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開府儀同三司

開府儀同三司

開府儀同三司,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種高級官位 ,隋唐至元文散官的最高官階,從一品。開官府,在指定的地方建立辦公之地,當事人有了固定的辦公場所。官府開到什麼級別,用什麼級別的儀仗,明確了同三司。三司,就是三公三師。太師、太傅、太保,是為三師;太尉、司徒、司空,是為三公。皆正一品。三師,天子所師法,無所總職,非其人則闕。三公,佐天子理陰陽、平邦國,無所不統。親王拜者不親事,祭祀闕則攝。隋廢三師,貞觀十一年復置,與三公皆不設官屬。

目錄

基本信息

名稱 開府儀同三司 朝代 魏晉南北朝
級別 從一品 性質 高級官位

簡介

開府儀同三司,官名。開府,指以自己的名義自置幕府與幕僚部屬的行為。得授儀同三司加號者可以得到與三公一樣之待遇。開府儀同三司一般是魏晉至元朝時,朝廷對有功大臣功勞的重賜。

開府,始於漢朝,唯三公(東漢指司徒、司馬、司空)、驃騎將軍大將軍衛將軍等位同公的將軍可以開幕府。

東漢,有儀同三司的加號,得授者可以得到與三公一樣得儀衛、待遇。魏晉以後,將軍開府者甚多,稱開府儀同三司。

南北朝後期,分化為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兩者,皆得開府置官署,後來又進而分為上開府儀同大將軍、上儀同大將軍、開府儀同大將軍、儀同大將軍四種。

隋唐為文散官、從一品。北宋元豐改制,改使相為開府儀同三司。元朝時沿置。明朝廢。 《三朝國史·職官志》敘《元豐寄祿新格》,以階易官,為開府儀同三司即舊使相。然使相者是以侍中、中書令、平章事加節度使之謂也。自唐至宋皆有之,而事體微不同。唐則多以同平章事加節度使之立勳勞而久任者,蓋將而寵以相之名也。宋則多以節度使加平章事之有德望而罷政者,蓋相而寵以將之名也。

《晉書·職官志》:"開府儀同三司。漢官也。殤帝延平元年,鄧騭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儀同之名,始自此也。及魏黃權以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開府之名,起於此也。"

《宋史·職官志八》:"諸樞密使,開府儀同三司,特進,太子太師、太傅、太保、嗣王、郡王、國公,為從一品。"

合而言之,蓋位兼將相,品極文武之稱。今既曰以開府儀同三司易使相矣,然韓絳為開府而復加以鎮江之節,文彥博為開府而復加以護國、山南之節,蔡師為開府而復加以安遠之節,則是且為開府,且為使相,而使相之名未嘗廢矣。又況神宗更官制之本意,實以三省、寺、監之官無職掌為非,遂欲易而正之。如改左、右僕射為特進,則遂以僕射為宰相之職。改左、右丞為光祿大夫,則遂以左、右丞為執政之職。 今節度使之在宋,其無職掌與開府儀同三司一也,何須以開府易之。況有開府之後,宰相之除節度使,元未嘗廢乎。竊疑開府儀同三司特專以易三省長官(尚書令、中書令、侍中),而於使相、節度使無預。張演著《職官記》,敘元豐新官而並著舊官,於開府儀同三司之下,只注舊官雲中書令、侍中、同中書門下平章,而不言使相,雖與《史·志》不合,似為得之。[1]

官位解釋

開:開墾,設置。府:府邸,府第。儀:儀式。開府儀同三司的意思是設置的府邸和進出儀式都跟三司一樣。古人根據級別不同,設置的府第形制、規模也不一樣,即使有錢,也不能蓋更大的府第,否則就是違制,而違制是謀反的前兆,是很重的罪。同樣出門的儀式也有嚴格的制度,鳴鑼開道,旗、牌、傘、扇都有嚴格的等級制度。所以,開府儀同三司儘管不是具體的職務,但不僅僅是個榮譽,也是社會地位的肯定。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種高級官位;隋唐至元文散官的最高官階。三司即三公(司馬·司徒·司空),因均冠司字,故又稱"三司"。漢三公名號屢有變更,且不全冠以司字,但三司一詞已約定俗成。

