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畫家)
人物簡介
在朋友的口中,張健是一位「藝痴」。尤其是近年來,她對藝術創作的靈感噴涌而出,創作出了一大批令人驚嘆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張健並非美術科班出身,她的創作理念未受到任何畫派的禁錮,她的思維也猶如天馬行空般開闊。
張健的作品用色大膽,形式多樣,想象豐富,風格獨特。在這個初夏時節,記者特意尋訪張健,聽聽她與藝術的故事。
2020年6月1日,夏雨稍作停歇,記者在瀏陽河畔見到了被朋友稱為「藝痴」的張健。彼時的她,正在工作室「聽溪谷」的後院,與幾隻頑皮犬兒嬉耍。
穿過層層疊疊的綠色藤蔓,在一道隱藏在植物中的牆上推開一扇門,記者進入了這瀏陽河畔的「秘境」。起初,張健看中了這處地方的寬敞僻靜,想在此進行創作,並收放自己的繪畫作品。於是,便在此處開設了工作室。
一樓的活動區里,室內空間裡除了擺放着張健的各種繪畫工具和許多還未來得及裝裱的畫作。戶外的庭院裡,河堤上的歡聲笑語、庭院裡的犬吠喵嗚、微風吹來枝枝蔓蔓的顫抖聲,組合成一曲曲多聲部的自然樂章。平常,張健就在這裡進行大尺幅畫作的創作。
沿着階梯上二樓,一起旋梯而上還有一面牆的書籍。張健介紹,牆面書架上每個格子都由朋友們認領。張健說,希望朋友們「把你的書帶來,在這裡讀完、留下」,也提供給以後來玩耍的朋友們閱讀。二樓的牆上,掛滿了張健從最初學習繪畫到如今的幾乎所有作品。張健不清楚究竟有多少幅,只能說出「大約幾百幅」的概數。對每一幅作品,張健都仔細地收好,像對孩子一樣珍視。但是,對於「畫家」的身份,張健並未很在意。更多時候,她認為自己只是單純地喜歡畫畫而已。
張健從最初提起畫筆,到如今,不知不覺已過去10年。期間,張健不僅涉獵了油畫、中國畫、瓷板畫等多個畫種,也畫過山水、人物、花鳥等許多題材。不是科班出身的她,熱愛繪畫,對繪畫的多種形式充滿了好奇,也享受繪畫的過程。
在張健的眼裡,不同的藝術形式其實是相通的。不同的作畫工具、媒介都只是為了表達。油畫、中國畫、瓷板畫只被看作是繪畫的不同狀態,並不被切割成不同的畫種。山水畫的色彩可以濃厚氤氳,紙本上也能描繪出岩畫的原始粗獷顆粒,瓷板畫中燒裂的顏料正好制出歲月的痕跡。
在她的大多數畫裡,色彩就像庭院裡種的植物一樣,層層疊疊交織着,塗抹開來,飽滿而強烈。線條呢,則隱藏在色彩里起伏,在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彎曲,走成浪漫誇張的模樣。
張健所處的空間是鬧中取靜,時間是緩慢生長的。但在她所構建的平面里,時間是加速奔涌、坍縮在一起的。於是,常常能看見許多在物理空間裡不會同時出現的意象,在同一塊畫布上競相展開。那些意象,首先在張健的心裡出現,自然而然地,就一起流淌到了畫面里。
當問及張健的創作理念時,她並不願意將自己的創作固定歸屬於某一類領域,相反,她願意嘗試更多不同領域的創作。她說:「我只是想把心裡想到的東西畫出來。」她的內心指引着手指,對作品的思考從心裡,流向了手指,最終流淌到畫布上,成為一幅幅直抒胸臆的作品。這更像是一種對藝術的純粹,張健的創作初衷,像極了人類在孩童時期經歷過的無意識的創作感。如今,經歷歲月的提煉,返璞歸真,她的藝術靈感噴涌而出,猶如夏天蓬勃生髮的生命力。
訪談錄
記者:您並不是科班出身的,開始繪畫的時間並不長,從2011年至今,您幾乎是不停歇地在繪畫,為什麼會有這種創作狀態?
張健:我覺得畫畫其實是人的天性,只是後來人長大了,就漸漸淡忘了。我在退休之後,生活變得簡單,就找回了這個天性。起初,我跟着幾位老師學習了繪畫的基本技法,之後就開始創作表達,畫自己想要的東西。所以我的畫很雜、什麼都有。我從沒畫過同樣的畫,所有的畫都是唯一的一幅。我想要通過繪畫來表達的東西太多了。
張健:油畫是我學習繪畫時最早接觸的畫種,我很喜歡它對色彩的運用和表達。但是,像我們這個年齡的人,中國傳統文化是印在骨子裡的。
畫了《門》系列油畫作品後,我突然覺得,國畫的形式才最貼合我想要表達的《門》,於是就學習了中國畫的技法,後來又嘗試了瓷板畫。我自己也不太在意它的類別,我把它們就統稱為繪畫,至於是用國畫還是油畫,亦或是用瓷板來體現,它都只是一個載體。
記者:為什麼需要一個這樣的場地,來收放自己的作品?
張健:從我開始繪畫到現在,我所有的作品都收好留着。以前在畫廊里畫畫時,有買畫的人想買我的作品,可是我捨不得。我畫的都是自己想畫的東西,我把它們看得像孩子一樣。畫好的畫,我都想裝裱起來,如果把它們疊在一起,放進倉庫箱子裡。我就覺得它們不能呼吸,那是很不舒服的。
記者:我注意到您掛在展覽區的許多作品沒有命名,為什麼?
張健:我覺得我去給畫起名,會禁錮了人們對畫的想象。未來,我希望在畫作的旁邊留下一些小卡片,讓看畫的人來為作品命名。
記者:最近在進行什麼作品的創作?
張健:現在在畫一幅表現古埃及文明的畫。以前讀書的時候,我就很喜歡古埃及的文明。於是,我很想把它的神秘和厚重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我花了很長時間收集相關資料,最後從朋友從埃及博物館購買的畫冊上找到了很多靈感。2019年12月31日,我開始起筆這幅畫,目前正在不斷完善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