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輔助空間
《建築輔助空間》是建築學一個名詞術語。
漢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號:ㄏㄢˋ ㄗˋ),又稱中文[1]、中國字、方塊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漢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在歷史上都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甚至其語文都存在借用漢語言文字的現象[2]。
目錄
名詞解釋
建築物內除主要使用空間和交通空間以外的服務於輔助性功能的建築的建築空間。如行政管理用房、供應服務用房、廁所、盥洗室、衛生間、洗衣房、設備用房(鍋爐房、通風機房、空調機房等)、庫房、車庫等附屬性用房等等。輔助空間雖然是服務於主要使用空間的用房,但它們的布局和安排對於建築設計滿足適用和經濟的要求密切相關,因而是搞好建築設計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
參考文獻
- ↑ 中文為何越來越受歡迎?,搜狐,2021-12-30
- ↑ 中國能屹立幾千年不倒的精髓是什麼?漢文化的誕生和傳承是關鍵,搜狐,202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