三公在西漢本來是國家政務首腦,開府辟官,品崇禮重。東漢以後,逐漸"坐而論道",待遇優崇,為仕途的頂點。但三公名額少,不能滿足需求,因而產生了與之相比擬的榮譽虛銜,殤帝延平元年(106)車騎將軍鄧騭的"儀同三司"﹐為"儀同三司"之始。以後有獻帝時輔國將軍伏完"儀同三司",呂布因誅董卓功受命"儀比三司",其比擬三公均僅限於班位與禮儀,不具有開府辟僚屬之權。西晉時,除了限於班位與禮儀的"儀同三司"外,"開府"與"儀同三司"連稱較多,逐漸通用,發展為官號。魏甘露二年(257),吳宗室孫壹降魏,命"開府辟召,儀同三司"。如羊祜在咸寧初,"除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得專辟召。"惠帝時,裴楷以侍中"加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

兩漢以來,比擬三公的榮譽虛銜都必須有本官(如諸將軍)及其成為官號,仍藉本官自重。西晉定製:諸大將軍及光祿三大夫開府者"位從公",品秩第一。"三司"不必指實職,諸大將軍位從公者為"武官公",同於大司馬·大將軍·太尉;光祿三大夫位從公者為"文官公",同於太宰·太傅·太保·司徒·司空。

北齊設開府儀同三司和儀同三司,分別為一品及從一品,其猥濫程度甚於南朝。北周分置上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上儀同三司·儀同三司等散官號,以酬勳勞。隋初沿襲,分別為三品·正四品·從四品·正五品。煬帝改開府儀同三司為從一品文散官階,余均罷廢。

南齊則"將軍開府依大司馬","光祿大夫開府依司徒"。梁曾令邵陵王綸等開府如三司之儀;但不久復故,唯遜諸公一班。至陳仍為一品。東晉南朝,諸公已是沒有實職的高官,開府儀同三司更是虛號,且無限額,頗有猥濫,漸不為人所重。北魏"開府"與"儀同三司"分別為兩個官號,均從一品。前者單指開府辟官,不必同於諸公;後者單指禮儀同於諸公,不得開府辟官。兼任二者,意義便略同於東晉南朝,唯辟官少於諸公。

··因之,開府儀同三司一直是一品文散官,至明代罷廢。清代稱出任外省督·撫者為"開府",但與魏晉南北朝"開府"辟召僚佐已非同義。

開府

"開府"指開設府第,設置官吏。"儀同三司"是說儀仗同於三司。三司指太尉、司空、司徒,亦稱三公。漢朝官制,惟三公可開府,漢末,李傕、張楊、董承等以將軍開府,始有開府之名。魏晉以後,開府者益多,因而別置開府儀同三司。從元懷暉墓誌看,到中唐時期,從三品以上即可開府。

開府,古代指高級官員(如三公、大將軍、 將軍等)建立府署並自選僚屬之意。漢朝三公、大將軍可以開府。漢末局勢混亂,將軍李傕等開府(《後漢書· 董卓傳》:"傕(李傕)又遷車騎將軍,開府,領司隸校尉,假節。汜後將軍,稠右將軍,張濟為鎮東將軍,並封列侯。傕、汜、稠共秉朝政。濟出屯弘農。")。魏、晉放寬開府資格,晉諸州刺史兼管軍事帶將軍銜者即可開府。開府置官屬,本系三公所享殊遇,因而有"開府儀同三司"的名號,以隋、唐、宋、金、元均以開府儀同三司為文散官的官階。清人習稱任督撫為開府。

西魏、北周府兵共二十四軍,每軍設一開府將軍,簡稱開府,全稱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將軍下有儀同將軍,全稱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三司

三司,各代所指不同。①東漢稱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司。 ②唐代稱御史大夫、中書、門下為三司。 ③唐代後期至宋代稱鹽鐵、戶部、度支為三司,統管國家財政,後廢。 ④金代稱勸農、鹽鐵、度支戶部三科為三司,後廢。 ⑤明代以各省的都指揮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合稱三司。 ⑥清末以各省的布政使司或民政使司、按察使司或提法使司、提學使司合稱三司。

