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人自扰
庸人自扰 |
yōng rén zì rǎo |
近义词 :杞人忧天、替古担忧 反义词 :聊以自慰 出 处 :《新唐书》 体 裁 :成语 属 于 :中性词 |
庸人自扰是一个中国的汉语成语。读音是yōng rén zì rǎo,意思是指本来没事,自己找麻烦。出自二十四史之一的《新唐书·陆象先传》。
目录
原文
《新唐书·陆象先传》:“时穷治公主党与,象先密为申救,保全甚众。出为剑南按察使,为政尚仁恕。司马韦抱真诛曰:“公当峻扑罚以示威,不然,民慢且无畏。”答曰:“政在治之而已,必刑法以树威乎? ”卒不从,而蜀化。累徙蒲州刺史。小吏有罪诫遣之大吏白争以为可杖象先曰人情大抵不相远谓彼不晓吾言邪必责者当以汝为始大吏惭而退。尝曰:“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第澄其源,何忧不简邪? ”故所至民吏怀之。”[1]
译文
当时极力惩处公主的党羽,陆象先秘密营救,保全的人很多。离开京城担任剑南按察使,处理政事崇尚仁义宽厚。司马韦抱真进谏说:“大人应该用严厉的刑罚树立威信,要不然,百姓们就会怠慢您,不畏惧您。”陆象先回答说:“为政,只要治理好就可以了,难道非要用刑罚来树立威信吗?”最终没有听从,而蜀人受到教化。多次调动官职担任蒲州刺史。一位小吏犯了罪,陆象先告诫了他一番,就把他打发走了。一位大吏前来禀告并力争,认为应该杖责。陆象先说:“人的本性大概差不多,你认为他听不懂我的话?如果非要用刑杖来教育人,那就从你开始。”大吏惭愧退下。陆象先曾经说:“天下本来没有是非,庸人们心里不安,就生出许多是非。只要从源头开始清理,那天下的事担心什么不简单呢?”所以他所到之处官吏百姓都怀念他。
典故
当时太平公主专权,宰相萧至忠、岑义等大臣都投靠她,只有象先洁身自好,从不去巴结。先天二年,太平公主事发被杀,萧至忠等被诛。受这件事牵连的人很多,象先暗中化解,救了许多人,那些人事后都不知道。
先天三年,陆象先出任剑南道按察使,一个司马劝陆象说:“希望明公采取些杖罚来树立威名。要不然,恐怕没人会听我们的。”象先说:“当政的人讲理就可以了,何必要讲严刑呢?这不是宽厚人的所为。”
六年,陆象先出任蒲州刺史。吏民有罪了,大多开导教育一番,就放了。录事对象先说:“明公您不鞭打他们,哪里有威风!”象先说:“人情都差不多的,难道他们不明白我的话?如果要用刑,我看应该先从你开始。”录事惭愧地退了下去。象先常常说:“天下本来无事,都是人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才将事情越弄越糟(庸人自扰)。如果在开始就能清醒这一点,事情就简单多了。”
典故
《春秋》记载,庸国春秋时期的古国,在今湖北省西北一带,国都为上庸,即今湖北省竹山县西南一带。公元前611年,楚庄王三年,楚国闹饥荒,庸国出兵攻楚,后来被楚国联合巴国、秦国所灭。庸人自扰是指庸国的人民放着安乐的日子不过,以卵击石去攻打当时的头号强国楚国,落得个亡国的下场,这或许是庸人自扰的最早出处。
视频
庸人自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