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張永熙,(1923年-2015年7月16日),男,原名張寶康,藝名「小張麻子」,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1]

因常與張壽臣常連安陶湘九等相聲界前輩同台演出,藝術日臻成熟,在觀眾中逐漸享有聲望。

張永熙長於「學」,他的學唱涉及面很廣,評彈、單弦和各種大鼓都在他的相聲中得以再現,有獨特的藝術風格,深受南方觀眾的喜愛,被譽為相聲界的「江南旗」。

與相聲泰斗侯寶林先生齊名,合稱「北侯南張」。

2015年7月16日15時05分,張永熙先生在南京逝世,享年92歲。[2]

目錄

人物生平

1923年張永熙生於北京留學路板章胡同,自幼家境貧寒,從小和奶奶相依為命。

1932年9歲時拜相聲名家趙少舫為師,隨師在北京、大同、包頭、綏遠等地流浪賣藝。

1950年,張永熙定居南京,與關立明結成搭檔,在南京紅樓書場(今金陵飯店附近)演出,一炮打響,雙雙加入南京曲藝工作團,與劉寶瑞、高元鈞一起成為團里的主要演員。劉寶瑞的單口相聲、張永熙、關立明的對口相聲,在南方舞台樹起了一道絢麗的風景。而劉寶瑞、關立明、張永熙這三位藝術家,被觀眾親切地成為「相聲劉、關、張」,在中國相聲史上留下一段佳話。

20世紀五十年代,張永熙創作並演出了大量新曲目,如:《解放濟南府》、《活捉王耀武》、《門神爺訴苦》、《新舊婚姻》等等。

1958年,在北京參加了第一界全國曲藝會演,演出相聲《坐享其成》,並受到周恩來總理、董必武同志等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後參加全國第一屆曲藝界代表大會,中國曲藝家協會成立,張永熙任江蘇片理事。

四十年代在河北石家莊演出時,他根據當地的一些迷信活動創作了快板書《不要上當》,並在當時的《新石門日報》全文登載。 張永熙先後任南京曲藝團副團長、團長。1952年,因南京曲藝工作團撤消,張永熙與關立明赴上海參加上海北方曲藝團,任副團長。

張永熙擅長於「學」,他的學唱涉及面很廣,評彈、單弦和各種大鼓都在他的相聲中得以再現,在上海他與侯寶林、劉寶瑞同台獻藝,以其獨特的藝術特點深得南方觀眾喜愛,被譽為相聲界的江南旗。

1997年,張永熙應邀參加《中國傳統相聲集錦》第二輯的錄像,與趙世忠共同錄製了《南彈北弦》《故事謎語》《珍珠倒卷聯》《京評越》等優秀相聲節目,留下了珍貴資料。

2001年、2010年兩次受中央電視台邀請,擔任CCTV第二屆、第五屆電視相聲大賽的評委。

2015年7月16日15時05分,張永熙老先生在南京逝世,享年92歲。

藝術特點

張永熙年輕時曾在張家口電台每日演播相聲,頗得聽眾、同行稱道。青年時的張永熙,不僅能嫻熟地演唱各種戲曲,還能操京胡、四胡、三弦和打擊樂器,這為他風格的形成打下了堅實基礎。他演出的曲目非常豐富,子母哏、貫口、腿活兒、柳活兒以及數來寶、太平歌詞,表演起來均能瀟灑自如。

他的相聲說唱並重,表演細膩,颱風瀟灑,摹仿傳神,不僅唱功精湛,還善於學話,各地的方言學起來惟妙惟肖,相聲《方言誤》充分展現出了他的精湛技藝,堪稱一絕。

張永熙長於「學」,他的學唱涉及面很廣,評彈、單弦和各種大鼓都在他的相聲中得以再現,有獨特的藝術風格,深受南方觀眾的喜愛,被譽為相聲界的「江南旗」。與相聲泰斗侯寶林先生齊名,合稱「北侯南張」(「北侯」是北方的侯寶林,「南張」就是南方的張永熙)。

個人作品

張永熙創作了一大批優秀的相聲作品,如:《訓徒》、《糊塗知縣》、《對詩》、《探親丟驢》、太平歌詞《姜太公賣面》、數來寶《諸葛亮押寶》等等。

張永熙趙世忠相聲專輯:《聖賢愁》《英台修書》《珍珠倒捲簾》《學唱三曲》等。


視頻

張永熙《算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