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張家山鎮,隸屬於陝西省榆林市吳堡縣。地處吳堡縣西北部,東與岔上鎮接壤,東南與郭家溝鎮為鄰,南連辛家溝鎮,西鄰綏德縣吉鎮馬家川鄉,北接佳縣康家港鄉。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0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0.9千米,總面積45.1平方千米。[1]

截至2020年6月,張家山鎮下轄12個行政村。截至2018年末,張家山鎮戶籍人口7817人。2011年,張家山鎮農業總產值達到1583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0.01億元。

中文名:張家山鎮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陝西省榆林市吳堡縣

地理位置:吳堡縣西北部

面 積:45.1 km²

下轄地區:12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張家山村

電話區號:0912

郵政區碼:718208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半乾旱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陝K

人 口:7817人(2018年)

目錄

歷史沿革

鎮人民政府駐地上張家山村而得名。

明清兩代屬本縣永豐里二甲。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屬重義鄉。

民國三年(1914年),劃歸吳堡縣北區重義鄉。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至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春,屬大周家墕聯保,轄7保,27個自然村。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3月,吳堡縣民主政權建立,屬第六區。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併入岔上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屬第四區(岔上鎮),設曉寺子鄉和寬洪坪鄉。

1958年11月,併入綏德縣,設有上高家莊公社,下轄2個生產管理區。

1961年8月,恢復吳堡縣,成立張家山公社。

1984年夏,改設為張家山鄉,轄24個行政村。

2011年7月,改設為張家山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張家山鎮轄上張家山、宋家溝、上園子溝、寺溝、趙家圪、馬蹄岔、上李家溝、上高家莊、大周家墕、景家山、路墕、薛家山、高家山、白洛現、曉寺子、上新莊、冉溝、高家塄、吉針廟、寬灘、寬洪坪、馬家石、上張家溝、溫家灣24個行政村;下設96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張家山鎮下轄12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張家山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張家山鎮地處吳堡縣西北部,東與岔上鎮接壤,東南與郭家溝鎮為鄰,南連辛家溝鎮,西鄰綏德縣吉鎮和馬家川鄉,北接佳縣康家港鄉。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0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0.9千米,總面積45.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張家山鎮地處黃土高原峁梁丘陵溝壑區,地勢略為西北高、東南低。境內最高峰火燒山位于吉針廟,海拔1097米;最低點虎頭峁溝位於高家莊,海拔703米。

氣候特徵

張家山鎮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半乾旱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多風,夏末秋初雨量集中,冬季於冷少雪。多年平均氣溫10.3℃,1月平均氣溫-13.6℃,極端最低氣溫-26.8℃;7月平均氣溫26℃,極端最高氣溫41.1℃。年平均日照時數2738.0小時,無霜期年平均180天。年平均降水量50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

水系水文

張家山鎮境內屬河道屬黃河流域。主要河流有張家溝、馬家石溝、圪針廟溝、棗林峁溝、岔上溝源等。

自然資源

張家山鎮境內已探明礦藏資源主要有岩鹽,地質儲量200億噸,集中分布在西北部寬洪坪一帶。

自然災害

張家山鎮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冰雹、風災、霜凍、暴雨洪澇、連陰雨等。旱災平均五年三遇,最嚴重一次旱災發生在民國十三年(1924年),出現180天以上無雨的大旱,草根樹皮採食殆盡。連陰雨天氣從2004年開始每年都會發生,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6年,出現連續17天降雨,導致境內紅棗發霉變爛,顆粒無收。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張家山鎮轄區總人口5382人,其中男性2793人,占51.9%;女性2589人,占48.1%;14歲以下861人,占16%;15—64歲2968人,占55.14%;65歲以上1553人,占28.86%。2011年,張家山鎮人口出生率10.15‰,人口死亡率5.72‰,人口自然增長率4.4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09.4人。

截至2018年末,張家山鎮戶籍人口7817人。

視頻

吳堡縣張家山鎮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