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懶散
庸懶散 |
庸懶散 也作庸懶散,指一種不積極的生活態度,與亞健康並無相近意義。一般指慵懶、懶散,人處於很沒精神的狀態、無聊狀態。其中"庸"尤指業務不精、能力不強、避重就輕、得過且過;而"懶"則指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散"則指重權輕責、自由散漫、謀人不謀事。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庸懶散 [1] 也作 庸懶散
解釋 一種不積極的生活態度
特徵 慵懶、懶散
定義
庸懶散是一種對生活不積極的一種態度。時下有很多人處於這種狀態,跟亞健康不挨邊。
一般指慵懶、懶散"是說人的狀態很沒精神,處於無聊狀態。
業務不精、能力不強、避重就輕、得過且過是"庸";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是"懶";重權輕責、自由散漫、謀人不謀事是"散"。
治庸
2013年4月6日,一場針對官員的治庸風暴席捲武漢。武漢市"治庸辦"暗訪了該市14家職能部門,發現上班遲到、上網、玩遊戲、炒股、聊天和脫崗等現象29起。
2013年4月18日,39人被問責,其中7人被調離現職工作崗位,1人被辭退,2人被要求停職反省。
武漢掀起治庸風暴的背景是,當地存在投資環境差,優惠政策難兌現,企業投訴有部門亂收費。而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武漢2012年的工業產值排名靠後。為改善官員作風、優化投資環境,武漢市委書記阮成發決定發起"治庸"問責。並且當地還在醞釀加強公務員考核制度。
2013年4月12日8時50分,武漢市洪山區政務中心衛生局,一名工作人員在網上"偷菜",邊玩邊說,"'偷菜'要趁早,再晚就被別人偷完了。"
隨後,武漢成立了"治庸辦"。
2013年4月12日,由武漢市"治庸辦"與媒體組成的暗訪組,走進該市8個局3個區的14家職能部門,實施"治庸"。
次日,治庸辦通報稱,共發現不良工作作風現象29起。
上班吃早點,停職一個月
武漢治庸辦暗訪發現一些公務員上班遲到、看微博、玩遊戲;首輪問責,39人被處理
武漢掀治庸風暴:一公務員上班吃早點被罰近萬元
病根
"慵懶散"產生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筆者以為,"慵懶散"病根有如下幾點:
一是工作量不飽和。如今機關和事業單位令求職者趨之若鶩,原因是這些單位工作穩定,福利待遇好。想進的人多,職位有限,於是出現了因人設崗、一人的事兩人乾等現象,機構改革也陷入"精簡--膨脹--再精簡--再膨脹"怪圈。機構臃腫自然人浮於事,人多活少難免無事生非。
二是職責不明確。當前食品安全問題成為輿論關注焦點,人們譏之為"幾個部門管不住一頭豬"或"幾個部門管不住一瓶奶"。其實,這種職責不清、管理無序的狀況不只存在於食品生產和流通環節。部門與部門之間職責不清,部門內部也經常推諉扯皮。既然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那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三是監督渠道不通暢。一直以來,所謂"治慵"風暴重在自上而下的權力監管,先是明察暗訪,然後集中處罰。權力監管人治色彩濃,短期效果明顯但缺少持久效應。真正能夠長期發揮作用的是群眾的監督、輿論的監督。窗口單位作風"慵懶散",群眾前來辦事遭遇"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有意見卻往往投訴無門,或者提了意見也是石沉大海。"主人"監督不了"僕人","僕人"就會偷懶。
上班遲到、玩遊戲、脫崗等問題,只是機關作風"慵懶散"的表象,上述三個病根不除,治慵難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泥菩薩很守時,但不管用,機關單位遵守作息制度,與群眾滿意的服務型政府之間相距甚遠,而後者顯然是治慵風暴遠不能實現的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