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步
张步 |
东汉初年割据军阀 |
字 号 :字文公 民 族 :汉族 职 业 :将领 出 生 地 :琅琊郡不其县 出生时间 :不详 去世时间 :32年 主要成就 :割据齐地十二郡 |
张步(?―32年),字文公,琅琊郡不其县(治今山东省即墨市西南)人。
- 王莽末年,天下大乱,乘机起兵,割据齐地十二郡。
- 公元29年(建武五年),刘秀派大将耿弇讨伐张步,张步兵败投降。
- 公元32年(建武八年),张步想乘刘秀西征隗嚣之机,重如旧部,东山再起,被琅琊太守陈俊捕杀。
目录
人物生平
割据自立
- 张步平素喜欢结交各方人士,有一定威望。公元22年(地皇三年)冬,刘縯、刘秀兄弟在舂陵起兵后,天下豪杰纷纷起兵反对王莽,张步也乘机聚集了数千人马,举旗造反,攻略附近县城,接连攻下了几个城池,声威大振,于是自称五威将军,独霸琅琊郡。[1]
- 公元23年(地皇四年,更始元年)二月,绿林军拥立刘玄为皇帝,继承汉统。刘玄称帝之后,派遣使者到各地招抚各方势力,魏郡人王闳(hóng)被任命为琅琊太守,负责去接收琅琊郡。张步听说王闳来收取自己的地盘,就下令紧闭城门,不放王闳入城。王闳就发檄文,晓谕各县官吏众人投降,赣榆等六个县投向王闳,王闳收编了数千士兵,就去讨伐张步,却被张步打得大败。[2]
投靠刘永
- 经过这一仗,张步强大的军事实力引起了梁王刘永的注意,刘永想拉拢张步,就利用自己梁王的身份,任命张步为辅汉大将军、加封忠节侯,总督青、徐二州,全权负责讨伐不听号令的周边各个郡县。张步贪其爵号,就接受了刘永的册封。有了合法的身份,张步就在剧县整编部队,把三个弟弟张弘、张兰、张寿分别任命为卫将军、玄武大将军、高密太守。并派遣将领先后攻夺了太山郡(泰山郡)、东莱郡、城阳郡、胶东郡、北海郡、济南郡、齐郡。
- 张步拓地渐广,兵甲日盛。王闳的处境变得非常艰难,他害怕部下溃散逃离,于是到剧县来见张步,想以义理来诱导他。张步陈列大军引见王闳,一见面,张步就大发雷霆,他说:“我有什么过错,你以前为什么攻我攻得那么厉害!”王闳也不甘示弱,他手按宝剑说:“我是朝廷任命的太守,奉朝廷的命令接收政权,而你拥兵相拒,我攻讨贼人而已,有什么过分的呢?”张步默然良久,离位跪拜谢罪,于是奏上音乐献上美酒,以上宾礼节接待王闳。又下令由王闳掌管郡中政事。
- 公元25年(更始三年),刘秀、刘永先后称帝,两个皇帝都很注重张步的势力,都想把他掌握在自己手中。
- 公元27年(建武三年),刘秀任命伏隆为太中大夫,持节出使青、徐二州,招降各郡国。张步派使者孙昱去和伏隆见面,还令孙昱随伏隆到洛阳上书请降,献上鳆鱼等土特产作为贡献礼物。
- 公元27年(建武三年)二月,刘秀派遣光禄大夫伏隆持符节到齐郡,拜张步为东莱太守。刘永听说伏隆到了剧县,马上派人飞马赶赴剧县,宣布立张步为齐王,张步就杀了伏隆而接受刘永任命。当时刘秀正在对付北方的彭宠和南方的刘永、秦丰,没有精力对付张步,所以张步得以专心在齐地发展势力,齐地十二个郡都先后被张步占据。
- 公元27年(建武三年),刘永在与刘秀的作战中兵败被杀,张步想拥立刘永的儿子刘纡为天子,自己为定汉公,设置百官。王闳劝谏说:“梁王刘永因为奉更始帝刘玄为主,所以山东诸郡县多能归顺于他。现在立他儿子为帝,大家就会产生怀疑。而且齐人多诈,应当详细计议。”张步这才作罢。[3]
兵败投降
