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張友松,1903年11月12日生於湖南省醴陵縣西鄉三石塘,筆名:常健、張鶴著名翻譯家。 湖南醴陵人。原名張鵬。北京大學肄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任上海北新書局編輯。創辦春潮書局,任經理兼編輯。建國後,任《中國建設》編輯。譯有英史蒂文森《荒島探寶記》(即《金銀島》),德斯托謨《茵夢湖》,俄屠格涅夫著《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說選》、〈初戀〉,美馬克·吐溫著《馬克·吐溫短篇小說集》、《湯姆索亞歷險記》、《百萬英鎊》、《一個中國人在美國》、《競選州長》、《王子與貧兒》、《鍍金時代》、美基倫斯著《楊布拉德一家》等。張友松先生晚年移居成都,於1995年在貧病中逝世。

張友松
本名 張鵬
出生 (1903-11-12) 1903年11月12日(121歲)
中國湖南
逝世 1995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翻譯家
知名作品 《湯姆·索亞歷險記》
《哈克費思歷險記》
《鍍金時代》
《王子與貧兒》

目錄

翻譯作品

英史蒂文森《荒島探寶記》(即《金銀島》)

德斯托謨《茵夢湖》

屠格涅夫著《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說選》、〈初戀〉、《春潮》、《薄命女》、短篇小說集《世外桃源》

馬克·吐溫著《馬克·吐溫短篇小說集》、《湯姆索亞歷險記》、《百萬英鎊》、《一個中國人在美國》、《競選州長》、《王子與貧兒》、《鍍金時代》、《哈克費思歷險記》等

美基倫斯著《楊布拉德一家》

契訶夫的《三年》《愛》《決鬥》和《契訶夫短篇小說集》

普列弗的《曼儂》

顯克微支的《地中海濱》

吉卜林的《如此如此》

霍桑的《野客心》

高爾基的《二十六男與一女》

美國黑人作家基倫斯的《揚布拉德一家》

英漢對照的德國斯托謨的《茵夢湖》和《歐美小說選》

合譯了《馬克·吐溫傳奇》

人生經歷

12歲那年,他隨大姐張挹蘭遷居北京,1922年考入北京大學半工半讀,課餘翻譯英文小說。

大姐早逝後,他的家庭負擔一下變得更重,也不能繼續留在北大念書了。鑑於他勤奮好學,讀書期間已發表過不少英文翻譯小說,魯迅便推薦他去了北新書局做編輯。

在抗戰前的作品

1930年,春潮書局倒閉後張友松陸續在青島、濟南、衡陽、長沙、醴陵和重慶等地做過近10年的中學教員,並在抗戰期間在重慶創辦過晨光書局。

至此,張友松已翻譯出版了契訶夫的《三年》《愛》《決鬥》和《契訶夫短篇小說集》、屠格涅夫的《春潮》和《薄命女》、普列弗的《曼儂》、顯克微支的《地中海濱》、吉卜林的《如此如此》、霍桑的《野客心》、高爾基的《二十六男與一女》,以及英漢對照的德國斯托謨的《茵夢湖》和《歐美小說選》等10餘種。

受苦的日子

1951年9月,張友松到北京參加英文版《中國建設》的編譯、採訪和組稿工作。1954年後,轉人民文學出版社從事文學專業翻譯。反右運動開始後,張友松從文壇上消失了。直到1994年見到他的時候,他已經是91歲的老人了。

反右運動後,張友松回湖南鄉下老家教書。10年文革期間,他的右眼被打瞎。我為老人的悲慘境遇深感不平。他卻反過來安慰我說:「沒什麼,一個人經受一點苦難可以使自己更堅強起來!」

在那些日子裡,他硬是憑着頑強的毅力和執着的精神,翻譯了馬克·吐溫的全部小說。後來又翻譯出版了屠格涅夫的短篇小說集《世外桃源》、美國黑人作家基倫斯的《揚布拉德一家》、史蒂文森的《荒島探寶記》,還與人合譯了《馬克·吐溫傳奇》一書,受到海內外讀者熱烈歡迎。

晚年隱居

1984年,張友松同老伴一起遷居成都,住在女兒家。老伴姓徐,年老體衰,自理生活尚且困難。夫妻倆曾有一個兒子,不幸早已病故,一切飲食起居只能依靠女兒一家照料,而偏偏女兒做工的那家工廠又年年虧損,每月的基本工資都沒有保障。

張友松偏居成都郊外,無聲無息地隱居在一處冷清的角落,被世人徹底遺忘了,甚至連對面鄰居都不知道這個「張老頭」究竟是幹什麼的。

他的小房間裡,書桌像一座小山,堆滿了各種報紙、樣書、信件以及大大小小的各色藥瓶、衣物和其他雜物,很難開發出一尺見方的「淨土」來。而他的大量譯著,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完成的。

生前願望

「幾十年來,我受盡誣陷和凌辱,卻不但不以為苦,還認為這是一股強勁的動力,鞭策我繼續頑強拼搏,不枉此一生……我倘能因為你的推薦獲得韓素音文學翻譯獎,那可真是難得的殊榮啊!」

可惜,這次他沒有等到評獎結果,第二年就撒手離開了人世。

與魯迅的交往

姐姐去世後,魯迅便推薦張友松去了北新書局做編輯。誰知,在北新書局做了不到一年,張友松便因書局拖欠魯迅稿費而同老闆李小峰徹底鬧翻。「別看魯迅的文章寫得潑辣不留情面,可是現實生活中的他,卻在版稅這類問題上往往打不開情面,所以被人欺負。」張友松回憶說。

為此,張友松一面幫魯迅找律師打官司,向對方追回所有欠賬,又在魯迅的支持下,創辦自己的春潮書局,繼續出版魯迅等人的著作,並翻譯出版沙俄時代作家屠格涅夫契訶夫等人的作品。

魯迅還親自邀人幫張友松組稿,擬定編輯文藝叢書計劃,還在自己經濟拮据時借給張友松500元錢,幫他籌辦新書局。然而,由於缺乏經商和管理經驗,張友松的書局很快就倒閉了。回憶這段往事,張友松總是說自己辜負了魯迅,這是他「畢生莫大的憾事」。

《魯迅日記》中114處提到張友松。其中,僅1929年便有89處,主要記載張友松幫他打官司的事情。日記記載,魯迅孩子出生第五天,魯迅就帶張友松去醫院看望自己的夫人和孩子。張「贈毛線一包」,並送魯迅「仙果牌煙捲四盒」。可見,張友松同魯迅的關係確實非同一般。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