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張灣鄉位於黃海之濱,毗鄰連雲港市區,為亞歐大陸橋西行第一鄉,東鄰連雲港港口,北鄰隴海鐵路,徐連高速公路與同三高速公路在統內交匯,在穆跳村形成一座互通式立交橋,薔薇河等四條河流橫穿而過,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2020年7月,獲得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榮譽稱號。[1]

目錄

基本介紹

張灣鄉位於東海縣東南部,全鄉總面積9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906.54公頃,轄12個行政村(張灣、四營、七里橋、河南、谷豐、後灣、瓦口、印屯、大湖(車溝)、馬墩、營屯、卸房),人口32150人(2017年)。鄉駐地距連雲港市區僅10公里,處於東隴海線產業帶。境內徐連高速和同三高速貫穿,薔薇河、淮沭新河、馬河、伯陽河交錯縱橫,水、陸、空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農業經濟特色鮮明。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連續17年躋身億斤糧鄉行列。初步形成以"谷潤牌"有機富硒稻米、"張灣牌"拿比特禮品西瓜等為龍頭的綠色食品生產基地。七里觀賞魚養殖由原來的庭院養殖發展為池塘養殖,養殖水面增加近百畝,產品遠銷上海、南京、青島、西安、寶雞等地。

工業發展初具規模。堅持"工業強鄉"發展戰略,着力打造緊鄰市區的四營工業集聚區,不斷改善投資軟環境。目前已進區企業27家,其中過5000萬元項目18個,過億元項目1個。連雲港東鑫石英製品有限公司投資開發的低羥基紅色石英玻璃管項目,填補了國內空白,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發明專利;連雲港常春藤新能源電機有限公司為蘇北魯南地區首家生產汽車電機項目。[2]

經濟發展

張灣鄉是典型的"魚米之鄉",全鄉總面積9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萬畝(5906.54公頃),人口32150人(2017年)。農業資源極為豐富,農業生產穩步增長,連續十二年躋身全國億斤糧鄉行列,是遠近聞名的噸糧田鄉,農業種植業水平較高,多種經營及特種養殖聲名遠揚,水產品豐富,養殖桂魚、大口煙脂魚及金魚,95年被評為蘇北綜合實力百強鄉鎮,97年實現電話小康鄉,98年獲江蘇省執行標準優秀鄉鎮稱號。98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1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07元,獲99年江蘇省安全文明鄉稱號。


張灣鄉連續十二年躋身全國億斤糧鄉行列,是遠近聞名的噸糧田鄉,95年被評為蘇北綜合實力百強鄉鎮,97年實現電話小康鄉,98年獲江蘇省執行標準優秀鄉鎮稱號。98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1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07元,獲99年江蘇省安全文明鄉稱號。

人文地理

因鄉駐地前張灣而得名,1945年屬於沭陽縣瓦基區,1953年劃歸東海縣,先後為薔薇區、第十四區、第十一區,1957年建張灣鄉,1958年與平明鄉合併為平明人民公社,1960年由平明公社劃出建立國營新壩農場,1962年改為張灣人民公社,1983年復稱張灣鄉。該鄉毗鄰連雲港市區,處於東隴海線產業帶,境內徐連高速和同三高速貫穿,薔薇河、淮沭新河等四條河流縱橫,水、陸、空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農業以稻麥傳統種植為主,年糧食總產量6萬噸,近年來不斷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高效外向型生態農業。堅持"工業強鄉"發展戰略,着力打造經濟發展平台四營工業集中區,不斷改善投資軟環境,工業發展初具規模,目前已進區企業21家。

該鄉有中小學15個,在校中小學生4210人,鄉中心衛生院1個,村衛生室12個。鄉駐地建成區面積1.21平方公里,主要街道有薔薇路、文衛路、商貿街,逢農曆初二、初七、十二、十七、二十二、二十七有集市,2008年被評為"連雲港市新型小城鎮"。[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