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鷹
張雲鷹[1] 畢業院校,華中師範大學。著名特級教師,語文正高級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教育部遠程教育特聘專家,北京師範大學講師團主講專家,廣東省第二師範學院中文系客座教授。全國優秀校長,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廣東省勞動模範。深圳市高級人才,享受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貼", 深圳市"名校長",深圳市首批"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十佳"優秀校長,深圳市"教書育人模範",深圳市"教育科研專家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十大"全民閱讀優秀推廣人"之一,現任深圳市寶安區坪洲小學校長。 首創"開放式教育",形成"開放式語文教學"流派,其研究成果榮獲教育部首屆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第八屆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第一名。相關研究曾被《中國教育報》《人民教育》《校長》《語文教學通訊》《小學語文教學》《小學語文教師》等媒體報道推廣。先後出版《教育智慧與學校創新》《開放式教育》《開放式閱讀教學》《開放式作文教學》《開放式活動課程》等多部專著,並在國內持續熱銷。在《中國教育報》《人民教育》《中國教育學刊》《小學語文教學》《小學語文教師》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講學足跡遍布國內29個省(市、自治區)及部分東南亞國家和地區,深受廣大中小學校長和教師的歡迎。 代表作品《城市化的呼喚--教育智慧與學校發展》 多次應邀在語文出版社和「千課萬人」「現代與經典」等全國性作文教學活動中執教作文課,深受歡迎,廣受好評;她開發的「開放式作文教學」課程獲廣東省教學成果評比一等獎。 講學足跡遍布29個省(自治區)及部分東南亞國家和地區,深受廣大中小學校長和教師的歡迎。
張雲鷹 | |
---|---|
出生 | 1964年2月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著名特級教師 |
知名於 | 主要成就,教育部特聘中國西部教育顧問 ,全國小學語文優秀教研員 |
知名作品 |
《城市化的呼喚--教育智慧與學校發展》 《開放式教育》 《開放式習作教學》 |
目錄
教學研究
張雲鷹長期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實踐與研究,形成了生動活潑的情感型教學風格,在"讀寫結合"、"學法指導"等方面具有較高的造詣,形成了傳授知識、啟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機結合的教學思想。從教26年來,曾獲湖南省教學大賽一等獎;在《人民教育》、《中國教育報》、《當代教育科學》、《小學語文教學》等各級各類報刊發表學術專業論文百餘篇;正式出版《城市化的呼喚--教育智慧與學校發展》、《新小學語文活動課程設計》、《自主學習與素質檢測》、《69篇課堂作文教學》、《作文大王》、《80首古詩詞閱讀欣賞》等編著11本;應邀參加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師用書》的編寫;主持多項國家級科研課題,多次在全國教科研經驗交流會上作專題報告獲好評;《管理從"心"開始》、《為和諧社會培養現代城市人》等數十篇論文獲國家、省級一等獎。1998年獲"廣東省吳漢良教育科學管理二等獎";2003年《寶安教育人》一書以"雲鷹展翅"為題作專題報道;2005年12月,《特區之子》一書以"雲天驕鷹桃李情"為題進行專訪;2005年9月,"小學學科活動課程建設"研究成果被寶安區人民政府授予"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06年11月,承擔教育部重點課題"科學教育"實驗,並被聘為"全國青少年科學教育師訓計劃"項目專家組成員;《人民教育》雜誌社記者兩次專訪,並在2007年11期以"追求完美"為題進行事跡介紹;2008年1月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主辦的《教育文摘周報》作首版"本期人物"專項報道;先後被《小學校長》(2005年第3期)、《特區教育》(2007年第6期)、《語文教學通訊》(2008年第1期)作為封面人物。
獲得榮譽
深圳市寶安區坪洲小學校長, 廣東省"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校長、全國科學教育先進個人、全國創新管理校長、2009年深圳市"十佳"優秀校長、深圳市"優秀督學"、深圳市黨代表、寶安區"名校長"、寶安區"學科帶頭人"、寶安區"先鋒共產黨員"、寶安區"母親形象大使"、"張雲鷹名師工作室"主持人。
