,一本古籍是否有價值,除了看它的年代,還要看稀有程度,以及品相。王剛找到的是光緒乙亥年間的,但由於殘破不堪,收藏價值不是很高。

2019年10月20日,以「融媒體時代的辭書生活」為主題的《康熙字典》學術研討會20日在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皇城相府舉辦。來自中國、美國、韓國、越南等國家以及中國港台地區的53位專家學者共溯《康熙字典》等辭書的歷史淵源,探討辭書在融媒體時代下的現狀及願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