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廈門,別稱鷺島,簡稱鷺或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2018年廈門市市區建成區388.5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1萬人。

廈門為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和兩岸貿易中心,東南國際航運中心海滄港區域和兩岸貿易中心核心區也被納入到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廈門片區。五個計劃單列市之一;廈門經濟特區也是中國大陸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和五個開發開放類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一(即「新特區」)。

廈門市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4791.41億元人民幣,增長7.7%,居福建省第3位,居中國大陸第46位,在大陸15個副省級城市中居第15位,單位面積地方級財政收入居15個副省級城市第2位,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為3.3%,居15個副省級城市第4位。2018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18,015元人民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948元人民幣,居福建省第1位。廈門的主要產業包括:交通運輸和倉儲郵政業,信息傳輸和信息技術,商貿服務業,會展旅遊業,金融業,機械製造,航空維修和電子產品製造。廈門為全世界最大的LED晶片生產封裝基地之一,並且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大型客車生產基地與全亞洲最大的航空維修基地之一。

目录

人文歷史

  • 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
  • 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縣西南部置大同場。
  • 五代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升為同安縣,轄域包括現在的廈門市全部、金門縣及龍海市東北部
  • 太平興國年間,因島上產稻「一莖數穗」,故得名「嘉禾嶼」。
  • 1276年兵南下,幼帝趙昰曾逃避於此。元末設嘉禾千戶所。
  • 洪武二十年(1387年)在嘉禾里西南端築「廈門城」——意寓國家大廈之門,「廈門」之名自此列入史冊。
  •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設立閩海關廈門口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以同安縣嘉禾嶼等地置廈門廳,治所在今福建省廈門市。屬泉州府。轄今廈門島。
  • 清道光《廈門志》 卷2引 《鷺江志》: 「昔島上多白鷺棲息,又有鷺嶼、鷺島之稱。」,故廈門島又稱「鷺島」。
  • 鴉片戰爭期間,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英軍攻陷廈門,霸占道署,1845年將其拆毀,改建為英國駐廈門領事館。1863年(同治二年),清朝收回道署舊址。
  • 鴉片戰爭後,廈門港成為中國最早開放的五個口岸城市之一,來自周邊泉州、漳州等地的民眾開始湧入廈門,融合了泉州話和漳州話特點的廈門話於此時開始形成。1852年,在廈門設英租界。1902年鼓浪嶼成為公共租界。
  • 民國初年,全國廢府州廳改縣。民國元年(1912年)4月15日,析同安縣嘉禾里(廈門島)和翔風裡的大小金門島、大嶝島、小嶝島和角嶼置思明縣,此時,廈門與金門一同從同安縣獨立為「思明縣」。
  • 民國27年(1938年)5月13日,日軍攻占廈門,廈門全島淪陷。
  •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華民國政府收回鼓浪嶼,恢復廈門市政府建制。民國34年(1945年)10月4日重建廈門市政府,直屬福建省政府管轄。
  • 1949年9月19日,同安縣被解放軍攻占。10月15日,解放軍開始攻打廈門島,17日占領廈門島和鼓浪嶼。10月21日成立廈門市人民政府,屬於省轄市,轄境為廈門島、鼓浪嶼及其周邊島嶼。1950年10月,廈門市設開元、思明、鼓浪嶼、廈港(後廢)、禾山(1958年改為郊區)共五個區。
  • 1980年10月廈門市部分區域成立廈門經濟特區

地理位置

廈門市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南沿海,臺灣海峽西岸中部、福建省東南沿海、閩南金三角的中心,地處北緯24°23'~24°54'、東經117°53'~118°26',隔海與龍海市及中華民國的金門縣相望,陸地與南安市、安溪縣、長泰縣、龍海市接壤。[1]

經濟

廈門的主要產業包括:交通運輸和倉儲郵政業,信息傳輸和信息技術,商貿服務業,會展旅遊業,金融業,機械製造,航空維修和電子產品製造。 廈門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大型客車生產基地與全亞洲最大的航空維修基地之一。

旅遊景點

  • 廈門擁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公園)一處:鼓浪嶼—萬石山風景名勝區;鼓浪嶼風景名勝區還是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17年7月8日,「鼓浪嶼:國際歷史社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陳嘉庚墓
  • 青、白礁慈濟宮
  • 胡里山炮台
  • 陳化成墓
  • 鼓浪嶼「萬國建築」歷史風貌街區
  • 集美學村和廈門大學早期建築
  • 廈門破獄鬥爭舊址
  • 集美學村歷史風貌街區
  • 南普陀寺[2]

教育

參考文獻

  1. 自然地理,archive.org
  2. 廈門旅遊景點,tripadviso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