- 公元28年(建武四年),刘秀想要发兵占据张步控制下的太山郡(即泰山郡),于是拜陈俊为太山太守,代理大将军事,去攻占太山郡(即泰山郡)。张步听说之后,派遣其部将去攻打陈俊,双方大战于嬴下,陈俊大破其军,一直追到济南郡的边境。
- 公元29年(建武五年),已经消灭了关东其他割据势力的刘秀把兵锋指向了张步,命建威大将军耿弇率太山太守陈俊、骑都尉刘歆讨伐张步。
- 张步听说刘秀将要攻打他,就封大将费邑为济南王,令他屯兵历下(今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又分兵防守祝阿(山东省齐河县东南),以为犄角之势,又在钟城(今山东省禹城县东南)列营数十座,以为后援。
- 耿弇率领汉军兵临祝阿城下之后,一日就攻下了祝阿,并故意放张步败兵逃回钟城,动摇张步的军心。果然,钟城军民听了,异常震恐。全城之人弃城东逃。于是,耿弇又兵不血刃地拿下了钟城。
- 费邑得报,急忙分兵于其弟费敢,令其镇守巨里。耿弇采取围点打援之计,围攻巨里,诱使费邑率军来救,半路伏击,斩杀费邑,其军皆没。费敢恐惧万分,率守军连夜弃城逃走,去剧县投张步。随后,汉军又分兵围攻钟城的营寨堡垒,连破四十余营,力拔济南全郡,兵进齐郡,剑指临菑。
- 费邑被杀之后,张步马上构筑第二道防线,派他的三弟张蓝率领嫡系部队镇守西安,各郡郡兵一万多人守卫临菑。也先后被耿弇攻破,张蓝率残部退回剧县。
- 两次大败并被没有引起张步对耿弇的重视,张步对麾下的诸将道:“想当初尤来、大彤流民军有十余万之众,那是何等剽悍?本王率军一到营前,他们就四散奔逃。现如今,大耿之兵少于我,又是疲劳之师,又有何惧?”
- 随后张步带领张弘、张蓝、张寿、重异四将、十余万人马,直奔临菑而来。重异所部先与汉军接战,这位重异将军,是流民军大彤部前首领,所部极为剽悍善战,耿弇故意示弱,先将突骑精兵隐藏于小城之中,又让汉军前锋诈败,退守临菑小城,以骄张步之心。同时,耿弇又令都尉刘歆、泰山太守陈俊分兵列于城下,作为两翼防御。
- 张步以为耿弇兵少且远道而来,可以一举而取胜,就率领他全部兵力进攻汉军。被汉军大将刘歆截住,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交战,打了半天。耿弇亲率突骑从小城东城门杀出,冲击张步的步兵阵列,张步大败,引兵回营。
- 整顿之后,两军再战,张步的主力遭到了重创,士兵杀伤无数,沟堑里都填满了尸体。在大败之下,张步又听说了刘秀率军亲来的消息,张步自忖不敌,就打算连夜撤回剧县。到了这天夜里亥时,张步认为汉军作战了整整一天,必然已经入睡,下令全军撤退,带着残部以及辎重乘夜撤走。走到半路上,汉军伏兵大起,张步军大乱,各自奔逃。耿弇乘机挥师掩杀,张步大败,纵马向剧县方向逃窜。汉军穷追不舍,一直追到臣昧水上,又是大杀一阵。从临菑至臣昧河边八九十里,到处都是死尸。
- 至此,临菑会战以汉军的胜利而宣告结束。在这场生死大战之中,耿弇率领数万汉军以少胜多,击溃了十余万张步主力,缴获刀枪、钱粮无数。仅仅是押送辎重的马车,汉军就缴获了二千余辆。张步逃回剧县,命令张蓝、张弘、张寿等人分兵守卫各地,以求喘息。
- 耿弇却不给他任何机会,继续挥师东进,直取张步的老巢——剧县。张步的主力精锐丧失殆尽,无力再战。他不得不放弃剧县,带领残部向南逃窜。刘秀率军入城,又令耿弇率军穷追,张步狼狈逃奔平寿。张步进攻临菑之前曾写信给苏茂,让他一同合击耿弇。苏茂接信之后率领万余精兵来助张步。苏茂见了张步就责备他说:“以南阳那样的精兵,延岑那样善战,都被耿弇打败逃走。大王怎么主动攻他的营寨呢?既然叫我来助阵,为什么不等我就进军呢?”张步说:“实在对不起,都是我的错,我无话可说。” [4]
