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張遠達

張遠達 (武漢大學教授)

張遠達,男,武漢大學教授。1914年12月19日誕生於湖北省漢陽縣,1985年7月24日在武漢病逝。研究方向為群論及數學教育。著有《有限群構造》一書,該書為第一部由國人編寫的群論方面的專著。

張遠達是一位致力於群論研究的數學家.他的專著《有限群構造》,較系統地闡述了有限群構造理論的最新成果,在國內頗有影響.他還發表了10多篇論文,主編出版了近10本數學科普讀物.他長期堅持在教學第一線,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數學人才.曾當選為湖北省數學會副理事長、湖北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被評為湖北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湖北省特等勞動模範。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張遠達

國   籍:中國

出生日期:1914年12月19日

逝世日期:1985年7月25日

職   業:教師

出生地:中國湖北省

代表作品:《有限群構造》

性   別:男

人物簡介

張遠達幼年喪母,由繼母撫養成人.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經營米業的商人.10歲那年,父親將他從湖北漢陽蔡甸帶到武漢讀私塾,後到漢口一個教會中學(名博學中學)讀初中,又進漢口私立江漢中學讀高中. 高中剛讀了一年,他父親因病去世.那年張遠達才15歲,家庭經濟日漸困難.他的祖母,意欲要作為長孫的張遠達輟學經商,繼承父業.張遠達既酷愛學習,又關心弟妹的前途,對於輟學經商這一重大抉擇猶豫不決.老師見他好學專攻,很有培養前途,鼓勵他克服困難,堅持學下去.張遠達和他祖母採納了老師的意見,決定留漢繼續讀高中.祖母讓他叔父負擔張遠達一家的生活.

看到他的身體越來越差,一個子女也不在身邊,校系領導很着急.1982年夏,趁他外出講學時,武大又為他的小女兒辦理調進武漢大學的手續.他得知後,立即在江西給系黨總支寫了一封措辭激烈的信.由於他「非常反對」,並「以黨籍作保證決不調子女來武大」為「理由」,學校只好把他女兒調到離武大不太遠的一所中學.

其實,張遠達何嘗不疼愛子女?他只不過把拳拳愛子之心化為殷切希望,希望他們自立於社會、服務於社會,做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在患不治之症住進醫院的最後一段日子裡,張遠達還生怕子女們為他而分心,影響工作.每當子女們到醫院看他,他就詢問各人的工作情況,再三催促他們早點回去工作. 他同樣用自己的燭光,照亮了子女們前進的道路.

人物評價

了解張遠達的人說:「他,從不惜把自己的光和熱獻給他人.」 十年「文化飢餓」之後,許多青年人有一種求知的渴望.他們希望得到指點.在教育戰線上辛勤耕耘了40多年的張遠達,了解青年人的這種願望,總是盡力去滿足. 在校內,學生們找他求教,無論是在教室,在圖書館,還是在路上;無論是本系的,還是外系的;無論是他任課的班,還是他不任課的班,他都耐心回答.在校外,有些青年找不到人輔導,跑到張遠達家裡請教.1980年以前,他家只有兩間小房,找他的人,有時擠滿了房子.這些青年,不但在這裡得到知識,而且得到動力.張遠達的那股熱情,溫暖着他們的心,鼓舞着他們去追求高尚的目標.

有一次,張遠達把一大包材料交給一個研究生代為轉交他人.這個研究生打開一看,原來是一部書稿.作者是一位中學教師,寄來請張教授審閱.研究生一頁一頁往下翻,吃了一驚,在張遠達審閱過的章節,原稿上的筆誤,不合規定的數學表達方式,推算中的疏忽和錯誤,一一用紅筆改正過.翻到後面的習題答案,他又吃了一驚:有幾處,[1]也用紅筆改過.如果不親自演算一遍,能發現這些錯誤嗎?

張遠達常說,自己直接培養的人才總是有限的.因而在百忙之中,他還熱心於科普讀物的寫作.他先後為青年學生撰寫、出版了《怎樣學習幾何定理》、《談談學習三角》、《運動群》、《循環小數》、《邏輯代數初步》、《有限域》、《淺談高次方程》等書.1981年,他主持、組織編寫了一套供中學教師和學生閱讀的課外讀物《中學數學叢書》.作為湖北省數學會副理事長,他長期主持學會日常工作,直接參加湖北省、武漢市中學生數學競賽的組織工作和講課、命題、評選等工作. 張遠達沒有節日和假日.1980年暑假,他應邀到河南講學.1981年暑期,他為外單位舉辦數學進修班.1982年,他又冒着酷暑去江西上饒講課.他的老伴跟他談家務,他嫌她囉囌.校醫院請他去檢查身體,他說擠不出時間.可是,為了別人,他不顧嚴寒酷暑,不惜迢迢千里.「工作,就是我的樂趣.」張遠達常常這樣說.

出版圖書

《有限群構造》是1982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遠達。

《有限域》是1985年5月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遠達。

參考文獻