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义
人物简介
张明义,男,1963年2月出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葫芦岛市首批注册岩土工程师,九三学社社员,毕业于长春地质学校,1983年参加工作,现任葫芦岛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副主委、辽宁省有色地质局一○五队队长、葫芦岛市施工图审查委员会专家组成员。2007.05荣获葫芦岛市“劳动模范”称号; 2007.12荣获辽宁省有色地质局“团队精英”称号;2009年获得辽宁省“劳动模范”称号;201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张明义曾撰写的《劈裂注浆防水帷幕应用》荣获省岩土工程一等奖;主持完成的“葫芦岛望海花园高层住宅岩土工程勘察”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主持完成的“锦州市凯旋广场基坑支护、降水及观测工程”获省国土资源厅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主持完成的“建昌宫山嘴水库副坝坝体、坝基水文地质勘察”获葫芦岛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省表扬奖;主持完成的“凌源钢铁公司4#焦炉地基处理工程”获省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主持完成的“渤海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000t/d熟料生产线厂区勘察”获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三等奖;复杂地层施钻坍、掉、漏问题的全方位防患技术获省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 一〇五队这个曾经为新中国基础工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了地质队伍,在90年代后期陷入了发展低谷。地质项目经费大幅削减,人才的大量流失导致队伍发展举步维艰,在濒临倒闭的关键时期,张明义担起了带领一〇五队走向复兴的伟大重任。他带领工程技术人员查资料,搞调查,在综合分析后提出了“就矿找矿”的新思路,先后发现了兴城旧门钼矿、建昌县大杨树沟钼矿床等矿产资源,其潜在经济价值100多亿元;同时又为葫芦岛市兰家沟等地资源枯竭的老矿山找到接替资源,实现了辽西找矿的新突破。多年来,他心怀地质事业,情系职工疾苦,妥善解决了原大集体职工的养老等问题,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40余人。为此,张明义同志2007年5月被授予葫芦岛市劳动模范;2007年12月被辽宁省有色地质局授予“团队精英”; 2009年5月被授予辽宁省劳动模范;2010年5月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
主要事迹
2004年底,105队职工已连续10年没拿到全额工资,最严重的一年,全年只开出4个月工资,2004年职工人均收入只有8000元;连续多年亏损,财务帐上虽有流动资金8000元,但却有高达400多万元的外债;设备老化严重,无力修复;大量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人心浮动;职工多年未享受到该有的待遇,频频上访,与队伍发展间的矛盾十分突出;连续10多年亏损,被全局5000多人戏称为“老亏”。更可怕的是,时间一长,偏安一隅的他们竟渐渐对这样的称呼麻木了。但张明义毅然接了下来。因为他清楚,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船舶工业首次被单独列入国家5年发展纲要,船舶工业成为我国发展装备业的重点。秦皇岛提出打造百万吨造船基地,山海关船厂是其中的重头戏。冲着这么大的项目前景,就算赔钱也要干,而且要干好。按照张明义要干好的要求,寒风中,队员们逐层挖掘、遇水止水、见砂治砂,碰到硬土层或者岩石,就用凿岩机一块一块地“啃”。“啃”不下来,队员就锤敲钎砸,然后把碎石一桶桶运出。工程做完,山海关船厂一次验收通过。“但105队所有施工人员都是污泥裹腿、唇裂手破。”这位职工说,正是他们这股实在劲头感动了业主,随后,船厂开始将大的项目承包给105队。而在随后的3年里,105队在这里创造产值超过5000万元,利润率达到30%。 在他的影响下,105队还形成了靠技术促质量的氛围。由他撰写的《劈裂注浆防水帷幕应用》一文,获省岩土工程一等奖;由他主持完成的“锦州市凯旋广场基坑支护降水及观测工程”,获省科学技术成果奖;他还参与设计了阜新西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建设项目,获得专家好评。 正是靠着这样的理念,张明义始终把为职工办实事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在队伍经济效益上去后,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还职工历史欠账。在他的努力下,困扰职工多年的家属住宅楼的用水、用电问题全部由地方接管;实验室的临时用电也转为正式电;683户住宅房屋确权工作已经全部结束;彻底解决了多年来困扰职工的子女入学择校等难题。还是靠着这样的理念,105队不仅在经济上打了翻身仗,在和谐稳定发展上同样实现新跨越:原来上访频繁的105队,多年来已无一例群体上访事件发生。
荣誉
201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