- 刘秀为了迅速消灭张步、苏茂,就派遣使者告诉张步、苏茂,谁能斩对方来投降,就封谁为侯。公元29年(建武五年)十月,张步斩苏茂,派使者奉苏茂首级投降,耿弇接受了张步的投降,随后张步脱去上衣身负斧锧到汉军军门请罪,耿弇把张步送到刘秀的行辕,刘秀遵守诺言,封张步为安丘侯,张步的三个弟弟张蓝、张弘、张寿分别到各自所在的郡县投案自守,自系于狱。王闳也赶到剧县向汉军投降,刘秀都一一赦免了他们。[5]
叛逃被杀
- 张步投降之后与家属被迁到洛阳居住。公元32年(建武八年),刘秀亲征陇西隗嚣,关东许多地方在刘秀西征之后都发生了叛乱,张步也想乘机东山再起,九月,张步携妻子儿女从洛阳逃回临淮,与弟北张弘、张兰商议之后,想招集他的旧部,乘船入海,但事情被琅琊太守陈俊得知,陈俊派兵追击并斩杀了张步。 [6]
人物轶事
- 成语有志竟成出自《后汉书·耿弇传》:”将军(耿弇)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7]
- 耿弇是刘秀手下大将,公元27年(建武三年),他陪刘秀巡视南阳郡的舂陵的时候,向刘秀请命,愿意率军平定张步等割据势力。公元29年(建武五年),刘秀命耿弇率大军讨伐张步,经过一番大战,耿弇生俘张步。刘秀非常感慨地说:“耿将军以前在南阳就献策要攻齐,以灭张步,但我一直认为这是非常困难不容易达成的事,没想到耿将军如今竟达到目标了,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7]
- 后人把刘秀所说的“有志者事竟成”引申为“有志竟成”这句成语,形容人只要立定志向坚持去做,最后一定会成功。 [7]
- 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角是耿弇,而张步则当了一回配角。
人物评价
史籍记载
- 《后汉书·张步传》
- 《东观汉记》
- 《资治通鉴》
参考资料
- ↑ 《后汉书·张步传》汉兵之起,步亦聚众数千,转攻傍县,下数城, 自为五威将军,遂据本郡。
- ↑ [《后汉书·张步传》更始遣魏郡王闳为琅邪太守,步拒之,不得进。闳为檄,晓喻吏人降,得赣 榆等六县,收兵数千人,与步战,不胜。
- ↑ 《后汉书·张步传》是时,帝方北忧渔阳,南事梁、楚,故步得专集齐地,据郡十二,及刘永死, 步等欲立永子纡为天子,自为定汉公,置百官。王闳谏曰:“梁王以奉本朝之故, 是以山东颇能归之。今尊立其子,将疑众心。且齐人多诈,宜且详之。”步乃止。
- ↑ 《后汉书·张步传》帝自幸剧。步退保平寿,苏茂将万余人来救之。茂让步曰:“以 南阳兵精,延岑善战,而耿弇走之。大王奈何就攻其营?既呼茂,不能待邪?” 步曰:“负负,无可言者。”
- ↑ 《后汉书·张步传》帝乃遣使告步、茂,能相斩降者,封为列侯。步遂 斩茂,使使奉其首降。步三弟各自系所在狱,皆赦之。封步为安丘侯,后与家属 居洛阳。王闳亦诣剧降。
- ↑ 《后汉书·张步传》八年夏,步将妻子逃奔临淮,与弟弘、蓝欲招其故众,乘船入海,琅邪太守 陈俊追击斩之。
- ↑ 7.0 7.1 7.2 有志竟成.中华成语故事精讲.2013-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