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張詠梅

張詠梅(越劇演員)
出生 1969年1月31日
國籍 中國
職業 越劇演員
知名作品兄弟們開火
妻子不設防
歡樂無雙
花咒

越劇旦角。籍貫江蘇。國家一級演員。

1969年1月31日出生。

1985年考入上海市戲曲學校越劇班,

1989年畢業,轉入上海越劇院青年團任演員,藝術上宗呂派。

目錄

個人資料

越劇旦角。籍貫江蘇。國家一級演員。

1985年考入上海市戲曲學校越劇班,

1989年畢業,轉入上海越劇院青年團任演員,藝術上宗呂派

曾在《打金枝》、《紅樓夢》、《西廂記》、《風月秦淮》、

《桃李梅》、《梨香院》、《風雨大觀園》、《七葉一枝花》、

《夢裡雲間》、《楊乃武》、新版《紅樓夢》、

梅龍鎮》(獲第七屆中國戲劇節優秀表演獎)等戲中,

擔任主角或重要配角。曾獲1988年全國青年越劇演員大選賽「熒屏獎」、

1990年江、浙、滬戲曲卡拉OK大獎賽「優秀演唱獎」、

1994年「凱華杯」全國歌戲雙棲明星廣播演唱大賽三等獎。

多次赴泰國、香港、澳門、台灣等國家和地區演出。

家庭環境

她自幼生長在富有藝術氣息的戲劇之家。父親張生榮(淮安人)是生性淡泊、與世無爭的戲迷,原為南京了傀廠工人,婚後甘願隨妻生活,戶口從南京遷往蘇北蓮水縣城當百貨公司會計,後曾轉入妻子所在劇團當琴師編劇。母親陳旭畢業於鹽城戲校,是漣水縣淮劇團響噹噹的當家花旦,卻又是個越劇迷,一部越劇電影 《 紅樓夢 》 看過幾十場,自然少不了帶着女兒張詠梅看了幾場。她將越劇優美的化妝造型與服飾和唱腔技巧,吸收融化於其演藝之中。張詠梅與生俱來的演藝察賦,既來自雙親的遺傳基因,而且早在其母親十月懷孕期間就在接受「胎教」不停地學戲了。

開始那時,正處在 1968 年號召地方劇種學演樣板戲的歲月,23 歲的陳旭雖己懷胎 5 個月,仍堅持演出,在 《 智取威虎山 》 中飾小常寶,還要翻跟斗。直到懷孕 7 個月後,已影響舞台形象,這才停止演出。

1969 年 1 月 31 日(按陰曆推算是猴年 12 月 15 日)張詠梅誕生時,大雪紛飛,積雪深至成人大腿部位。臨產前,她母親仰臥在平板車上推往醫院,一路艱辛,上坡時車難行,其母只得下車從雪地里爬過去,真危險哪。當時,喜見梅樹開花,便起天賜嘉名張詠梅。啞啞學語時的兒歌,就是母親吟唱的戲曲。長到 10 個月斷奶後,由奶奶撫養,身邊又有 15 歲的小姑張生淮照應,能歌善舞會吹笛子,張詠梅息歲時便由笛聲伴奏會跳舞了。 5 歲進漣水實驗幼兒園,就顯現出她的藝術天賦是幼幾歌舞尖子口齒清楚,登台演歌舞小品 《 小蠟筆 》 大受歡迎,成為慰問部隊和縣委演出活動的保留節目,她也玩得很開心.讀小學後,又是校內「小紅花藝術團」的骨幹,演出頻繁,每天放學後要苦練基本功 2 小時,因此她的腰腿功底良好,切歲小學二年級時,在後台看母親化妝,然後她全神貫注地看母親主演 《 江姐 》 ,津津有味,一點不磕睡,還會唱 《 紅梅贊 》 等名曲,儼然是個小戲迷。隨着年歲的增長,見識不斷提高。新編神話愛情劇 《 張四姐下凡 》 是她第一次欣賞到古裝戲曲,那仙女的水袖服飾和仿佛「水上漂」似的跑圓場台步,她深感身入仙境般的美輪美灸,如痴如醉合中無比嚮往戲曲舞台,從此萌發了當演員的志向。

