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網絡的圖片

異,漢語常用字(一級字) ,讀作yì,最早見於甲骨文 。本義為奇特、奇異、奇怪;引申義有不同的、其他、別的等。

現代漢語所見的秦漢文字都比《說文》小篆近古因此,現代學者懷疑許慎為了牽合其"從廾,從畀"的說法而謬改文字。現代通用的"異"見於《說文》卷三"廾"部:"異,舉也。從廾,㠯聲。《虞書》曰:'岳日異哉。'""異(異體)"與"異"語音相近,"異"字未見古文字形體,文獻中用其本義的時候也極少,簡化字以"異"代"異(異體)" 。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異

拼音; yì

注音; ㄧˋ

部首; 巳(國標)、廾(傳統)

總筆畫; 6

結構; 上下結構

異體字 異

平水韻; 去聲四寘

字級; 一級字、常用字

統一碼; 基本區 U+5F02

鄭碼; yybe

倉頡碼; SUT

五筆86&98; NAJ

筆順編號; 515132

四角號碼; 77441

字源演變

異,象形字。《說文》:"異(異體),分也。從廾,從畀。畀,予也。""異(異體)"本像手持一物往頭上戴的形狀。前人早已指出,"異(異體)"是"戴"字的初文。"異(異體)"與"戴"本為一字,後來分化,義各有當,成為形、音、義各不相同的兩個字。許慎據訛變的字形說解文字,不可能弄清"異(異體)"的本義及其與"戴"的關係。"異(異體)"的字形自商代甲骨文直到漢代印文,一脈相承。

雖然戰國文字異形很多、變化多端,但都沒有《說文》小篆訛變得離譜。現代漢語所見的秦漢文字都比《說文》小篆近古,因此,現代學者懷疑許慎為了牽合其"從廾,從畀"的說法而謬改文字。"異(異體)"字的簡化字"異"見於《說文》卷三"廾"部:"異,舉也。從廾,㠯聲。《虞書》曰:'岳日異哉。'""異(異體)"與"異"語音相近,"異"字未見古文字形體,文獻中用其本義的時候也極少,簡化字以"異"代"異(異體)"。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異 異,舉也。從廾㠯聲。《虞書》曰: "岳曰:異哉!"

異(異體) 異,分也。從廾從畀。畀,予也。凡異之屬皆從異。羊吏切

注:徐鍇曰:"將欲與物,先分異之也。《禮》曰:'賜君子小人不同日。'"

康熙字典 異 《廣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之切。$音怡。《廣韻》:已也。《書·堯典》:異哉,試可乃已。傳:異,已也,退也。言餘人盡巳,惟鯀可試,無成乃退。《正義》:異聲近巳,巳訓止,是停住之意,故為退也。

又《集韻》:發嘆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羊吏切。《正韻》以智切。$怡去聲。《說文》:舉也。

又《廣韻》:退也。

又與異通。《列子·楊朱篇》:何以異哉。

異(異體) 《唐韻》《集韻》《韻會》羊吏切。《正韻》以智切。$移去聲。《說文》:分也,從廾從⌿。⌿予也。《博雅》:異分也。《史記·商君傳》: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

又不同也。《書·旅獒》:王乃昭德之,致於異姓之邦。《禮·儒行》:同弗與異弗非也。疏:謂彼人與己之疏異,所為是善,則不非毀之也。

又怪也。《釋名》:異者,異於常也。《左傳·昭二十六年》:據有異焉。注:異猶怪也。《史記·屈賈傳》化為異物兮,又何足患。

又奇也。《周禮·地官·質人》:掌成市之貨賄,人民,牛馬,兵器,珍異。注:珍異,四時食物。《史記·仲尼弟子傳》: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異能之士也。

又違也。

又姓。唐異牟尋歸唐,冊封南詔王,今白水蠻有此姓。

又異,翹草名。《爾雅·釋草》:連異翹。

又無名異藥名,主治金創折傷。

又《韻補》:葉延知切,音怡。《詩·邶風》:洵美且異。葉下貽。

又葉弋質切,音逸。《詩·小雅》:亦只以異。朱注:逸織反。無名氏《樂德歌》:所見奇異,葉甘美酒食。[1][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