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
基本信息
詞語解釋
◎ 弄潮 nòngcháo
[boat race or swimming race on the tide] 在潮頭搏浪嬉戲
"父老不知招屈恨,少年爭作弄潮游。"(蘇轍《競渡》);"江流漲平轉退落,弄潮兒女掉舟舵。舟去向海競逐波,人心向背似潮何?"(《載敬堂集·江南靖士詩稿·觀潮引》)
詳細解釋
弄潮,在潮頭搏浪嬉戲。
"弄潮"之名,據明·田汝衡《西湖遊覽志》記載:"瀕江之人,好踏浪翻波,名曰'弄潮"'。這種民間"弄潮"之嬉,起於何時?從宋·吳自牧《夢粱錄》的"以近子骨弄潮之戲"記敘來看,杭州自吳越春秋時已尊伍子骨為"潮神",可見"弄潮"以迎"潮神" 的風俗由來已久。"碧山影里小紅旗,依是江南踏浪兒","吳兒生長押濤惡,冒利輕生不自憐",這是北宋詩人蘇東坡描寫"弄潮人" 的詩詞,可見宋時已盛行一時。 李益《江南詞》:"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可知"弄潮兒"古已有之。
"弄潮",往往與"天下奇觀" 的錢塘江潮聯繫在一起。"錢江秋濤",自古為錢塘十景之一。特別是南宋建都杭州,八月十八觀潮,已成為每年例行的民間四時幽賞風俗;而在觀潮同時,又有檢閱水師、祭祖潮神、弄潮等一系列習俗。宋代周密《武林舊事》、吳自牧《夢粱錄》等書中都對"弄潮"有較詳盡的描述。當水軍演陣,煙消艦隱以後,這時,"滔天濁浪排空來,翻江倒海山為推"。只見幾百名技發紋身的善泅健兒,爭先恐後,躍人江中,迎着洶湧澎湃的潮頭,搏浪而上。這些游泳好手,有的舉着大幅彩旗,有的手腳上扎着五面小紅旗,也有的踩着浪木或者表演着水傀儡。一個個出沒洪波,翻騰巨浪,在鯨波萬頃中,浮潮嬉弄,上下翻滾,騰身百變,各顯神通,而以旗尾不沾水者,方算技藝高明。宋代詩人潘間曾在《酒泉子·長憶觀潮》中贊道:"弄潮兒向潮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弄潮優勝者,除賞賜銀錢外,還插花披紅,鼓樂吹打,迎人城中,此時萬人夾道歡呼爭觀。可見當時習俗,對"弄潮兒"是相當尊敬的。民間婦女也以嫁給"弄潮兒" 為榮。
錢塘江畔、六和塔下,已建起了航海俱樂部。每年夏秋,來自全國各地的游泳健兒,都要進行"搏浪" 比賽或表演,盛況不減當年的"弄潮" 和"翻浪"。
弄潮兒指的是"敢於冒險有進取精神的人"
釋義示例
釋義:在潮水裡游水作戲。以 錢塘弄潮最著名。又 南宋 臨安風俗,八月觀潮,少年百十為群,執旗泅水上,稱弄潮之戲。參閱 宋 吳自牧 《夢粱錄·觀潮》。
【出處】:宋 王讜 《唐語林·夙慧》:" 杭州 端午競渡,於 錢塘 弄潮。" 宋 蘇轍 《競渡》詩:"父老不知招 屈 恨,少年爭作弄潮游。"
【示例】:清 李漁 《蜃中樓·訓女》:"又何曾步出瀟湘手弄潮。" 魯迅 《吶喊·社戲》:"這十多個少年,委實沒有一個不會鳧水的,而且兩三個還是弄潮的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