愛上藝術

她第一個崇拜的藝術偶像便是親愛的母親,視為美的化身。張詠梅的眼睛就像其母。11歲時第一次看到越劇,就是電影《 紅樓夢 》。雖然聽不懂,卻感到非常新奇,覺得比淮劇更優美.好看好聽。接着看影片《 碧玉替 》,她連看 8 場,己看得懂戲情,開口模仿金采鳳的唱腔:「耳聽得憔樓打二更,官人他獨坐一旁不理我」,漸漸入迷,做夢也會想到戲中晴景。等到電影《五女拜壽》放映時,她每看一場都用心學唱,直到全劇都能像模像樣地唱下來,她是無師自通悟性高。從小學讀到初中,張詠梅讀書與迷戲兩不誤。上課時專心聽懂記牢,不用複習,考試成績名列前茅,是「三好學生」,語文總是最優秀的,顯然,這正是她能唱好越劇的文化基礎。

某日,她買到一本刊登着1984年越劇大獎賽揭曉新聞的 《 上海電視 》 雜誌,封面上是趙志剛獲大獎的照片,還有上海戲校越劇班招生的消息,心中躍躍欲試,看到規定只有上海戶口可以報名,心就冷了。當時,上海淮劇團著名演員馬秀英與她母女相識相知,熱清地鼓勵張詠梅赴滬趕考,終於促成此行。為免除張詠梅的心理負擔,母親勸慰她說:「閨女啊,你正好初中畢業,長這麼大還沒有去過大上海,就當我帶你去見個市面,開開眼界,玩玩也可以麼!」

關於藝術人才的選拔培養,戲劇家陳白塵的觀點是:「天才例外」。張詠梅唱越劇成名,就是這個例外:可遇不可求的奇才。

藝術生涯

張詠梅 16 歲進上海戲校開始接受正規的越劇藝術教育。先練一年基本功,第二年開排大戲 《 梨香院 》 ,她飾演「紅樓十二官」中的芳官。戲校謝秀娟老師為她開蒙,傳授呂派名劇 《 打金枝 》 、 《 百花贈劍 》 、 《 穆桂英掛帥 》 、 《 九斤姑娘 》 、 《 淒涼遼宮月 》 等。呂瑞英老師手把手地輔導過她演 《 西廂記 》 中的紅娘,於細微處點撥一番。她在「寺警」、「賴婚,兩場戲中,紅娘雖然每場只有一句台詞,卻都是很關鍵的鋪墊,千萬不可忽視看到張生挺身而出智退孫飛雪的能耐,紅娘脫口說道:「哦哨,小姐,倒看他不出!」當老夫人讓張生和鶯鶯兄妹相稱時,紅娘內心焦急地說:「唉呀,這可怎麼得了啊!」其見識與愛憎一語道破,心理活動的軌跡就清晰可信了。排演大型喜劇《桃李梅》時,正值酷暑盛夏,排練場上卻無空調,呂老師日以繼夜地輔導張詠梅,呂老師累得中暑,躲到衛生間中用自來水沖洗臉面,稍歇片刻又繼續指導排戲,對袁玉梅扮演巡按大人時的身段動作重點輔導,傾囊相授。

呂瑞英認為張詠梅的樂感良好,音色美,潤腔技法和真假音變化自然順暢。表演風格上不矯揉造作,純淨樸素有靈氣。她主張表演分寸必須掌握好:「寧可不足,不要做作。」張詠梅謹記並恪守着這個要求「恰如其分」的呂派藝術表演準則。

像張詠梅這樣擅長塑造活撥開朗、聰明機智少女的喜劇人物的花旦青年演員,在當今越劇舞台上有如鳳毛麟角。她在 《 桃李梅 》 中的演唱才藝發揮得淋漓盡致:自身角色袁玉梅是正宗呂派花旦風格,頂替二姐袁不李時唱袁派聲腔。女扮男裝進京告狀時,與意中人鴻學勤舟中巧灣,正面對唱是委婉低回的尹派小生腔,轉身自忖仍唱呂派花旦腔。最後扮巡按時又唱起高亢激越的徐派小生腔。多側面地展現女主人公智勇雙全、仗義多情的性格與素養,渾身是戲,令全劇洋溢着喜劇風情,高潮迭起,變幻莫測,多姿多彩。每逢觀眾欣賞張詠梅主演的 《 桃李梅 》 時,無不心花怒放,笑聲歡騰,大過戲癮。因此,這齣戲的上座率甚高,足見其觀賞性強百看不厭。這是張詠梅最具號召力的代表作,迄今演出場次已超過 100 場。 .

