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張宗元是宋朝政治人物。

早年出入張浚幕府,任川陝宣撫使,累官兵部侍郎。趙構猜忌岳飛,於是張浚推薦張宗元前去監管岳飛,紹興七年(1137年),朝廷命兵部侍郎張宗元為湖北、京西宣撫判官,前去鄂州(今湖北武昌),接管岳飛的軍隊。張宗元歸朝向高宗上奏:「(岳家軍)將帥和,軍旅精銳,人懷忠孝,眾和而勇,皆飛訓養所致。」趙鼎罷相後,流寓廣西,張宗元同情他,曾贈物品以供趙鼎食用。[1]秦檜得知,將張宗元調離廣西。豫章太守張宗元因悖逆秦檜。秦檜下令張常先陷害他,葉義問對此責問張常先,此事株連張浚,又捕捉趙鼎之子趙汾交付大理寺,不久因秦檜死而得免。[2]

目錄

事件摘要

張浚岳飛有積怨,逢岳飛母親去世,飛第二天上章乞解兵柄,高宗還沒有同意,他就讓張憲總領軍事,自己跑到廬山為其母守墓去了,岳飛此舉當然是以"撂挑子"來表示心中的不滿。張浚大怒,連連上書宋高宗說岳飛是"意在要君",遂命兵部侍郎兼都督府參議軍事張宗元擔任湖北、京西宣撫判官,監視岳家軍。高宗也是惱怒,深知岳飛此舉是對他出爾反爾,食言自肥行為的不滿,但他還是準備對岳飛這種大不敬的行為進行嚴懲不怠。但畢竟此刻天下還沒有做穩,藏弓烹狗為時還早,於是高宗再三權衡利弊,最後還是決定"以德服人"。經人勸說,岳飛去建康拜見高宗。可以這樣說,在紹興7年年初,岳飛可以說是高宗最欣賞的大將,但經過這次事件後,岳飛和趙構之間的裂痕是越來越大,趙構從此就沒有放下過對岳飛的猜疑和防範。

注釋

  1. 《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二十七》:「鼎在吉陽三年,故吏門人皆不敢通問。廣西經略使張宗元時遣使渡海,以醪米饋之。」
  2. 《宋史- 卷三百六十一》:「張常先使江西,治張宗元獄,株連及浚,捕趙鼎子汾下大理,令自誣與浚謀大逆,會檜死乃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