歷史發展

西漢

三公在西漢本來是國家政務首腦,開府辟官,品崇禮重。

漢文帝元年,始用宋昌為衛將軍,位亞三司。後漢章帝建初三年,始使車騎將軍馬防班同三司,同三司之名自此始也。殤帝延平九年,鄧騭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儀同之名自此始也(又獻帝以伏完為輔國將軍,儀比三司)。魏黃權以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開府之名自此始也。

東漢

東漢以後,政務權移入尚書省,三公雖不掌具體政務,卻仍為皇帝高級顧問。但三公名額少,不能滿足需求,因而產生了與之相比擬的榮譽虛銜。106年(殤帝延平元年),車騎將軍鄧騭的儀同三司為儀同三司之始,其比擬三公均僅限於班位與禮儀,不具有開府辟僚屬之權。

西晉

西晉時,開府與儀同三司連稱較多,逐漸通用,發展為官號。

漢末奮威將軍,晉江右伏波、輔國將軍,並加"大"而儀同三司。江左以來,將軍則中、鎮、撫、四鎮以上或加"大",餘官則左、右光祿大夫以上,並得儀同三司。齊開府儀同三司如公。梁開府儀同三司位次三公,諸將軍、左右光祿大夫優者則加之,同三公置官屬。自晉以來,又有如開府同三司之儀者,自羊祜始焉(漢末,呂布開府如三司,其他無聞。至晉,羊祜為車騎將軍、荊州諸軍事,加開府如同三司之儀,累年謙讓,不辟士,不備僚屬。及始有所命辟士,未到而卒,不得除署。後當陽侯杜元凱表哀其家無子嗣,官無命士,請更議之。詔不許)。江左亦多有之(梁沈約為侍中、右光祿大夫,徐勉為約請三司之儀,武帝不許。又邵陵王綸為平南將軍,胡州刺史王茂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驃騎將軍,並同三司之儀)。

南北朝隋唐

後魏亦有之。普泰初,特以爾朱世隆為儀同三司,位次上公。北齊亦有儀同三司者(任城王湝等諸王多為之。湝,戶皆反);又有開府儀同三司及儀同三司。後周建德四年,改開府儀同三司為開府儀同大將軍,仍增置上開府儀同大將軍;又改儀同三司為儀同大將軍,仍增置上儀同大將軍。隋文帝並以為散官。又諸衛各置開府(左勛衛開府,右翊一開府、二開府、三開府、四開府,及武衛、武侯、領軍、東宮領兵開府准此),府置開府一人。又有儀同府。儀同以下置員與開府同。初,開府儀同三司為四品散實官,至煬帝又改為從一品,同漢、魏之制,位次三公。唐武德七年,改上開府儀同三司為上輕車都尉,開府儀同三司為輕車都尉,儀同三司為騎都尉。後又以開府儀同三司為文散官。開元以前舊例,開府、特進雖不帶職事,皆給俸祿,得與朝會,班列依本品之次,皆崇官盛德、罷劇就閒者居之(天寶六載正月制:"內外文武五品以上官,父、祖資蔭者,其所用蔭,宜同子孫用蔭之例。")。

宋朝

宋制,祖宗時以節度使兼中書令,或侍中,或中書門下平章事,皆謂之使相,以待勛賢故老及宰相久次罷政者。隨其舊職,或檢校官加節度使出判大藩,通謂之使相。元豐新官制,始改為開府儀同三司。故事,宰相去位,例進官一等,或易東宮三少,惟趙普以開國舊臣在相位久,故以使相罷,蓋異恩也。其後呂夷簡、王欽若罷相,皆以為例。舊制,敕出中書門下,故事之大者使相系銜。至是皆南省奉行,則開府不預矣。八年,鎮江軍節度使、檢校太傅韓絳為開府儀同三司、判大名府。

元豐五年,太師、平章軍國重事文彥博為開府儀同三司、守太師、充護國軍山南西道節度使致仕。自崇寧五年,司空、左僕射蔡京為開府儀同三司、安遠軍節度使、中泰一宮使。其後,故相而除則有劉正夫、余深,前執政則有蔡攸、梁子美,外戚則有向宗回、鄭紳、宗良、錢景臻,殿帥則有高俅,內侍則有童貫、梁師成,名器至此輕矣。紹興後,呂頤浩、韓世忠皆以開府儀同三司除少保。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