進戲校一年後,越劇前輩名家袁雪芬把方亞芬和張詠梅召喚到其家中作客.聽她倆清唱後給予親切的指導,認為都是好苗子,前程遠大。坐科學戲兩年後,張詠梅還主演新編神話劇《七葉花》,飾修煉成精靈斗蛇妖的七葉,劇中打鬥的場景里,展示出張詠梅紮實的武功技藝。她不僅翻跟斗,有「前橋」、「吊毛」、「鵡子翻身」等高難度的跌扑翻滾,令人讚嘆。近年來,張詠梅的表演藝術日臻成熟,演新戲用心塑造人物,無論喜劇、悲劇,都有創新的成功之作,不愧為優秀的呂派傳人。

上世紀90年代初,張詠梅沉寂過兩年之久,無聲無息,舞台上不見其蹤影。她的處世哲學是一切順其自然,隨遇而安,與世無爭,與人為善,知足長樂,沉潛自在。然而一旦接受演戲任務後,她總是全力以赴,知難而進決不退縮,可見其個性包蘊着柔中見剛的韌勁和自主意識。

1997 年趙志剛主演新戲 《 楊乃武 》,劇中畢秀姑(小白菜)這個角色分配到她手上,如何演好小白菜,她面臨着嚴峻的挑戰。張詠梅十分珍惜與趙志剛演對手戲的機遇,每次排戲和演出都認真對待,終於成功地塑造出形神兼備的小白菜的悲劇形象。觀眾喜愛,專家肯定,越劇前輩名家周寶奎對她大為讚賞,每次見面都欣喜地直呼她為「小白菜」,對張詠梅鼓勵一番,認為她演戲有深度,耐看耐聽有韻味。

本世紀初,古裝輕喜劇《 梅龍鎮 》開排公演,張詠梅應邀與范派小生章瑞虹搭檔主演,飾女主角村姑李鳳姐。炎夏排戲極度勞累,從早晨 9 點鐘干到夜裡 10 點,她寢食不安身體虧損到 88 斤,打吊針堅持排練,連講話都無力氣時才停止。率好她堅決主張為自己配備一名青年演員為 B 角, 20 來歲的陳堤頂替她參加首輪演出 8 場獲好評,她感到欣慰,扶植新人是她一貫的主張,此舉肯定有益于越劇事業的發達,何樂而不為呢?《 梅龍鎮 》 的劇本修改過兩稿,逐漸理順了頭緒,她演李鳳姐得心應手,將十六、七歲的純情少女演得活靈活現,頗有青春活力,為全劇增添了光彩。有一批越迷少女從武漢追蹤至北京、天津,為她塑造的李鳳姐喝彩。在天津巡迴演出時,有一對年過半百的老戲迷對她的表演十分青睞,為斷定她本人不超過 17 歲打賭,不料她的真實年齡正是 17 歲的一倍以上,讓這兩位戲迷驚呆了。年內,此劇將拍攝成電視連續劇,觀眾們拭目以待。

前年創排的新戲 《 早春二月 》 ,張詠梅飾陶嵐,由小一輩的青年演員唐曉玲飾 B 角。因張詠梅演 《 紅樓夢 》 的任務繁忙,初排時先由小唐排演了兩個月,到正式公演時,張詠梅堅持 A 、B 角交替上演,也是對下一代新人的愛護與尊重。此劇改編成 8 集電視連續劇已拍攝竣工,即將放映。

1998年在上海大劇院推出的新版越劇 《 紅樓夢 》 ,讓張詠梅有幸與三組「寶黛」名角同台合作,感受到他們獨特的藝術風采,獲益匪淺。因為她在劇中飾演紫鵑,每場演出都不停,能從中吸收到許多營養。錢惠麗的靈氣與灑脫、趙志剛的細膩與優雅,方亞芬的整體感與美感,單仰萍對內心挖掘的深度感和真摯貼肉,還有陳穎表演上的細巧與爆發力等讓她深信每個成為名角的演員都確實有非凡的造詣,才會受到觀眾歡迎。她認為自已必須時時刻刻看到別人的長處與優勢,才能見賢思齊、博採眾長,不斷地充實提高自己,有所長進。

藝術風格

張詠梅追求個性化的演唱風格,她先前在《 紅樓夢 》 中飾襲人,近年來改演紫鵑,當然要先學習前輩孟莉英的技藝,演出時必須保持相應的風采,另外又嘗試用呂派唱法來體現出音樂形象。赴香港演出時,張詠梅的兩種不同風格的演唱都得到觀眾的讚賞。到新加坡演出時,她塑造的紫鵑同樣受到劇評家的青睞,給予好評,使她堅信「紅花與綠葉相扶持,才能給觀眾完美的藝術享受」,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如今,作為國家一級演員的張詠梅,深受觀眾喜愛。她身高 165 米,體重 102 斤,戲路寬、技藝精,無論喜劇、悲劇,還是主角、配角,演來無不光彩照人。她是上海越劇院紅樓劇團中的一顆引人矚目的藝術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