寫作教學主張
「我寫故我在」,為了學生生命的自由呼吸、自由成長,我們沒有理由不作文。我的「開放式作文教學」的主張是:育人是作文的目的;情感是作文的靈魂;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思維是作文的關鍵;表達是作文的難點。
作文教學中強調:作文主體要「解放」,作文是以學生生命的表達、溝通,情感的流露、滋潤為本;作文實踐要「粗放」,學生作文呈現「實話實說」、「敢想敢說」的理想生態;表達交流要「奔放」,追求「說真話、吐真情、做真事、寫真心」寫作理想境界;課內課外要「競放」,樹立作文教學的大課堂觀,走出課堂,走出校門,走進自然,走向社會;「自由表達」與「規則指導」要「齊放」,這種「規則指導」不是封閉的、僵化的,是在「閱讀」教學中習得寫作規則,「開放」的自由表達同樣是它的生命所在。
「開放式作文教學」的核心價值是「開放」,對兒童作文來說,尤其是如此。因為,所有的作文,都只能是作文主體寫他的自得之見,抒他的自身之情,用他的自由之筆,說他的自在之趣,顯他的自我之態。所以,「開放式作文教學」從作文內容、體裁、表達等要求上略高於常規的「習作教學」,在「開放」之「作」上做文章,應是小學作文教學革命的靈魂所在。
張雲鷹:唯有閱讀才能培養教育家氣質
2011年9月,張雲鷹離開工作了8年的學校,到同區新建的坪洲小學任校長。在新辦公室,她常常注視着牆上的「蒙以養正、文明以健」8個大字。這是她從《易經》中蒙卦和同人卦中選出來的兩個爻辭,是指一個人在童年時代就應得到正確的教育,用文化經典滋養身心與人格。看着看着,她仿佛看到童年的自己從遠處姍姍走來。 從小縣城走進大城市,從一名小學教師成為一名教研員,最終在校長的崗位上實踐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張雲鷹從未離開過孩子,她看重孩子的品行養成以及童年時代的閱讀,自己也書寫着讀書、教書、寫書的「成長三部曲」。回首30年的教育之路,她說,與書相遇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
揮不去的「警予情結」
湘西漵浦,雪峰山北麓,沅水中游,是張雲鷹放飛童年的地方。那個美麗的湘西縣城,就是屈原筆下的「漵懷縈懷,入漵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從那裡曾走出著名革命家、我國婦女運動的先驅向警予對張雲鷹精神世界有着深遠影響的人。 「我出生在長沙,從小常聽父輩講述向警予的傳奇經歷。」張雲鷹說,「向警予身上鮮明的叛逆個性、她的逃婚經歷、和毛澤東一起鬧革命、與蔡和森結成革命伴侶的浪漫故事,以及33歲在武漢英勇就義的人生結局,對我來說是一種莫大的觸動。我記得向警予在法國勤工儉學時,與蔡和森拍的那張結婚照上,兩人就是手捧着一本打開的書。」 巧合的是,張雲鷹的小學就是在向警予親自創辦的全國第一所男女混合學校里就讀的,學校的校訓、校歌她至今都清晰記得並時常哼唱:美哉,廬山之下漵水濱……而她接觸最早、閱讀最多、最喜歡的便是《向警予傳》。向警予當年挨家挨戶勸學,尤其是勸女生放腳上學,不收學費讓每個孩子讀書的故事,深深感動了張雲鷹。向警予改造社會、破舊布新的革命情懷更是讓她陷入久久的思考。她甚至覺得,女性就應該像向警予一樣,燦爛一生、拼搏一生,活就活得精彩,做就做到最好。1997年,張雲鷹調到深圳工作。前往深圳之前,她專門去了位於湖北武漢的向警予墓地。在很多人看來,張雲鷹身上的確有着不因循守舊、敢打敢拼的勁頭。1981年,剛剛參加工作的她被分配到一所中學教初中二年級的語文。為了更快地適應教師的角色,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她主動提出調到「警予學校」,從小學一年級教起,精心重組教材,加大學生閱讀量。她教學生用5年的時間學完了6年的功課。在接受湖南懷化地區小學生畢業班統測時,她所帶班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都超過了其他班級,在當地引起不小的轟動。學生家長更是聯名向教育局申請,要求張雲鷹把這個班帶到中學。 和這群孩子朝夕相處的8年,張雲鷹體悟了很多:如提早識字的孩子從長遠來看並不比按部就班上學的孩子更優秀,大量閱讀才是促進孩子快速成長的重要途徑,孩子一年級開始讀書時不能指讀,男女生在閱讀內容上要有所區別,等等。
從書中來 到書中去
