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延河[1] 又名清水河,戰國時期叫區水,西漢時期叫洧水,南北朝西魏時改名叫清水,以後間斷易名筋水濯筋水,是黃河一級支流,又為延安市第二大河,也是陝北第二條大河。發源於陝西省靖邊縣白于山天賜灣,流經延安市安塞寶塔延長三縣區,全長287公里,境內流域面積7321平方公里,年平均徑流總量,2.93億立米,平均比降3.26‰,總落差860米,水力蘊藏量5.580萬千瓦。多年平均輸沙量為7160萬噸。

目錄

河道概況

源頭靖邊縣天賜灣鎮周山,自源頭由西北向東南流經城前河村,至安塞縣境,靖邊縣境長約20公里,全部位於白于山河源區。海拔1600~1823米之間。梁頂寬平,寬達400~500米,長1000~3000米,樑上排列山峁,坡折明顯,一般為50°~60°。

  • 河源至化子坪為上游,長61.7km,河谷主「V」字型,水系發育,暫時性水流沖刷強烈,水土流失嚴重。
  • 化子坪至甘谷驛為中游,長114.8km,河谷呈「U」字型
  • 甘谷驛至河口為下游,長110.4km,深切基岩達30至50米。

水系發展

主要水量來自北部山區。常流量0.5至1.5立方米/秒。洪峰流量100至2000立方米/秒。1977年7月6日創歷史實測最大洪峰流量高達9000立方米/秒,為200年一遇。洪水中含沙量300至675公斤/立方米。延河徑流的年內分配是不均勻的,主要集中於夏季,夏季徑流占年徑流的51% ~60%;冬季徑流最少,只占年徑流的6%~7%,秋季徑流略多於春季。秋季徑流從上游到下游增加,冬夏徑流則相反。各年流量過程線明顯的表現出夏汛突出,春汛不顯,兩汛之間,有冬季枯水和夏季枯水。夏季枯水短暫,冬季枯水較長。最大月徑流一般出現在7月或8月,最小月徑流通常出現在1月。

形象意義

由於延安中國共產黨革命的根據地,因而延河被稱為「中國革命母親河」寶塔山延河水是延安最具體的形象。

河道整治

1959年,全面治理延河及其支流,經過20多年的治理,共砌威石堤34.6公里,造地0.34萬畝,保地0.7萬畝,共移動土石方494.4萬立方米,投勞286萬個工日,投資498.6萬元。1991年,在聯合國的資助下,延河流水治理工程正式啟動,解決泥沙問題。

參考文獻

  1. 延河:中國革命的紅色標識,每日頭條,2018-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