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异色红景天

异色红景天

中文学名:异色红景天

别 称:异色柴胡景天

-拉汉种子植物名称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蔷薇目

亚 目:虎耳草亚目

科:景天科

亚 科:景天亚科

属:红景天属

组:红景天组

系:柴胡红景天系

所属卷:Rhodiola L.

异色红景天(yì sè hóng jǐng tiān,学名 Rhodiola discolor (Franch.) S. H. Fu,异名:Sedum discolor Sedum bupleuroides var. discolor ),是红景天属植物,生于海拔3 400—4 200米的林下、灌丛下、草地或石缝中。 [1]

目录

异色红景天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颈近横走,直径3-5毫米,先端被长三角形鳞片。花茎单生或少数,直立,不分枝,高12-40厘米。

叶互生,长圆状披针形,卵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至卵形,长9-25毫米,宽3-5(-7)毫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耳形或圆形,有短柄,边缘有不明显的牙齿,或近全缘,上面绿色,下面带苍白色,边常反卷;叶柄长1毫米。

伞房状花序,长3-5厘米,宽5-10厘米;苞片与叶相似而小。雌雄异株,少有两性的;花梗短;萼片4或5,长三角形,长1-2.5毫米,宽0.5-1毫米;花瓣4或5,紫红色,长圆状倒卵形至长圆形,长2-4毫米,宽1-1.3毫米;

雌花中雄蕊缺;雄花中雄蕊8或10,对瓣的长1.5毫米,对萼的长2毫米;鳞片4或5,长圆状方形,长宽各0.5毫米,先端有微缺;心皮4或5,长2毫米,直立。

蓇葖直立,长3-4毫米。花期6-7月,果期7-8月。 [2]

异色红景天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2800-4300米的山坡上。[3]

异色红景天分布范围

产于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尼泊尔锡金也有。模式标本采自云南大理[4]

异色红景天栽培技术

扦插繁殖 为了扩大繁殖系数,增加雌株的数量,红景天除用分根茎方法繁殖外,还可以利用地上花茎采取扦插方法进行繁殖,这里简要介绍一下具体的条件要求及方法。

(l)插床:少量扦插时可以在温室内或塑料大棚内作床,数量多时可以在室外平地处挖低床,床宽80一100厘米,深,15~20厘米,插床基质用过筛、消毒的细河砂或蛭石,基质厚10~15厘米,床面用8号铁丝或竹条搭成圆拱型的棚,棚上边盖透明塑料布。

(2)插条及处理:在红景天开花之前的生长旺期,将3-4年生长健壮的无花蕾的花茎剪下,花茎基部用锋利的刀片切成45。斜面,插条长5-7厘米,为促进插条生根,扦插前将插条在质量分数为(10~20)X 10-6的萘乙酸中或质量分数为50X I0-6的吲哚丁酸中浸泡5-8分钟,取出后稍晾去表面水分即可扦插。

(3)扦插及管理:扦插时间多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扦插前先整平床面,用直径比插条略粗的小木棍或树枝,按3cmX4cm的扦插株行距在床面上垂直向下扎孔,孔深2-3厘米,再把处理好的插条放人孔内,然后用细孔喷壶浇透水,插条即和基质紧密地相接触在一起,再将拱棚上边的塑料布盖好,塑料布下部与床面接触处要压实,以利棚内保温、保湿。

扦插后床内温度保持在17~20℃,湿度保持在85%以上,中午阳光过强时塑料布上边适当盖草遮荫,每天向床面浇水2 --3次,保持床土湿润。扦插20~30天开始长根,新根3一4厘米时将插条轻轻挖出,先移人花床内或培养床内,待根系全部形成后再移栽于大田中。此法不太适应于大面积栽培,插条生根较慢,移栽后地上部分生长也不快,根系较小,有的植株因新的根茎没完全形成而影响越冬。

异色红景天文献资料

文献来源:Rhodiola discolor(Franch.)S.H.Fu(1965);H.Ohba(1978),in Hara(1979),(1981)*;中国植物志(1984)*;云南种子植物名录(1984);西藏植物志(1985);横断山区维管植物(1993);H.Koba et a1.(1994).

Sedum discolor Franch.(1896);Praeg.(1921)*,cum descr. add.p.p.;Frod. (1924);H.Ohba(1975)*;S.bupleuroides Wall. ex Hook. f. et Thoms.var. discolor(Franch.)Frod.(1930),in Hand.-Mazz.(1931).

参考来源

  1. 异色红景天, 植物智, 2020-01-18
  2. 《中国植物志》 第34(1)卷 (1984) >> 196页 PDF >> 异色红景天 Rhodiola discolor
  3. 红景天栽培技术  .农业部信息中心[引用日期2016-02-17]
  4. 异色红景天  .中国植物物种编目数据库[引用日期201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