1988年,張雲鷹參加了一次省級教學比賽,講的是巴金的《繁星》。那時還沒有多媒體,只有簡易的幻燈機。為了讓孩子們體會在海面看星星的感覺,她在一塊玻璃上撒滿廣告粉,用一張硬紙板摳出一個個小圓圈,類似幻燈片一樣在玻璃片上晃動。在一片漆黑和寂靜里,孩子們靠着桌子仰望「星空」,耳畔響起海浪翻湧的聲音,仿佛真的置身於海上。 那堂課的效果非常好,張雲鷹不出意料地獲得了第一名。同時,該課還被評為湖南省最佳教學設計獎。20多年過去了,仍有很多聽過課的老師記得她當時上課的情景。 而這些教學智慧,無疑源於張雲鷹與實踐相結合的讀書理念。 讀中師時,張雲鷹讀了大量的教育教學書籍。學校圖書館找不到的書她就用父母給的零花錢自己買。1元7角一本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她讀得津津有味,並珍藏至今。讀夸美紐斯的著作,她堅定了「孩子要自然生長」的教育理念;她被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吸引,並將其作為自己的教育目標。王策三的《教學論》當時還未正式出版,但她被「關於教學應教學生『學』的問題」的文章所吸引,將之認真地抄在筆記本上,時常拿出來反覆琢磨。 閱讀給了張雲鷹柔軟的心靈。和許多人一樣,她也是受《鄉村女教師》的影響,義無返顧地走上三尺講台的。 「我上中師時,可讀的書並不多,大多是一些蘇聯小說,但正是這些小說溫暖了我的心靈,在我心中積澱了一種普世的價值觀,讓我始終以一種寬容的心態對待孩子、對待教育。」張雲鷹說。 1991年8月,她被調往湖南懷化市教科所,從事小學語文和小學思想品德研究工作。那段時間,她系統閱讀了艾思奇的《大眾哲學》。這本深入淺出的哲學書使她初步學會了用辨證的觀點對待問題,多角度地處理問題,印象很深的有馮增俊等翻譯的《教育人類學》。儘管這種介於教育科學和人類學之間的邊緣學科在當時還屬於新學科,但卻讓她打開了視野,並嘗試運用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解決日常的教育難題。 1997年,張雲鷹走出湖南,來到深圳,繼續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工作。2003年通過競爭上崗,如願成為一名小學校長。意識到教育管理知識的欠缺,她開始大量閱讀管理方面的書籍。讀了《華為的世界》,她領悟到任正非為什麼要培養狼性人才;看了《張瑞敏如是說》,她明白了他的用人之術;《第五項修煉》、《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第二級台階上散步》等,拓展了她的管理思路。她還系統地閱讀人文名著,在她看來,學以致用,才能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結構。學要與思相結合,學習是目的,是為了改善自己的行為。 回顧多年的閱讀經歷,張雲鷹最深的感觸是,讀書要全身心投入,讀書須動筆,堅持記筆記。也許是從小養成的良好習慣,她讀書常喜歡摘錄、寫隨筆。多年來,大大小小的筆記本滿滿地寫了數十萬字,成為她專業成長的無聲見證。
讀懂語文 讀懂教育
「不只是學校管理,日常教學也需要找到理論支撐點,避免走彎路。」張雲鷹很看重教師的理論素養,認為唯有達到理論的融會貫通,才能架構出嶄新的課堂。例如,傳統的《月光曲》教學往往從貝多芬的生平開始,然後分析講讀課文,最終得出「傳說是這樣譜成的」這一結論。但有了一定的理論素養,該課便可以重新建構。張雲鷹在這方面的創新是,根據教材進行逆推,運用反芻法:從聆聽「月光曲」的音樂開始,分析為什麼它時而高亢時而輕柔、時而急促時而緩慢,再到文中描寫「月光曲」的文字中找到對應點,從而推演出貝多芬在萊茵河畔的小路上散步、聽到兄妹的對話、遇見知音盲姑娘這種心情的變化。這種明線與暗線的交織,解開貝多芬為何走進平常百姓家的疑問,從而讓學生明白了音樂家熱愛貧苦人民的道理,對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即使在任校長的這幾年,張雲鷹也未離開講台,她上的《推銷我讀過的一本書》、《鄉下人家》等課受到了業界的高度讚賞,並且多個教學實錄在《小學語文教學》雜誌發表。 在張雲鷹看來,理論素養有助於讀懂作者、讀懂作品,站在較高的視角審視文本,審視生活,最終在遇到教育問題時不至於束手無策。讀蘇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教育家的系統理論,並且不斷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豐富和完善。擁有了一定的理論素養之後,就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登高遠望的感覺。「我始終覺得教師不能甘於做一名教書匠,每位教師應有自己獨特的教育理念,一輩子堅持教學與教研。」她說。 當校長之後,張雲鷹更致力於系統的教育研究,陸續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推出了《教育智慧與學校創新》、《開放式教育》、《開放式習作教學》、《開放式活動課程》等專著,《開放式閱讀教學》也即將出版。她因此在小學語文界有了越來越廣泛的影響。她主持的「開放式語文教學」教研課題成為教育部重點課題。 張雲鷹說,自己的專業發展之路其實很簡單,就是通過閱讀不斷完善自己,閱讀引着自己不斷向前走。 從普通教師到特級教師,從教研員到校長,張雲鷹從書中得到了太多的幫助。而今,她開始重讀經典,反思教育,她說:「以前的閱讀是站在教師、校長的立場,現在,我更多的是以局外人的角度審視教育,我越來越感覺,能從事教育工作,能與學生朝夕相處真的是我一生的幸運,就像我在很小的時候捧起第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