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广东造币厂

广东造币厂旧照

广东造币厂又叫广东钱局,它是在清末洋务大臣张之洞的努力下创办的,是当时世界规模最大的造币厂。

1887年的正月二十四日,时任两广总督的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在目睹广东市面上流行银币杂乱,成色低的外国银币以高于高成色纹银价值在市场上流通,造成“利归外洋,漏卮无底”,中国真金白银外流恶果的情况下,毅然向清光绪皇帝上奏折一封(《购办机器试铸制钱折》),要求购置外国机器,在广东办造币厂,自制银币。[1]

广东造币厂旧址在黄华路4号(今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内)。原称广东钱局,光绪十三年(1887)两广总督张之洞购地80馀亩筹建,由中国驻英国公使刘瑞芬在英国购置机器,光绪十五年投产。光绪三十三年改为度支部(相当于财政部)造币厂,宣统二年(1910)又改为度支部广州造币分厂,辛亥革命广东光复后,改为军政府广东造币厂。厂房几已全毁,现仅存一银库楼和小凉亭。[2]

目录

办厂计划

清廷户部批准,在同年的四月初三,张之洞委托驻英公使刘瑞芬伦敦英国伯明翰喜敦厂签订合同,定购铸造铜钱银钱机器全副。并在广州大东门外黄华塘择地建厂名为“广东钱局”。

购置设备

张之洞请清廷的驻英大臣刘瑞芬代办,向英国伯明罕的喜敦父子工厂(两年后该厂改名为伯明罕造币厂)购置全套设备,包括主要造币用大型印花机器4台,规格与伦敦皇家造币厂同级,每台可日产银圆2.5万枚左右;小型造币机86台,每台日产铜钱3万枚左右,并由该厂代办第一批模具。[3]

建设厂房

广东造币厂占地82亩,由英国设计师米德尔顿设计建造的。开建于1887年7月,于1889年2月竣工。厂房建设以英国伯明翰造币厂为模范,采用四边围合的合院式布局,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29米,分银铜两厂。全域性备有熔化炉72座,安装铸币印花机90台,计划日产各种钱币270万枚。

 
七钱三分银元 [1]

聘请技师

聘请英国技师随同第一批机器到厂料理安装、培训等事宜。制造。以英国人爱德华率领包括主计长、轧片机师、印花机师及制模师等洋匠4名驻广州两年,此后爱德华还参与了京师造币厂的建设,因贡献突出获得清廷表彰。[3]

1898年4月,铸币厂正式建成投产。因为生产的银元以龙为图样,被称为“龙洋”,这是中国最早的官铸银元,也预示著“番洋”独霸中国银币流通市场永远成为历史。

在广东设厂造币不久,福建、江苏、浙江等地纷纷设厂造币,最盛时全国最多达到二十二家造币厂同时开工铸币。第一批银圆的主币重量为七钱三分,钱币正面中间是汉文和满文的“光绪元宝”四字,背面是蟠龙和“广东省造”、“ 库平七钱三分”字样,正面外圈刻上英文以便与洋人交易。上面的文字为著名的金石家、书画家吴大澄所书,苍劲有力,极具观赏价值。[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